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生活习惯4--教会孩子自己吃饭、如厕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90311
主讲老师:程立勋
整理人:苏
校对人:白米
编辑人:毛豆妈妈
嘉宾介绍:程立勋
心理学硕士
家庭心理咨询师
少儿心理咨询师
沙盘治疗师
作为讲师曾服务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消防局、湖州电力、上海市妇联等单位
课程内容
一、为什么重视吃饭、如厕的训练?
1、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时期,一切的起点都在于孩子的1-2岁的关键时期,可以夸张的说,孩子未来的成功,不管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读书,哪怕是不读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功的基础都在于1、2岁是否能够很好的训练吃饭、如厕这两件事情。
2、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习惯培养的秘诀是一个倒推的过程:
青春期不逆反--孩子学习状态好,父母敢放手
初中孩子学习状态好--小学阶段学业基础好
小学阶段学业基础好--小一与小二年级学习习惯好
小一小二学习习惯好--幼儿园行为习惯好
幼儿园行为习惯好--入园前能自理
入园前能自理、穿衣、整理玩具--吃饭、如厕
3、各位父母会有疑问,有那么神奇吗?凭什么说训练好吃饭和上厕所孩子就能够在入园前能自己吃饭、穿衣?
其实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训练的并不是简单的吃饭和上厕所,而是训练互动的方式,训练孩子的界限和规律。
吃饭--明晰我与“世界”的界限。让孩子非常清楚的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的,应该自己完成,哪些事情是别人的,别人只是来帮我一下而已;
如厕--养成“规律”的习惯。给孩子灌输规律,告诉孩子每天有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这两个根基有了,就会逐步往上发展了。
所以你想培养什么孩子,你就先问问,我要培养孩子,那在他每个年龄段我要做对哪些事情?整个倒推回来就会发现,1、2岁这个时候是非常关键的。而关键中的关键又是培养两个关键习惯,吃饭和如厕。
二、父母经常会忽略的问题:
对比: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我们家的连喂饭都喂不下去。(对比容易让我们更焦虑)。
贪婪:孩子如果晚上也能不用尿片就好了。(贪婪让我们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鼓励不了孩子)。
指导:你要自己吃饭;你不能再尿床了。(用命令代替指导,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形式:纠结于吃饭的规矩;纠结于用不用尿片。(过度纠结于形式,容易增加训练难度,大大增加训练失败率)。
时间与环境:早上没时间,中午遇不到,晚上下班晚,床上刷手机,孩子还小,不着急。(时间方面要求父母是第一位的,先把自己照顾好了再去管孩子。隔代环境中不开口,等自己有时间独自和孩子在一起再训练)。
三、训练孩子吃饭、如厕,具体该怎么做呢?
1、观察生活现象,你是否会注意到你家孩子有过自己吃饭的想法?
2、你家孩子几岁和尿布分手的?
当你第一次看到你家孩子拿脏兮兮的小手朝饭菜伸过去的时候,你是怎么反应的?是把手打掉,给他洗洗手回来再吃还是怎么样?
吃饭的观察与操作
观察:
孩子是否有过自己试图抓食物往嘴里放的经历?
孩子是否能拿稳大块的食物?
孩子是否有过想要抢爸爸妈妈的勺子、筷子,模仿爸爸妈妈吃饭的经历?
孩子是否有过拿着勺子喂自己的动作(勺子里不一定要有食物)
孩子是否有过自己吃饭,弄得桌上、地上一片狼藉的经历?
操作:
生理发展到位,即可开始训练;
准备儿童餐具以及围兜等硬件;
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吃得慢,允许孩子不吃,但不允许孩子边吃边玩;
发现孩子玩餐具即停止吃饭,放到旁边歇一会;
根据年龄,酌情喂饭,从以喂为主到以自己吃为主;
允许孩子发火;
一般不允许正常饮食外的零食;
生病,遵医嘱。
如厕的观察与操作
观察:
孩子是否开始因为大小便到纸尿裤上而感到不适了?
孩子是否有固定的话语、动作表示自己要如厕了?
孩子是否坚持到爸爸妈妈帮助他如厕,没有弄湿纸尿裤?
孩子是否曾保持过纸尿裤不湿,直到父母想起来带他去如厕?
孩子是否有固定的如厕规律了?
操作:
准备好坐便器、内裤等硬件设备;
不批评、只表扬或者表达惋惜;
尽量约定固定的如厕暗号;
尽量固定如厕,尤其是大便的时间。两小时提醒一次,或者睡前睡后;
示范与“解说”。
20190311 生活习惯4--教会孩子吃饭、如厕(课程直达 点击立即学习)
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03847563438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