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本细读 登高

文本细读 登高

作者: 鸿蒙沐阳 | 来源:发表于2021-12-28 21:04 被阅读0次

    《登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本单元主要学习唐代诗歌,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 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诗人对自己一生悲苦经历的整体写照。古往今来解读者不甚枚举,但大多从作者生平、创作风格等角度来解读,越来越脱离文本,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被各种诗评观点所淹没而疏离文本。基于此,笔者拟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来解读该诗,尤其关注诗中的语言,继而体会其中的情感。首联,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登高时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先写登高过程中的听觉感受。

    “风急”意喻速度之快,“天高”暗示距离之远,而“猿啸哀”,可以说猿在哀鸣,“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但其实猿声无所谓哀, 是猿声触动了诗人心绪,才觉得猿声悲凄哀转。再写登到一定高度的视觉感受。飞鸟盘旋在水清沙白的上空。

    “猿啸哀”是指远处山谷里回旋的声音,“鸟飞回” 就是指近处水面上回旋的形影。画面给人的感觉也由肃杀转为孤清。颔联,写诗人登到最高处时的俯瞰,空间视野瞬间变得广阔,境界大开,亦为千古名句。首先,从内容上,我们既能听到草木摇落的声音,又看见无边的落叶飘飞;既能听到波涛滚滚的巨响,又能看见奔流而去的长江。“无边落木”,满眼都是,充斥天地间,视觉上给人空间的广阔感,是面;“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奔流不息, 让人感觉时间的深邃,是线。线与面的结合,时间与空间的交织,视觉与听觉的完美配合,无不显示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

    其次,在字词的选用上,诗人也独具匠心。“落”“萧萧”三个草字头;“江”“滚滚”三个水字旁。“萧”字和“下”字拟落叶翻飞之声,“滚”字和“来”字摹江水流转之状。“萧萧”和“滚滚”叠词的运用更是使得落叶的飘零和长江的翻腾如在眼前。既有音乐美,也有形体美。读者既能用眼睛读到文本的字词,还能用耳朵听到句子的声音。颈联, 写登高时触发的人生感悟,也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万里”和“百年”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年老多病的处境,处处是客,处处是悲,时时是病,时时是苦。“常”与“独”相对,人生大半辈子客居他乡,此刻孤身一人,怎能不感到悲凉凄怆。尾联,写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艰难苦恨”四个字高度概括作者穷困潦倒的一生,字字珠玑。“繁”极言多,亦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两鬓斑白、年迈病衰的老人,本欲借浊酒消愁,奈何身体状况又不允许,举起又陡然放下,心中愁绪也无力排解。最后一个字“杯” 与“悲”同音,再次道出了整首诗中的无限悲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本细读 登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km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