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伤寒杂病论》的讲义连载。
《伤寒例》第①讲大略说伤寒入六经的症状,第②讲大略说伤寒入六经不同症状的一些典型用药。
今天我们讲第②-3,伤寒入少阳经一般症状的用药。
【3.20】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我们这里讲到的《伤寒论》的例子,只是大略的示范。
传经到少阳脉会弦,而且跳得快一些。嘴巴苦,喉咙干,头晕目眩。发起烧来,会烧那么一会儿又不烧了……特别是感觉感冒都好了要上班了,睡完午觉起来发现又发烧了……这种情况就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到《伤寒论》的『少阳篇』我们会好好讲三天三夜哈,到时候会补充一个「默默然不欲饮食」的症状。
我们在这里要了解下面两点:
- 「小柴胡汤」里面柴胡的剂量,原方是半斤,就是现在的120g。
这个半斤剂量的柴胡,是处理伤寒传经到少阳的感冒,既不是保肝药,也不是疏肝药。
如果抓到一个标准的「小柴胡汤」证的感冒,推荐大家每剂药抓40g的柴胡,或者至少不低于24g。
柴胡剂量低于24克的话,就变成疏肝药了。
- 「小柴胡汤」处理少阳病,有一定的通少阳胆经的效果。但平时我们不用「小柴胡汤」来通胆经,因为“柴胡劫肝阴”,如果通了胆经却把肝阴伤到了,就得不偿失。
通胆经我们一般用「温胆汤」,补肝阴的方子有「一贯煎」,补肝的药有山茱萸,首乌,当归和芍药等。
再来说说「小柴胡汤」的煮法。因为原方剂量的柴胡有120g,再加上其他的药材,有好大一包,所以水要加到2200ml,然后煮到1200ml,把药渣去掉,再煮到600ml,分三次服。
这是在干啥?提纯!
下面是「大柴胡汤」的原方剂量和煮法,后面学到时我们会讲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