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王翠英今年70多岁了,最喜欢骑着小三轮,慢悠悠去到老宅子住上几日,散散心,说说话,透透气。
王翠英的老伴已经过世20多年了,老伴是在老宅子过世的。而那时王翠英正住在城里儿子家里,帮着接送孩子洗衣做饭。
那时儿子媳妇上班特别忙,孙子们又小,里里外外的事情,总得有人照料呀。
那个星期天孙子们要上辅导班,她本想把孙子送到辅导班上学后,再回老家看老伴的。她把孙子送到辅导班后,又把家里的衣服都洗好晾晒起来,正在家里收拾着呢,就看见儿子媳妇匆匆回家来了。
王翠英的老伴走了,再也不能陪伴她,再也不盼着王翠英过周末回家,陪着做顿好吃的,陪着喝点小酒了。
王翠英的老伴身强力壮,那时在村里种了好多地,还承包了一些果园菜园。
五十多岁的老伴常常念叨着,要拼命干呀,儿子的房贷要还,俩个孙子以后还有两套房子要赚出来呀。趁着身体还好,趁着还能干得动要帮帮儿子媳妇,能帮一把是一把呀。
王翠英的天塌了。
自从儿子结婚后,虽然她常住在儿子家,总还有个躲闪呀,偶尔周末时候也可以回家陪陪老伴,和男人说说心里话,说说不能和外人说的委屈和牢骚。
王翠英在外人眼里是个好婆婆,她总是和别人说起儿媳妇的好,说儿媳妇懂事大方孝顺,显摆着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是儿媳妇买的,在外人面前一直扮演着一个幸福的婆婆。
关起门来过日子,那些委屈心酸,只能回家时和自己的老伴念叨念叨,老伴常常劝她要忍呀,要让呀,说日子不就是磕磕碰碰的过的吗。
谁家的锅底没有灰呀?谁家的锅里也是油盐酱醋,烹调着各种味道。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代一代就这样过吧。
老伴常常劝王翠花,孙子们大了,你就回家来,咱再种种菜,养养花,咱就在咱这大宅子里过日子。
王翠花的男人时时事事,以儿子媳妇为主,考虑儿子媳妇们的感受,却从来不顾及自己。辛苦打拼大半辈子的积蓄,为儿子在城里买的房子,总共就去过几次。
王翠花的男人总说家里忙,脱不开身,家里的果园,菜园都需要人照料,鸡鸭鹅的也离不开人,那是男人对外人那样说的话。
私下里老夫老妻说话拉呱,自然是真情流露的。男人也不想一个人,住在乡下偌大的家里。果园菜园鸡鸭鹅的伺候着,一个大老爷们,冷锅冷灶的过日子,他实在不想呀。
之前男人从来都不会做饭,自从王翠花去城里看孩子后,男人笨手笨脚着才学着自己做饭,糊弄一点,有时候弄个煎饼,弄个馒头吃口咸菜,喝点小酒应付一顿,将就着过日子。
王翠花也想着让男人,到城里去找点事做,男人是个能工巧匠,家里的电线电路维修是擅长的,做过电工,以男人的本事在城里找个活计,赚个几千块钱也还是没问题的。
儿子媳妇话里话外,农村的那些果园菜园鸡鸭鹅的收入要更多,儿子媳妇公开说法就是,孩子的爷爷在老宅子里,孩子们星期天有个去处。
把家里的大片产业置之不顾,到城里赚个几千块钱,男人终究还是舍不得,关键是要真到城里去,住在哪里呢?总不能住在儿子的家里吧?再租套房子吗?王翠花和男人没敢那样想,那不是又得多花钱吗?赚钱不容易,多攒下几个吧。
一个月又一个月,一个季度又一个季度,王翠花的男人身体出现了问题,常常胃不舒服,到后来越来越严重了。
男人知道儿子媳妇们都忙,自己偷偷到医院去查过之后,才知道自己得了不好的病,他就悄悄把这事瞒了下去,没和儿子媳妇说,甚至没有和老伴王翠花说,他怕王翠花受不了。
男人想着自己的儿子,孙子想着自己的女儿,数算着盘算着筹划着,一点点的开始做一些后事安排。
那时女儿一家都在外地做生意,刚巧有一次打电话和爸爸说起外地的生意也不好做,做爸爸的就劝女儿回家乡来,回到小城这边来,一家人也好有个照应。
女儿女婿也有意回到家乡小城,就听从了爸爸的建议,举家从外地回到了家乡的小城,很快用手里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住的和弟弟家特别的近,也可以常常见到妈妈了。
多年在外做生意的女儿回到家乡后,常常和妈妈约着见见面聊聊天,姐姐会去弟弟家,妈妈也常常会去女儿家。女儿回来后,王翠英的日子一下子滋润了好多,有些心里话可以说说了。
有时候女儿不忙时候,会带着王翠英回到老宅子里陪陪爸爸,而那时王翠英的老伴越发消瘦,精神不太好,女儿要带着爸爸去医院看看,爸爸总说没啥问题。
而每王翠英每次回家见到老伴,老伴都表现很开心,无论是和孙子们一起,还是和女儿一起回家,老伴都很开心,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着,王翠英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老伴生病了。
老伴在最后的日子,特意和儿子打过电话,让儿子回老家看看还交代果园的事情,菜园的事情,鸡鸭鹅的事情,让儿子多操心一些家里的事。说反正赚的钱都是你们的,以后这些事情啊,你们要多操心了。
儿子总觉得爸爸是没事找事,好好的说这些干啥?不过五十多岁,哪里就老了?儿子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王翠英在又一次回家时,男人聊起儿子媳妇的事情,男人说自己养的儿子真的长大了,能撑起一个家了。
男人还称赞儿媳妇好,说儿媳妇识大体,大面上的事都说的过去。
男人还说儿子媳妇俩人感情好,过日子同心协力,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以后也没啥大难处。
王翠英那次回家正在埋怨着儿媳妇,各种不懂事呢,男人莫名其妙说起儿子媳妇好,王翠英当时还责骂老伴不顺着自己说话。
男人和王翠英数算着,乡里乡亲这家的儿子不争气,那家的儿媳妇不正经,儿子媳妇不好好过日子的多的是,还劝王翠英说。看看咱们的儿子媳妇踏踏实实过日子,和和睦睦的小两口,咱就该知足啊。
王翠英想想也是,儿子媳妇虽然也有这毛病那问题,但总的来说,大面上也还过得去。
男人还给了王翠英一部分钱,让王翠英不要告诉儿子女儿们,还说这是退路,手里有钱好有底气。
王翠云当时还觉得莫名其妙,儿子媳妇常常给她零花钱,让她买菜买饭啥的,手里不缺钱呀。
王翠英每每想到那些细节,常常会骂老伴:你啥都想过了,就没想到你先走了,我没个伴,这日子要咋过呀?
男人年轻时是村里的电工,常常去村里的诊所找村医玩。他知道一些药,也知道一些毛病,精明的他核算着治疗的成本,核算着自己五六十岁了,得了,该死的病就死呗。
男人想起自己的亲爹,也得过这样的病,弟兄们凑钱做了手术,各种治疗化疗最后也不过多活了几个月而已。男人想一想觉得没意思,不能花了一大把钱再受那么多罪,多活几个月没意思。
男人决绝地了断了自己, 甚至走后的各种细节也对儿子都有交代。
王翠英的日子还得过呀,儿子媳妇们依然忙碌着,孙子们还要读书上学呀,王翠英还得帮着洗衣做饭呀!
王翠英自从老伴走了以后,回家的频率更多了,常常过几日就要回家看一看,骑着自己的小三轮,一趟一趟的跑着。
儿子在城里的家和王翠英在农村的家,距离不过五六公里,不远也不近。
再后来,儿子为王翠英买了一个电动的小三轮,回家更方便了。
王翠英隔三差五的要回家看看,自从小孙子上高中以后,有时候会在家里住上几日,她会在家里蒸上馒头,烙着煎饼,她一边做着这些事的时候,会念叨着,和老伴聊着家长里短,她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寂寞,仿佛偌大的家里那些欢声笑语,那些温暖体贴,都还在那里。
只要一回家王翠英必定让电视的声音陪着她,唱戏的唱歌的做饭的打球的,反正正屋里的电视,必定是热热闹闹着。
以前的男人平时就喜欢看电视,或者喜欢电视的声音,电视里那些唱戏的唱歌的做饭的打球的,画面里男人女人老老少少,热热闹闹的日子,仿佛就会弥漫在那空旷的老宅子里。
王翠英常常能看见,男人就坐在正屋电视旁边,喝着小酒和她说着话,裤腿老是要卷的高高的,喝酒后的脸红红的。
王翠英越来越喜欢,回到老宅子去,儿子却不太乐意了,觉得妈妈毕竟老了骑着电动的三轮往返不太安全,总是要限制她回家次数。
儿子不明白王翠英的想法,城里的房子住的好好的,现在孩子们也不用接送,也不用你做饭了,你就不能安安稳稳地,呆在城里的家里享福吗?
王翠英明白儿子的心意,那是一份孝心,也有一点私心。
王翠英不想和儿子说啥,说不清的呀。王翠英想要的陪伴很奢侈,无人能给,只有自给自足啊。
2023年11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