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资治通鉴连载小说
《通鉴笔记(二)》:魏国崛起

《通鉴笔记(二)》:魏国崛起

作者: 学为圣人 | 来源:发表于2016-04-17 07:00 被阅读41次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中国大地上大的诸侯便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而这七国相对也是有强有弱,而强弱之势又无时无刻不变化着。但初入战国之时,最先崛起而能威慑四方的便是魏国。

    在《三家分晋》里提到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一个倾向:注重对一个人私德的评价,并且每每暗示个人品德对平生功名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之于魏国的崛起,司马光也着重讲了几件跟魏文侯魏斯个人魅力关系颇为密切的几件事。

    盛德之主

    魏文侯首先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而且每次经过段干木的住宅前时,都要站起来在车上向段宅行礼。

    这三个人都是当时的名士贤人,卜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在《论语》中多处有他的重要言行;田子方则非常有治国才能;段干木是魏国本地人,为人清高。

    当这三个人或折服于魏文侯的礼贤下士,或为魏文侯尊崇并重用之后,魏文侯礼贤下士的名声因之远播,四方的贤能之士竞相归附。这便解决了魏国崛起的人才来源。

    魏文侯有一次与群臣一块儿喝酒,喝的很高兴,这时候天要下雨了。魏文侯却命令车夫驾车去城郊。左右都说:“今天喝酒喝得高兴,而且天又要下雨了,主公要去哪里啊?”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定好了打猎,虽然下雨,也不能连面都不会吧。”于是魏文侯亲自去郊外告诉虞人取消会猎。

    这虽然是件小事,而且同车上向段宅行礼一样有作秀的嫌疑,但是当是时人心沦丧,魏文侯能够传达一种遵守规则的信息,无疑对赢得士民之心有重要作用。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因其国土彼此相邻,不久韩赵两国便起了相争之心。首先韩国派人向魏国借兵要攻打赵国,魏文侯以“与赵国是兄弟之国,不敢相攻”回绝了韩国使者。不久,赵国借兵攻打韩国的使者也到了,魏文侯照样回绝了赵国。

    表面上魏国一下子把韩赵两个国家都得罪了。但是魏文侯那番以韩赵为兄弟的词很快就传到了韩赵两国。两国一寻思,都来魏国朝拜。于是魏国成为三晋实际上的盟主,诸国都不能与之相争。

    到这里,魏文侯从以个人魅力凝聚人心开始,到以个人魅力释韩赵两国干戈并使之朝拜为止,似乎魏文侯以一己之力让魏国成为战国首强。其实不然,一个国家的强大,还是要自上而下能踏踏实实地做出事业来,国君良好的个人品德更多是锦上添花罢了。

    君臣相得

    在魏国崛起的过程中,魏文侯的个人魅力固然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但真正让魏国崛起的是魏国君臣士民自上而下为社会变革踏踏实实做出的努力。

    我们先上一份名单好了。

    前边提到的三杰: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其他各有所长的人:吴起,西门豹,乐羊子,李克,屈侯鲋。

    以及先后用为国相的三个人:魏成,翟璜,李悝。

    吴起亲爱士卒,能征善战。西门豹治邺城,风调雨顺。乐羊子伐中山,攻灭其国。李克守中山,异族亲附。屈侯鲋为魏击师傅。而这几个人都是翟璜推荐给文侯的。

    李悝则在魏国力行变法,使魏国国富民强。

    正是这些璀璨的将相之星与德才兼备的魏文侯君臣相洽才造就了一时风头无两的强大魏国。

    具体来说,就是在魏文侯执政的过程中,君命臣正,君纲臣辅,各得其所。我们举几个例子好了。

    魏文侯在乐羊子攻取中山之后,把中山之地封给世子魏击。有了开疆拓土的功绩之后,魏文侯颇为得意,于是就问群臣:“我这个君主怎么样?”群下那是颂德之声不绝于耳,唯独一个叫任座的大臣说:“主公取得中山之地,不封给弟弟而封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君呢?”

    平心而论,周室衰落,周天子那一套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了,任座这种评论实在有挑刺之嫌。所以魏文侯生气是很自然的,但是任座这边脾气也不小,看文侯生气了,直接拂袖而去。(当领导的碰见这种刺头也怪伤脑筋的。)

    魏文侯一看这不成啊,意见不统一,工作不好推进啊。于是他又问翟璜。

    翟璜答道:“仁君。”

    魏文侯开心了:“你这样说可有根据?”

    翟璜回答说:“我听说君主仁义的话当臣子的就能正直。而之前任座所说很是正直,因此可以知道主公是仁义之君。”

    文侯是聪明人,一听翟璜所言,立即知道利害关系了。于是他马上让翟璜去把任座叫回来。任座这边刚进宫殿门口,魏文侯亲自下堂迎接他,并以上宾之礼对待他。

    还有一次,魏文侯跟田子方一块儿饮酒,当然有歌乐之人助兴的。文侯也是识音律之人,到兴头上便点评起来,于是随口说道:“排钟的声音貌似左边有点高。”

    田子方笑了笑不作声。

    文侯诧异,便问道:“你笑啥?”

    田子方答道:“我听说,君主懂得任用乐官就行了,不必懂音乐。主公现在熟识音律,我担心主公会因此胡乱任用官员。”

    文侯点头称善。

    要说懂点音乐知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田子方趁机进谏规范君主的行为实在是聪明极了的,而文侯也是懂的人自然懂了。谁说政治斗争都是权术?这种心存灵犀读书人都不由击节赞叹呢!

    魏文侯的儿子魏击在接人待物上也颇有父亲之风,有一次在路上遇见田子方,就从车上下来行伏拜之礼。

    田子方大大方方地受了礼,却不还礼。

    魏击大怒,加上年少气盛,就对田子方说:“是富贵的人能看不起人,还是贫贱的人能看不起人?”

    田子方不紧不慢地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可以看不起人了,富贵者怎么敢看不起人!国君看不起人会亡国,卿大夫看不起人会丧家。亡国之君没有人会再拿君主对待他,丧家之卿没有人会拿采邑给他。而像我这样的贫贱之人所言所行不被采用,我不过穿上鞋走掉,到哪里不都是贫贱之身!”

    魏击马上明白过来,连连向田子方拜谢。

    故事之后

    以上关于魏文侯时期君臣为魏国崛起做的事情大略讲述完了。

    司马光编纂本书的初衷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偏重用人之道和个人德才方面的论述,其目的自然是为宋朝皇帝驾驭臣下与修帝王德服务的。

    由此对经济变革的实质性内容则记述过于简略。像对本篇所讲魏国崛起,我们读书时如果不多想一些,很容易被诱入“决定兴衰的是某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带领下的千万众”这个陷阱。

    这一点我以后的叙述中会体现很多,共同留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鉴笔记(二)》:魏国崛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so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