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五年,由于偶然的出差机会,我回到了西安,这个消息被还在读博的同学知道了,他们便组了个饭局,给我接风。
因为抹不开面儿,又不愿意辜负老同学们的一番心意,我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说实话,心里挺矛盾的,一方面,同学情谊深似海,五年的感情让我很想尽快见到他们,另一方面,却又是近乡情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毕业这些年,每见他们一次,就感觉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又落后了一大截,这一截又一截的差距,累计起来,大概已经有一个世界。
想想看,我现在也是有所小成了,代理科室主任一年了,还有半年就正式扶正了。有车有房,儿子也马上一岁了。
虽然在小地方混迹,但勉强也能算事业有望,家庭幸福。
可我却从来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好,就因为有这么一帮当年没有选择直接工作,而是选择读研,现在马上就要博士毕业的同学们。
这次见面,就如之前一样,大家先是寒暄一下近况,然后就开始煮酒论英雄了。
酒过三巡,哥几个里面,有些人便开始不胜酒力了。母校的学风,向来都是号召全体师生奔着国科进,SCI去的,比起社会来,自然多了些实验,少了些应酬,他们学问见长酒量没有长进实属正常。
也许是因为都喝开了,大家说话也都慢慢没了顾及。一开始,还是互相揭短,提起了当年上学时候的糗事,再后来,也不知道是谁,突然抱怨起实验做的不顺利。接下来,又有人抱怨上个月投的文章SCI的影响因子只有2.4,然后立马有人骂他不知足,自己已经第三次被SCI拒绝了。
渐渐的,他们讨论的话题全都向着目前的情况转移了,而我,则从一开始的话题提出者,变成了一个专业的观众。
本来就没什么醉意的我,变得越来越清醒了。
有时候,我已经听不懂他们聊的那些英文简写是什么意思。除了尴尬,优雅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我别无选择,我无能为力,我无话可说。
后来知道,当年保研的大强,已经去了剑桥,而薇薇马上就要去瑞典了。最差的同学,也已经联系好了去处,就等着毕业去大展拳脚。
看着他们,我突然觉得自己,怎么这么陋。
但我不羡慕他们,我是一个结果论者,这些成果是他们应得的,是他们的努力换来的。
也是我个人做的选择。
母校这个光环缠身的名牌大学,虽然高大上,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每届毕业生只有百分之五的读研率,我也报名考研,却被那条385分的录取鸿沟牢牢挡在了门槛之外。355分,这分数,要是换了其他地方,我应该也能轻松读研,如今也马上博士毕业了吧。
然而那有什么如果,假如,要是,人生是没有假设的。
唯一让我庆幸的是,虽然考研失败,在这些读研的同学面前,成了一名loser,但我至少当年在高考这个环节上幸存下来,没有从独木桥上面摔下去。
以至于我比起很多初中高中的同学,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领先了一点点。
我媳妇是大专文凭,平时不怎么喜欢学习,但人真的挺好,属于贤妻良母。她总说我读书读傻了,很多时候做事不懂得变通,还说我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他们公司名校毕业的人一抓一大把,还不是在苦逼的给别人打工。
告诉我读书无用的人有很多,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这句话,然而我并不认同,甚至还想说,这无非是一部分人群对另外一群人的排斥和打击。
是的,有很多名校毕业的高才生,确实和其他人一样在给别人打工。可仔细想想看,也许这家公司只是人家某个阶段的选择之一,却是别人唯一的选择或者最好的选择。
读书好的人,他的同学自然不会差到哪去,也许现在刚刚毕业,大家都刚刚起步,还在底层奔波,可是十年之后呢,二十年之后呢?他可能已经成为某个行业的精英,他的同学也好,朋友也好,会是医生,律师,教授。他会拥有更好的人脉,会掌握更多的资源,他会让自己的下一代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工作的时候,可能随便一单生意都要几十万起步,休息的时候,会带着家人去海边旅行。
而那些叫嚣读书无用的人,也许十年二十年过去以后,过得还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一样的柴米油盐,一样的了无生趣,唯一的改变,只是年龄更大了而已。更加可能的是,他们还会用读书无用的理论去教育他们的下一代。
不要再被类似的话语束缚身形了,抽出时间继续读书吧,无论我们已经离开学校多久了,即便不能成为学者,但至少丰富了灵魂,充实了内心,开拓了眼界。
再不济,当我们的孩子遇上不会的作业时,我们能帮他辅导,而不只是一味的抱怨子女,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毕竟基因是我们给的,社会层次是我们会得,凭什么怪孩子不争气?
抽出时间读书吧,没时间运动,没钱旅行,至少让灵魂可以飞得更远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