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极平凡的人才从来不祈祷。他们不懂得坚强的心灵需要在自己的殿堂中潜修默炼。(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傅雷译)
在小县城安岳及其乡镇的座座石窟中,千年前铸造的佛像,神情沉静安详。
2014年底,读完《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一书,我便萌生了要去安岳一趟的想法。2015年初夏,我带着《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一书来到了这里。从成都出发的班车一路往南开,两旁的农田景色,把人一下子从城市中的高楼之中解放出来。车窗外的阳光,就想刀片一样从眼前一晃一晃的划过。车子到了县城车站,出站时向工作人员询问了景点的分布情况。还有时间,故坐上公交前往圆觉洞。
圆觉洞
圆觉洞在安岳云居山之上,现已被围起来修作公园。进了园门,园内基本没人。门口一位大哥的桌前摆着些安岳石窟的杂志出售。《国家地理》曾对这里也做过大篇幅的报道,我拿起一本问价时,大哥犹豫不决,因为杂志上的人民币和港币价格让他困扰,不知该卖何价。我放下杂志,继续往山上走。门口的介绍说,此处以“一佛二观音”最为壮观。
释迦拈花微笑佛窟“一佛”乃是释迦牟尼佛。该造像建于“北宋,长方形平顶窟,窟高6.40米,宽4米,深3米。主像释迦佛,像高6米,微右侧身而立,面露微笑。左、右壁顶各刻一飞天。左壁底刻两尊供养人像。二像上方刻一则妆修题记,右壁内侧刻一僧举头望佛,面带微笑”(园中介绍)。而《空山》中的介绍为“圆觉洞北宋阿弥陀佛,高5.4米”。
窟中一侧的飞天“二观音”一为佛祖右侧的莲花手观音,一为左侧的净瓶观音。
莲花手观音窟建于“北宋,方形拱顶窟,窟高6.90米,宽、深各3.80米。主像观世音菩萨,像高6.51米,微左侧身而立。左壁顶存一飞天。观音左眼侧原立六角形碑一通。左壁内侧开龛刻功德主杨元爱、胡氏二像,外端立献宝龙女,头毁。右壁底刻四尊供养人像,像上方刻姓氏题刻。右壁底四尊供养像上方近中部壁刻妆修题记”(园中介绍)。“圆觉洞莲花手观音,高5.5米,是北宋年间安岳的代表作”(空山)。
莲花手观音 观音手中所持莲花净瓶观音窟建于“北宋,长方形拱顶窟,窟高7.30米,宽4.70米,深3.50米。主像观音菩萨,像高6.80米,微右侧身而立,左臂曲贴于腹手提净瓶,右臂上举齐肩手执柳枝。左、右壁顶各刻一飞天。左壁中央开一圆浅龛刻龙女。右壁中央刻善财童子。左壁底刻三尊供养人像。右壁底开一不规则龛刻孙氏家四尊供养人像”(园中介绍)。“圆觉洞北宋净瓶观音,高6.2米”(空山)。
净瓶观音 窟中壁上的飞天“圆觉洞以北宋石刻飞天闻名,此前中国飞天大多出现在壁画中,石刻飞天廖若星辰。飞天凌空飞舞,衣裙迎风摆动,想在冰冷的石头上雕刻出动感的飞天,其难度可想而知。圆觉洞四尊飞天缀刻于净瓶观音、释迦牟尼佛左右,颈绕飘带,手托花蕾,轻盈曼妙,静止的佛龛仿佛具有了动感,大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蕴”(空山)。
坐在“一佛二观音”对面的小亭子里面,下午的阳光很柔和,有两人从我面前走过,不久门口的大哥也过来巡视。他说早晨第一束光照在释迦佛身上的那一刻真是妙不可言。
慢慢走下山,走下到城里面,找了旅馆住下。第二天一早,顺着小河,去找城中的邮局,寄明信片。正值今日赶集。河边人头攒动,乡村的各种货物皆有出售,卖鸡鸭蛋,卖活鸡鸭,卖竹制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老头笼子里的两只小斑鸠。它们身上的乳毛并没有完全退尽,就面临着可能被煮下肚的惨境。村县上这样的热闹情景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了20多年前。城市化进程一快,这些也便消失的快。邮局出故障,没开门。搭上公交车,去汽车站,往石羊走。
毗卢洞
不大的石羊镇就几条街道。“将安岳宋代石窟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则是毗卢洞的紫竹观音与柳本尊十炼图”(空山)。毗卢洞离镇中心不远,根据镇上指示牌便可步行前往。
“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追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把她誉为‘东方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精品”(圆觉洞园内介绍)。
紫竹观音龛紫竹观音龛建于“北宋,平顶形窟,高5米,宽7米,深3.7米。主像水月观音,高3米,悬坐于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上,五指呈兰花手;赤脚,左脚置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以为风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因背景衬以紫竹,又名‘紫竹观音’”(同上)。
柳叶眉、丹凤眼、高鼻梁、樱桃小口,坐在荷叶上,右腿翘起,左腿悬于莲台之下,恰似一个天真的邻家少女正在莲叶与竹林间嬉戏(空山)文管员大爷的住处就在紫竹观音龛旁边,他此时主动给我和另外一男一女介绍起来该在哪几个位置,如何观看此尊雕像。我们跟着他的引导,站了十几个地方,此处他说看着观音是武则天的像,彼处他说看着观音为马超的像。观音一会儿是男,一会儿是女;现在是小孩,换个位置看又成了老太太。文管员大爷讲得起劲,我们听得也有趣。他自豪的告诉我们,他观察出来的观音相貌比网上推荐的还多。他的讲解曾经还赢得了到现场拍摄的台湾电视台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我看《空山》一书中照片上,观音的右上壁处还有一尊小菩萨,怎么就没了,我问大爷。他说掉了。往门口走,又要路过刚才进来时看到的柳本尊十炼图。
“中国只有两龛柳本尊十炼图,一龛在大足宝顶山,另一龛便在毗卢洞”(空山)。
毗卢洞柳本尊十炼图“毗卢洞的柳本尊十炼图高7米,宽14米,深5米,塑造了柳本尊一生修行的十个劫难,大多是骇人听闻的故事:立雪、炼指、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同上),该十炼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是研究四川密宗和考证柳本尊生平的珍贵文物资料”。(圆觉洞园内介绍)
华严洞
一起参观的一男一女离了毗卢洞,要去华严洞,让我搭他们的顺风车。车不久驶离大路,开进乡道。没有指示牌,只有一条乡村小路通向前方。路旁见得一间村舍,叫了几声,无人应答。继续往前开,上了一个小坡,见得几间破房,门口堆放着一些石头,到了。“华严洞因内刻主尊‘华严三圣’而得名。是全国罕见的完整的华严宗道场之一。其布局严谨,造型奇妙,动静结合,虚实得体,采光科学,石窟殿堂富丽辉煌,人物刻画精美绝伦,至今保持十分完好,是中国石窟寺艺术中绝无仅有的精品”(同上)。
华严洞右侧的6尊菩萨 华严洞左侧的6尊菩萨守窟的文管员大爷,脾气不是很好,因门票的事与女士发生了点口角。他们赌气不进去了,在外面等我一起回镇上。不好意思让他们久等,我进去拍了几张照片。站在洞中,不难感慨,数千年前,石匠们讲自己的信仰与生命细倾到佛像的每一个线条、衣褶的起伏,在石窟之中潜修默炼着那一颗颗坚强的心。跟无趣的大爷说了声谢谢,便坐车离开了这里。留下旁边的大般若洞,等来日有机会再探访吧。想着如此美轮美奂的艺术品配上这样落后的管理,太可惜了。
茗山寺
回到镇上,别了男女,找了一个摩的师傅载我去茗山寺。之前参观的三个佛窟遇到的游客总共不到10人,而位置偏僻的茗山寺,则更是无人问津。摩托车驶过乡间小道,空荡荡的田野不时被风吹出一片片涟漪。到了茗山寺,寺里面的狗叫的大声,但寺门紧闭。按照寺门上留的电话,找到了文管员,他今天去镇上吃酒了,向我表示歉意,但他告诉我,茗山寺的佛像主要在寺外,故进不进去并不重要。他说的没错,我想看的皆在寺外,只需往山背后走几步,一圈绕下来,便可见尊尊雕像。
“茗山寺因‘唐道佛骨禅宗更播于名山’得名,该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兴盛于北宋。……造像依绝壁雕刻,像前仅一羊肠小道,依山取势,各具特色,造像题材主要有毗卢遮那佛、观音、大势至、文殊师利、十二护法神将等。各造像多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护法金刚威武刚烈。此处造像数目虽不很多,但造型十分高大,艺术特别精湛,加之雕刻于顶峰绝壁之上,变得十分雄伟壮观,是极有价值的宋代摩崖石刻精品”(同上)。
茗山寺十二护法神龛 茗山寺观音、大势至菩萨 6米高的文殊师利 该雕像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左手托经书外伸1.5米,书和手的重量上千斤,历经千年不毁,全靠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撑(网上资料) 毗卢遮那佛坐上摩托车往回走,车驶过麦田,搭载我的老乡说:“你是我近几年来载的第二个去茗山寺的游客。”
安静走过每一窟,每一尊佛教造像清明恬静的外表之下,有的是年深月久的沧桑,他们见证了在这片土地上僧人、匠人和供养人为着各自的潜修默炼而有过的默默祈祷和奋力开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