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学习,在大学之前,我毫无发言权,那时的自己,是位典型的不爱学习者。
上课盼着放学,回家期待看剧,开学等着暑假......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提到学习会选择躲避,也有很多不愿意继续的理由。学习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枯燥又乏味的事情。
因为它总是与考试、升学、工作挂钩,让我们产生厌烦心理。
小时候,家长会说:“好好学习,你才有机会上重点高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上了大学后,学习成了一种可以选择的事情,没有人强迫我们,也没人给我们制定KPI,但无形的社会生存压力催促着我们不断学习,毕竟大多数人依旧渴望生活更富足,知识有时可以改变某些发展轨迹。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学习的误区:我们成长之路上的学习,都属于“被动学习”。
被动学习是什么:并非发自内心的推动式接收知识,不持续、不热情、无欲望。
我们在“被动学习”中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更不会有太持久的动力维系我们进行终身学习。
昨天,我发布了一张关于业余时间的管理表,很多人会说:“达令你很厉害啊,能将业余时间安排得井然有序。”亦有人会说:“何必将自己逼迫得如此紧,自然而然不是更好吗?”
其实,学习这件事关乎时间,关乎自律,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对我来说,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方式和目标值,在某些长远的目标中穿插着阶段性的小愿景,配合不同的学习形式达到自己的某些诉求。
我并不想成为”自律达人“,只想利用好时间达到自己的学习效果。
时间与健康是最公平的两种方式,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也便拥有了主动学习的精髓。主动的人会掌握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能够掌握学习的核心。
说了这么多,今天,我来分享一些我在学习方面的小体会,如果你也是一位”终身学习者“,希望对你有些许的帮助。
01
转变心态:学习的出发点是什么?
为什么我没有一开始便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是要说一说心态问题呢?
因为心态问题就好比是我们脚上的鞋子,只有当鞋子舒适了,我们的学习之路才会走得顺畅舒心。
学习的心态其实很简单:你为什么学习?
有些人会为了考大学,有些人为了升职加薪,有些人为了丰富生活。
无论何种目的,学习的心态其实都是一种:为了自己。
学习从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也并非为了完成某些不期待的愿望。当我们逐渐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变得更好,变得快乐,最终会走向一个自我实现价值与自我满足归属的状态,学习的目的便达到了。
这也是我们形成主动学习最关键的步骤,只有从内心意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我们才会拥有热情和动力,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但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转变心态?
这个过程其实没有特定的方式和技巧,但作为学习爱好者的我,总结了几个小要点,让我们更好地拥有良性心态,面对学习。
1.找到自己喜欢的细分领域开始学习。在学习习惯养成之初,我们要学习自己喜欢的,因为只有喜欢的东西我们才不会有压力,渐渐明白学习的最终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2.当我们品尝到学习的甜果时,此时的学习已经不再痛苦艰难,我们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时在喜欢的基础上拓展学习领域,比如喜欢摄影的人,可以学习后期;喜欢唱歌的人,可以尝试学习某项乐器。
转变心态是一个需要克服诸多因素的漫长过程,当我们跨越后,学习的意义也发生了质的转变。
02
从兴趣到刻意练习,培养长期学习习惯
上一点说到了心态的转变,当我们把学习当做是自己的事情,我们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比如我,小时候便很喜欢音乐,奈何没有学习喜欢的乐器,一直到近两三年,开始学习吉他。学习喜欢的乐器,我可以在同等事件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个就是兴趣激发的学习热情。
但仅有学习热情远远不够支撑我们走太远,比热情更重要的是将学习培养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仍旧是练吉他。最开始的一个月,我开始弹奏喜欢的歌曲,磕磕巴巴的和弦可以唱出一两首。但练得越久越发现,自己没有基础,继续练习的难度实在太大。
此时,我开始从基础练习,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想弹得更好,必须要掌握基础性的知识。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不再练习曲子,而是练习指法,从爬格子到熟悉左右手的配合,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两个月期间,手指被磨破是常有的事情,忍着疼继续练习,因为练习后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克服手指的疼痛。
两个月后,我可以不看吉他知道手指摆放的位置,知道和弦的按法,这时,刻意的练习已经转化为我的肌肉记忆,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
当有了基础和既有的乐理知识,我再次弹唱时,呈现的效果远比一开始的热情成就下的结果好很多。
习惯的养成便是不断磨合的过程,这也是热情褪去后让我们依旧愿意主动学习的过程,如同喝水吃饭一般自然,学习也成了一件不刻意的事情。
03
短期目标容易实现,长期目标缓慢累积
我是一个特别不喜欢制定长期目标的人,总觉得太遥远,变数极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意识到,我们一定要有长期目标,或许暂时无法实现,但它搭建了我们不断前行的桥梁。
这些桥梁就是短期目标,每实现一个短期目标,我们便向着这个长远目标又近了一步。
当然长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比如我想当科学家,我想成为知名作家,结合自己的现状来制定,不然还未行动,我们已经惶恐。
在我刚刚写作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太多目标,能够一直写,时常投稿一些纸媒,赚些稿费就挺好。当两年前开始接触新媒体时,我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些两三年的目标。
有物质上的,有精神上的。
比如期待出书、变现,有自己的品牌。
当有了这些目标时,我的写作不再是单一的自我抒发情绪,而是有方向,有阶段地循序渐进的事情。
首先找到自己的定位,写怎样的文章,形成怎样的风格。
希望圈子里的人知道我,不仅仅会写作,而且有自己特色的写作方式,我开设的【遇见】,提到达令,知道我是一个喜欢做采访的写作人。
两年间,因为写作,我开始接触许多新鲜领域,比如视频制作、比如摄影作图、当然我依旧会保持读书的习惯。
每一次小小的学习都会转化为内力,形成专属我的写作风格。
这个过程中,小目标在一点点实现,大目标也在缓慢如愿。
我们不要期待一口吃成胖子,每一个胖子的身体里都隐藏着很多能量,这是多年的储备。学习也一定是在养成习惯后,拥有明确的方向,达到的成效。
04
学习是生活的缩影,发现只需要一双眼睛
上文说了很多关于兴趣和知识的学习方法,但学习不仅仅包括这些层面,真正的学习更多是我们无法计划和既定的事实。
生活中的学习往往比书本上的更加鲜活。
高中时,班主任告诉我们这样一条道理:十年后,如果你们记得书本以外的知识,那么才真正领悟到学习的意义。
当时我并不懂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读书十几载,最后全部忘记,只记得之外的东西,岂不是白学?
但十年过去,我渐渐明白,我们所有的学习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认知世界,改变生活。
回归到生活本质中,学习是一件处处可以留心的事情。
昨天听了一堂企业家的课程,在会上,这位企业家令我钦佩。他是一位极其擅于观察生活的人,一件细小的事,他可以将之放大,找到适合自己的某些方面,为公司构思创意和发展盈利。
他的这份观察和学习是很多人不具备的能力。当我们仍旧停留在基础学习时,很多人早已跳出书本,借用理论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智慧之美。
这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方法,回归生活,运用实际。
如今,当我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时,我想并不晚,正努力向这个层级过渡。
当我们可以逐渐认知这个世界时,我们需要做的便是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学习最好的意义。
除了这些学习方法,我还有一些学习小技巧,简单罗列两条,或许对你有帮助。
1.做笔记。我喜欢做笔记,从最初的简单粗暴式记录到如今分层次,写出自己的思考,这个过程在不断提升我的思维力和学习力,方法有很多:电子笔记、手账笔记、思维导图或者视觉笔记。
2.学着解决问题。当我们学习后有了思考,我们试着用这些思考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是学习的升华,最终走向改变生活的过程。
学习这件事,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它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接收各种咨询,来源广泛。复杂是当我们有了理论体系后,如何真正投身于实际生活中,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总结。
我想,我暂时不会成为优秀的学习者,但在这条路上,我会一直走下去。
图片来自图怪兽
你好呀,我是羊达令,一个会唱会画会写的轻度女神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