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教育》读书分享会发言整理稿

《什么是教育》读书分享会发言整理稿

作者: 子敏87 | 来源:发表于2024-02-18 19:02 被阅读0次

导读问题一:什么是教育,请结合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梁树丽老师:在读这本书之前,虽然我是做教育的,我从来没有去思考过“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教育其实就是人与人的一种活动,活动的一方是作为教育者就的老师另一方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这两个之间肯定产生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叫做教育影响。我们都知道教育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教育影响这一块,之前我们认为,做好我们的教育就是把书本上的东西传递给学生。我们很长时间都是这样教授知识。学习新课标,才明白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书更要育人。教育,就是教的是知识,育的是人。教育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一个是用知识育人。

胡艳杰老师:我今天下午看的是鲍鹏山老师的《好的教育》。书里提到,教育包括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通俗的讲就是头和手两者都需要。但是我们现在往往只重视手的教育而忽视头脑的教育。鲍鹏山老师在他的《好的教育》这书提到精神世界是最重要的。

导读问题二 分享书中一个教育教学中最具智慧的案例,说说它印证了书中哪个教育理念?

孟云老师:经院式教育的目的在于“传递”系统化的知识。特定的作家和书籍被奉为权威,教师的职责只是照本宣科,而学生去学校只是学习固定的知识,掌握现成的结论,“将白纸黑字带回家”。

师徒式教育则强调教师的个性力量与人格权威。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带有服从的色彩,在这种服从中,学生放弃了自身的责任,获得了一种依附他人的轻松感。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只有第三种苏格拉底式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苏格拉底相信每个人都有神圣的潜能,因此,他总是把他人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追求自由的思考,学生对教师没有屈从和依赖,彼此之间是充满善意的切磋琢磨。

梁树丽老师:大家来看一下这三种教育类型,跟我们的是不是也是很相似。比如说我上学的时候,我上初中小学,还有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就是第一种经院式教育,也就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就是老师照着书本讲学生就学固定的东西。我们那时候就是固定答案,答题的时候背写固定答案就行了。

师徒式教育,老师相当于师傅,学生的相当于徒弟,师傅教徒弟,你得听话,老师相当有权威的,你得服从管理。我98年毕业工作之后,刚开始我教学的时候,也是师徒式。我要求学生,你一定要听话,你要服从权威,让学生就是背写练。

第三种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就是老师和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关系,就说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第一,跟学生是一种平等,第二要引发学生思考。特别像我们英语课标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雅斯贝尔斯在当时就提出这个问题,提到不能单纯的去死记硬背,要交流要讨论,学生要有自己的自己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等等。我们现在要追求的不就是这一种吗?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来阅读这本书,因为里面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即便放到现在,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意义。

我以前比较主宰课堂,一般就是我讲学生听,主动和被动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就学会了放手。比如,上课我会让学生来讲,让学生做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讲课的能力。我在下面看学生做笔记了没有。虽然学生讲的时候可能不够不深入,或者讲的时候有点跑偏,但是这半年对学生刻意训练之后,我发现有的小孩确实在讲课方面提升的很快,最起码他们很自信,他们敢去。为了讲课,他们自己要去备课,要去思考。这就有点接近的苏格拉底的了,我也是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也没有敢完全放手。

真正敢完全放手的就是六年前那一届学生,当时我教了九三班,那真的是完全放手了,学生就不让我进教室,他们说说老师,你走吧,我们自己都可以。那一年过得很幸福。学生自己讲,不会的话,会去办公室问我,这个班课代表就领着学生,那年成绩特别好,马呈龙崔吉祥就是那一届。我们以前可能不敢相信学生,当我们真正放手,你会发现学生的潜能。他会给我们很多的惊喜。苏格拉底式教育确实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育,不过,我们在追求的道路上,要经过不断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这是我根据自身的经历想到的。我还是非常认可里面提出的这三种教育类型。

南阳梁波涛老师:这里通过一个故事来谈谈我工作中的师徒式教育。有个男孩,最爱揪女生的头发辫子,把男生的凳子拉开,让人家一屁股坐到地上,甚至往同学的书包里塞一些毛毛虫……让人感觉特别坏。提到他,老师们都特别头疼。在我教到他的时候,校长还担心我能不能管住他。就在那个时候,读的这本书里我注意到了“存在感”这个词,我就在想学生他这些行为是不是要的显示他的存在感,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

尽管他经常做一些惹恼别人的事,我也没有正儿八经地批评过他,而是对他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包容他的调皮捣蛋行为。他也说不上来是有改变没改变,反正在我们老师们眼里,在同学们眼里,他还是那个样子。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特别的感动。那天课间,男孩在校园疯跑着玩。一不小心头插到校园里边那个花带里边了,挂破了好多口子,流血了。学生都尖叫着来叫我。我带他到诊所去包扎。头皮上扎破了也流血了,但都是皮外伤。包扎好后,我送他回家休息两天。

他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在家,我就回学校上课了。下午快放学的时候,这男孩的妈来了,到学校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指责。说我怎么着学校怎么着了?校长怕我被家长给招惹了怎么的就没让我出门,他和家长沟通协调。一直没见到我,那个家长也就回去了。结果,这孩子一周都没来上学。我就在奇怪伤不是很严重,为什么不来上学。

后来周四中午吃过饭,男孩的妈妈来学校了,非要找到我。校长不让见也不行,找到我之后就给我说对不起,说了一大堆的那种道歉的话,让我原谅他。然后我说没事,孩子没事就好。她回去了,临走,还冲着我喊了一句:“我们家那臭小子非要让我来给你道歉,我不道歉,他不来上学。”前面说那么多,我没什么感觉,可这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他妈回去没多久,男孩下午作文课就回到教室了,我上作文课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他也很喜欢听我讲故事。这件事儿过去之后,这个男孩行为上有所收敛。课堂上也能够听那么一会课,也能够写那么一点作业。我想他应该都是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宽容,对他的包容,对他的那份关注。

梁树丽老师:波涛老师刚才讲得特别好。平时她写的每篇文章我都看,虽然有时候并没有留言。波涛跟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充满善意,而孩子们其实是能感受到这种善意的。作为老师,我们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影响一个孩子。

导读问题三 读过这本书,大家来分享下自己的感悟吧。

李雪老师:不能因为他初中或小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否定他,未来可能会成为的样子。马呈龙16级学生,当年考上了县一中,高考考上了郑大。在郑大读本科期间,保送到中科院。这是一个从小都很优秀的例子。然后我就讲一个身边的不是很优秀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先生的例子。他小学学习不太好,初中升高中也考得不太好,高中之后,他到高中后就开始好好学,然后上大学读研究生,最后也拿到了郑大研究生的学历。我们在平时教学的时候不能低估学生的可能性,要相信学生,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

郝月月老师:是在三四年前就是19级学生,七年级八年级我带了他两年,整整两年我都在和他生气。八年级的暑假我做了一件事,就是给他规划了他的弱势学科怎样学,然后整个假期我要求他每周给我打电话。那两个月,他给我打了十次电话。正是因为这十次电话,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他妈妈说,他每周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给我打电话汇报学习情况。可是,九年级突然分班了,他不在我的班级了,他妈妈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是哭着给我打电话的,那个男孩也一直在哭。但是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九年级之后,虽然我不教他了,但是还是在一个校园里边,所以我还是会很关注他,但是这个孩子很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我发现,其实他顿悟了。

那种调皮和捣蛋在慢慢的改变,他每天会给我提热水。因为我们办公室离水房很远,提热水这些事是在他悄悄做的,他并没有告诉我,只不过是有一次我发现了,才知道他一直在为我提水。后来上高中之后他来看我,他说,老师你猜我英语考了多少分?四五十?他说不对。六七十?他说不对。他说老师我考了八十六分。我为什么会这样惊讶,因为初中的时候他就是二三十分而且全靠蒙。他说为了在高中学好英语,他一个单词可以写几百遍,每天抱着英语书背。他说他已经下了足够的功夫,因为他妈妈得病了。他也经历了妈妈的手术,还有很多。生活一下子让他顿悟了很多。生活真的给他上了一堂课。之后,他把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很好,那一次我见他,用一个词来形容他,脱胎换骨。我发现,当他妈妈放弃他的时候,我没有放弃他。

我就把这种理念继续用到了其他的学生身上。我现在已经很少会为学生的事情生气了,也不会说怒火攻心或者是咆哮嘶吼。我很冷静。冷静到只是用语言去关心他们。所以当我上一年教的是八年级到五六班,今年我又换成了九年级的一班和二班。学生考的特别好的时候,会到办公室告诉我,老师,我这次语文考了96分。我当时不教他的,但是他为什么会专门跑办公室,找了我三次才找到我,只是为了分享这样一个好消息。他说,老师因为你从来没有放弃我。他说我是那么的不显眼,但是你每次都告诉我要加油!

我发现我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改变。我更多的时候,愿意慢下来,等一等他们。我觉得教学是什么,教他们去有更好的行为习惯,我现在真的是不以分数看学生。虽然以前也不这样,但是多少还是有点功利的性质。现在就是跟着爱敏老师的工作室,看着梁老师,诗云老师,波涛老师他们在进步,看他们简书,听他们的故事,尤其是树丽老师。从她的这个故事中,我也在改变心态,沉淀了。自己的教育情怀可能比之前要好很多。

梁树丽老师:刚才听月月老师讲述,我听出了和善而坚定。当一个人变得很平和的时候,没有很情绪化的时候,证明你已经修炼的特别好了。教育就是一种修炼,一种自我的修炼,我觉得月月老师这一年的进步特别大,虽然我们没见面,隔着屏幕我能感受到这股力量。月月老师,给你点赞!

爱敏老师,她往那一站你都感觉到一种安全感,很笃定的那种感觉。你站到她面前,即便她没有说话,但是我们就感觉很温暖,很安全。如果是爱敏姐班上,一个情绪很稳定的老师,那绝对带出来是一群情绪很稳定的孩子。这几年我也是教蜗牛班教到第六年了。以前,我性格特别暴躁,就是干什么特别要强的一个人。这几年,我发现不管孩子或者是我周围的人情绪有多么的不稳定,孩子们有多少不可预测的东西,我都能很平静的接受,就是你急归你急我就不急。

我发现,我做到了和善。我就向爱敏姐学习向他靠拢。爱敏姐对我影响是很大的,就是那种平和我觉得特别好。

张爱敏老师: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比如说,你走进教室里边,你说,以身示范,我要擦这个讲台。如果,我站在学生的对面,对着学生,把粉尘吹下来,正好就吹到了前面一排同学的桌子上或者是他们的脸上了。我会这样做,背对着学生,把粉笔末擦到一个小角落,用卫生纸把它捏下来,扔到垃圾箱里。就不用你说话,下一次的时候,学生也会这样去做。很多时候,不是你说我要说什么,而是你在做什么?

我现在正在读《要相信孩子》这一本书。里边也有一种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我们还会遇到教育不了的一些学生。这个时候,我就想,那我们就提到有一个观点就是对这一类学生,他如果是知识能力没有达到,我们觉得还可以接受。如果是这个孩子道德方面没有过关,其实我们就不能放手,不是因为这个学生道德品质不行,然后我们就把他请出教室,请出学校了。我觉得还是有后续的安排,我们起码不能为社会输送一个人渣,我们其实说他不给社会做什么贡献,但是也不能给社会造成什么负担。所以我觉得教育它确实需要不断的去点燃,不断的去唤醒,不断的去成就,赋能于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自信快乐的学习,能够幸福的成长。我们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没有爱与责任,其实真的做不好教育的。

所以我想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教育是唤醒与点燃,是一场双向奔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教育就是给予孩子生长的阳光雨露,让孩子自由生长,主动学习,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做到以身示范,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点燃唤醒爱与责任。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幸福!

相关文章

  • 《教育的目的》读书分享会

    今天将我主持的《教育的目的》读书分享会的主持词及个人的读书感想整理出来,发于此。 (本次读书分享会,是...

  • 读书分享发言稿

    本来要在群里让语音分享我就超级紧张,我从没有做过这种事。听了钱小金的分享我就更紧张,她也太优秀了。 从晨读营团队给...

  • 先锋或许传统

    先锋或许传统 ——在“巴马诗会”上的发言整理稿 @黄开兵 我发现,我们在说某个...

  • 独孤行:幸福是一种心态

    (这是为一个读书会准备的发言稿。这个读书会因故取消,现将发言稿转发,与大家交流) 这次读书会的主题是“感受幸福,分...

  • 唤醒 - 草稿

    读书分享会感悟 文/白秋燕 今天的读书分享会主题是教育,...

  • 007六班分享会—弗兰克发言稿整理

    各位战友,晚上好,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我有机会给大家来分享我过去八百天的实践经验吧,刚才主持人说...

  • 请给叛逆的孩子,一个机会!

    今天分享一个我整理的,樊登读书会中《我有一个问题》的逐字稿。为什么要整理逐字稿,因为它重要,因为它给人以信心,给人...

  • 21天打卡

    BeOne社群两周年庆活动发言稿 (带整理) 缘起:蒙蒙,互动吧线下活动 结缘得到,樊登读书,Beone,区块链 ...

  • 2022-10-09

    今天的安排 原本没啥安排 一切正常 早上读书会 送二宝上幼儿园 整理文字 整理家里 准备准备发言稿 but 起来后...

  • 不用扬鞭自奋蹄

    —— 《青椒计划中学文综分科学习分享会》发言稿 今天晚上非常荣幸参加了《青椒计划中学文综分科学习分享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教育》读书分享会发言整理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jm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