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之前,在信息革命之前,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是最高效的信息组织形式,甚至说专制集权也是一种很高效的组织形式,但是那些都是当时情况下的较优选择,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互联网出现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纵然是金字塔顶端的石块也能触摸到金字塔底层的沙粒,纵然是市井小人也能够让权力顶层听到自己的声音。那些因为信息不畅而建立的一切组织,都会面临互联网的颠覆,公众不再迷信官方发布,组织活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花费那么多组织成本。一条在互联网中传播的信息就能够把有相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互联网上总是一呼百应。
互联网给了每一个网民一个支点,纵使撬不动地球,但是绝对可以撬动整个舆论。一条言论在互联网上诞生,只要有人赞同这条信息,这条信息就不会消失,并且很有可能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赞同,又反过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一个互联网热点的出现和发酵总是有指数型增长的特点,当然衰退的也会更快。互联网还给了每一个网民汇聚力量的力量,如果没有互联网,你可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是在互联网上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互联网上存在各种令人震惊的力量,这些力量往往只缺少一支火种,当社会召唤这种力量的时候,这种力量就有可能爆发出令人震惊的效果。
以往,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站在一个极不对称的杠杆两端,信息发布者往往代表着权威与正确。另一方面,权威的信息发布者掌握着更多的听众资源,他们的信息更容易让更多的人听到,那么这些信息就更容易成为流行内容,而不管这些信息是否相对优质和可信任。相反,处于信息传播链低端的人,无论产生多么优质的内容,仍然不太可能成为流行内容,因为从最开始就没有人接收他发布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渐渐地失去发布信息的兴趣,但是让别人听到自己声音的欲望会越来越强。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信息面前的地位平等了许多,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相对自由地发布信息,优质信息被曝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只要你是发布了网民认可的声音,只要你能产生网民感兴趣的内容,你的信息就会迅速在网络上散播开来,那些“网红”或者“草根明星”就是怎么产生的。
似乎,互联网中不存在以往的权威和“信息强权”,但是互联网也产生了信息的权威,只是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新浪微博为例,你在微博中可以“关注”感兴趣的人,你也会有自己的“粉丝”。一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吸引了很多粉丝,他的信息更容易扩散开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个粉丝众多的人的信息一定是优质的吗?那些粉丝众多的人中有多少是靠着“先入优势”而获得这么多粉丝的?这就是一种“权威”的存在,一种不公平的存在,而“关注”就是产生这种权威和不公平的原因,人们关注的应该是信息的种类,而非发布信息的人。那么我们怎么去筛选优质的内容,或者人们感兴趣的内容呢?首先,我们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标签机制,用信息标签将信息分类;其次,我们可以依靠其他的一些指标来筛选新,比如地点、时间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