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
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位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木,殷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是,使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成事实的事不用说了,结束了的事不用去劝了,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周朝的土地神神位用栗木,用意在于使老百姓战栗害怕,以利于统治。这与孔子的理念不同,孔子没有直接提出批评,只用既往不咎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宰我不要以此来误导鲁国国君哀公。
这节表现了孔子爱护百姓的思想,但其既往不咎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更大。
既往不咎,就是对以往的错误或失败,要适时放下,不纠缠,使人放下思想包袱,以轻松的心态对待未来,这是有利的一面。
而不利的一面,就在于有人以此为由,对以往的错误失误不做深刻的反省,也不严肃追责,不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当事人只想掩盖自己的问题,不会得到深刻的教训,难免会重蹈覆辙;其他的人,以不揭别人的伤疤来自保,自己也就不对照自省,得不到警示,难免会犯同样的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