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纂》,又名《义山杂纂》,传李商隐著。其内容杂揉文字俚俗,明显有后人伪托伪托之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时有祁人温庭筠字飞卿,河内李商隐字义山......有《义山杂纂》一卷......书皆集俚俗常谈鄙事,以类相从,虽止于琐缀,而颇亦穿世务之幽隐,盖不特聊资笑噱而已。"
以下是《义山杂纂》,括号内是笔者的读解。
必不来:
穷措大唤妓女。(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其实没多少关系,譬如现在吧,通讯手段发达了,按说是个便捷之事,减却了多少跑腿的辛苦,可同时也给心怀叵测之人哄骗使诈提供了便利。招妓在古代姑且也算个风雅之事吧,现在呢却是风险大大,陷阱比比,要么来者被挟,要么招来的是黑白无常,此类事不胜枚举。而古时呢就简单了,要唤妓你得前往。而对方呢,干此营生久矣,经验丰富,杏眼犀利,你如果囊中羞涩或面露凶相,那就直接拒绝,干脆得很。当然,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还是有必要的。)
醉客逃席。(逃席开溜,无非两种情形:一是逃避份子钱,而是避免再醉下去出洋相。而“醉”也分两种:真醉或装醉。可尚有投逃故意,有这样的真醉者吗?所以说,所谓“醉客逃席”,实际就是“装醉逃席”。搁现在的话,假装突接电话,之后开溜,简单易操作;古人的话,怕是就不那么好找借口了。)
把棒唤狗。(跟妓女拒绝穷措大的召唤一样,当我是个傻狗不成?)
客作偷物请假。(“客作者”,临时雇工也。因为临时,故而主人连这小子来自何方都弄不大清楚,对方自然也就敢下手了。)
追王侯家人。(他逃你追,对方必是做了什么不光彩且伤害了你的利益之事。搁一般人家的话,知道兹事是逃不掉的,要么赔偿道歉,要么逃亡消失;而王侯世家子弟的话,一溜烟遁入沉沉朱门,那就另当别论了,你知趣点的话,还是到此为止吧。你想等对方出来给你个笑脸?想的倒美。)
接下来是“不相称”系列:
先生不甚识字。
贫斥使人。
穷波斯。
不解饮弟子。
瘦人相扑。
社长乘凉轿。
瘦杂职。
病医人。
老翁入娼家。
屠家念经。
肥大新妇。
——哈哈,下番解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