这一周的学习体验,我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情况去理解书本知识,理解船长的导读,但是我总是觉得还是不够,似乎缺了点什么。
在舱内其他伙伴出现晕船或不适应的时候,我没有,我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只是理解了面上,没有触发内心深层次需求。今日班班过来问我这一周的收获和感受的时候,交流中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因为我内在安稳,没有伙伴们的内心那么重的焦虑感和负向情绪,所以感觉收获不大(不代表没有收获,只是相对其他伙伴的巨大收获而言)。
不管什么原因,我的心态依然安稳,并不焦躁,就想着慢慢跟着学跟着体验吧,学完后回过头来也许就知道自己到底收获了些什么(自认还是缺乏深度思考能力)。
这一周对舱内的参与感还是不够,需要接下来加强。
另外梳理下这周的体验课程。船长这周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个大方向大概念。
从一个参与者的体验开始引出大团体学习的详细描述以及对参与者悠远的积极影响,让我们意识到,世上存在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可以激发学习者自我学习内在驱动力的方式。这个大团体学习刚开始看似毫无秩序,杂乱无章,但是实质上这种大团体是一个接纳性包容性极强的学习方式,最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者除了收获知识,更是收获了内在情感的联结和信任,每个人在学习经历过程中内心逐渐丰满。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比单纯的像机器人一样纯粹接收知识更能推动一个人像着完整的人发展。
于是接下来很自然的就引出了完整的人这一概念,以及完整的人ta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美好过程。那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固定状态,是一个取向,而不是目的地。在我们的内在自由时,我们的机体自觉进行选择的一种变化过程的独特取向。
读到这篇的文章的时候,我顿时明白了自己已经开始进入这一进程初端。虽然像书中所说,我依然会有情绪不佳的时候,会有焦虑的时候,但是他们不再让我痛苦不堪,虽然依然有时抱怨(更多的是感恩),但是却不再带着抗拒的情绪而不去行动。心态开放地活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信任自己每一天都在收获都在成长,即使当下没有察觉。
有了上面两大概念的奠基,我们开始需要了解到大团体中的学习对未来的意义,尤其是对未来教育的意义。以个人为中心,尊重个人,接纳个人,包容个人,每个人都真实的做自己,不为了完成学分,获得奖项而去学习,大家都在享受学习,享受彼此间的内在联结和信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最终,这样的助益性关系滋养着每一个人,而经历了这种滋养关系的每个人,朝着成为完整人的方向成长,不断地升级体验到美好生活过程的能力。
今天白天我在孩子学校期末监考,看着孩子们写着试卷,我想的是ta们这样学习快乐吗?完了后,我跟孩子班主任一番交流中了解到,孩子们对于要考试拿成绩的课程基本都是不爱的,比如音乐美术,之前是不用考试拿分的,孩子们上的可欢了,结果这学期调整为要考试,然后孩子们的兴趣大打折扣,被动学习开始了。科学课也是如此,我记得孩子在家特别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这科开始上课考试后,成绩一直不理想,即使考试的时候是开卷的,孩子们却连书都不愿意去翻去找答案,而是胡乱一通猜,我坐在孩子们中间,班主任老师监考,听着她说一圈转下来,连着三四个孩子同一道题,出现三四个答案。对于这样的结果,这门学科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意义了。我觉得真的悲哀。但是老师也表示了自己对现在教育制度的无奈和无能为力。我能理解老师,但是心中却是遗憾的。
我想到了《死亡诗社》的基丁,一个敢于真实做自己,理解学生,共情学生,无条件信任接纳学生,他与学生们同在。鼓励学生们要抓住时间,解放自我,打破约束和框架,鼓励学生们冲破教条和挑战权威,鼓励学生勇敢追梦等等一切,都旨在让学生们找回内心真实的自我,活出属于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活力和青春以及创造性思维。
基丁具备作为以人为中心教育者的所有基本态度。
期盼并祈祷我们的教育改革快些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