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旅行·在路上摄影
以界之名,自驾“中国东极”,当五星红旗在黑瞎子岛冉冉升起

以界之名,自驾“中国东极”,当五星红旗在黑瞎子岛冉冉升起

作者: 夢九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20:51 被阅读4次

2008年,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我,正式步入人生新的阶段,也是在那一年的10月14日,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之处的中国东北角,发生了一件令全球瞩目的大事记。在那里,一个游离祖国79年的小岛,正式回归中国版图。虽是令人遗憾的二分之一的回归,但在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那个瞬间,当中国边防部队升起五星红旗,正式进驻黑瞎子岛,亿万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失而复得的欢欣瞬间如日东升,喷薄而出,就此,一个日新月异、风云激荡的新时代篇章开启了……

十一年过去了,回归后的黑瞎子岛并不像香港、澳门那样高调轰烈,似乎总是蒙着一层与世隔绝的面纱,而我终于有机会,心怀尚未褪去的激荡和憧憬,与父母一起,踏上这片新归来的黑土地,一览“华夏东极”的神秘原貌。

中国·东极

在“中俄交接仪式原址”,感受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地处我国“雄鸡”版图最东端鸡冠位置的黑瞎子岛,并不确指一个岛屿,而是由银龙岛、小黑瞎子岛、明月岛三个岛系共计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的。它的面积约335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三分之一,澳门的12倍。

从同江自驾至黑瞎子岛,走国道大概需要3-4个小时,一路上但见良田沃野,村舍俨然,正是万物生长的炎炎夏日,一线江水不知从何处蜿蜒而至,如天空之镜般映照着潋滟的波光,又静默无言地流向远方,我知道,这就是乌苏里江,再向北去,它会和黑龙江汇在一处,在那里,将两条江水连接在一起的河道,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抚远水道,三条河道之间,由泥沙冲积而成的三角形地块便是抚远三角洲,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黑瞎子岛。

车子抵达黑瞎子岛服务区时已临近正午,我们被告知私家车不允许单独登岛,必须在服务区换乘类似于摆渡车的大巴统一登岛,大巴车会在岛上的几大景点停靠,可随时选择上下车,还是很方便的。登岛不需要乘船,而是要过桥,眼前这个气势如虹、飞卧在抚远水道之上的乌苏大桥,建成于2012年,全长1606米,有中国“东方第一桥”之美誉。大桥的主塔冠形似含苞待放的太阳花,据说象征着中俄两国人民和平友好的愿景如花似锦。

登岛后的第一站,自然要去“中俄交接仪式原址”感受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交接仪式的现场临近国境线,在那里,绿色的铁丝网笔直延伸,与界桩一起将黑瞎子岛一分为二,形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岛两国”的独特景观。荒草之间被绿网围起的滩地上,矗立着仪式会场所用的大背板,上面同时用中俄两国文字书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背板前不远处是259号界碑,它是两国领土永久性分割的标志。背板与界碑中间,耸立着高高的旗杆,当年就是在这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标志着半个黑瞎子岛在被俄国侵占79年后正式回归中国,也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

交接仪式旧址和它所在的国境线上,不时有巡逻兵走过,他们来自岛上被称为新的“东方第一哨”的边防哨所,据说,它比乌苏镇的哨所东移了大约4640米,迎接太阳的时间提前了58秒,是中国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在哨所的瞭望塔上,可以清晰地俯瞰黑瞎子岛全貌,江面上往来繁忙的游船、通岛浮桥、太阳广场、湿地公园和俄罗斯境内的金顶教堂,以及与哨所一水相隔的俄罗斯第四大行政区哈巴罗夫斯克。

俯瞰黑瞎子岛
江上的游船,对面是俄罗斯哈巴的一个镇   东极广场三面环水,核心位置有一座高耸的大型雕塑,不论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个醒目的“东”字

“华夏东极”的回归之路

哈巴罗夫斯克,曾经也是属于中国的领土,那时它叫伯力,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将历史翻回最令人痛心的那一页。熟知中国近代史的我们,对于清朝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甚至是化解不开的怨和气。尤其是晚清的朝廷,就像一个无能的败家子,把中国老祖宗世世代代留下的财富都给败光了,还将数不清的领土拱手送给了侵略者们。伯力城就是通过清政府所签订 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被沙俄割占的,同时被划走的,还有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

从《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往前推六年,也就是公元1854年,清政府在黑瞎子岛的东北角设立了边防哨卡,隶属今日抚远市,在此之前,这片岛屿极鲜见于资料史籍,甚至可以被称之为尚未发现的新大陆。1896年,沙俄与清政府又签订了中俄密约,取得中国东北的铁路修筑权。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虽然垮台,但中东铁路依然由中苏双方合办,直到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的爆发,这一状态才被打破,也是从那时起,黑瞎子岛被苏联军队进占。

黑瞎子岛之所以被苏联看重,是因为它对于哈巴罗夫斯克的战略安全极为重要,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关东军与苏军沿边境对峙时,黑瞎子岛就曾是苏军据守伯力的前沿阵地。而无论是历史上的沙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对于领土问题向来强硬,因此,想要黑瞎子岛回归中国,不可不谓艰难。建国以后,我国多次与苏方谈判,直到2004年10月双方才达成了关于黑瞎子岛的协议。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备受瞩目的黑瞎子岛,西侧约171平方公里陆地极其所属水域正式回归中国,曾经困扰中俄多年的历史,终将被翻过去。

“在旧中国,中国从来都是丢失领土,从来没有依法要回来一小块领土,这是第一次。对中国来说,这具有划时代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

回归的半个黑瞎子岛上湿地纵横,植被茂盛,栖息着品种繁多的野生保护动物,水鸟在空中自由飞翔,丝毫不受人为界线的影响。据介绍,岛上没有进行过度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都事以保护生态作为首要宗旨。在现已建成的黑瞎子岛湿地公园里,2256米的漂浮式木栈道蜿蜒出优美的弧线,与周遭的自然景色完美相融,栈道两侧开着花朵的水生植物和昔日“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成簇成片,一直延伸向水波浩渺的深处。

湿地公园入口的对面有一座俄罗斯驻军留下的营房,叫做“原俄罗斯北代岛哨所遗址”,据说当年在进行领土移交时,俄方想炸毁这些建筑,后经过协商,中方出资将其收购后保留了下来,这或许是用来铭记那段历史最好的载体。该营区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10125平方米,由主楼、车库、发电房、锅炉房、浴室、仓库、油库、马厩、犬舍等设施组成,如今这些楼房设施都已墙体斑驳、破败不堪、荒草丛生,一片衰败气息,走进开放着的公共生活办公楼和军官公寓楼,只觉里面阴森晦暗,大夏天里竟渗出一身冷汗。

如果说北代岛哨所遗址代表着黑瞎子岛的过去,那么东极宝塔则代表着它的现在。与俄罗斯的金顶教堂相比,东极宝塔要雄伟大气得多,无论从岛上的哪个方向望去,都可以看到它高大的身影,如“定海神针”般矗立在祖国的东北角,是名副其实的“东极”地标。

远眺东极宝塔

驱车靠近塔下时,才得以看清它的全貌和建筑细节,更觉壮观震撼。宝塔的基座为方形,它坐落在圆形的广场中心,正是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吉祥含义;广场直径171米,代表黑瞎子岛回归的171平方公里领土,上刻太极图案;塔高79m,寓意黑瞎子岛79年后回归祖国,可以说是中国目前最高的塔;九层八角形楼阁式塔身极具汉唐风格,广场上布设着60根青石盘龙浮雕柱,其中周边的56根代表中国56个民族,另有四根设置在塔基四角。登上塔顶最高处,便可以全方位地领略黑瞎子岛那广袤、多姿的壮美景色。

探秘野熊乐园,黑瞎子岛上的“熊孩子”们

“黑瞎子”在东北话里是黑熊的意思,所以从登上黑瞎子岛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特别好奇:这个岛上是否真的有熊出没?直到看到“野熊园”的指示牌,才知道,这里真的有黑熊,而且数量还不少,据说是中国野熊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地方,由此,也算名符其实。

进熊园寻觅黑熊必须要乘坐专用的观光车,上车之前可以在门口买桶苞米面窝头,近距离投食野熊。说是熊园,其实是用铁丝网圈起的大片原始湿地,车子就在茂丛间又窄又曲折的砂石路上“跌宕起伏”,让这趟寻熊之旅更加惊险刺激。

野熊园里的旅游专车

开车的司机师傅尤为开朗健谈,他告诉我们这片中国最大的熊园里面,现有130多只带有“白色围脖”的东北特色野熊,40多头野猪,30多只狍子,还有狐狸、獾子、野鸡、苍鹭等等。为了防止动物们出逃伤人,周围的铁丝网都是带电的电网,而且深埋地下七米多。

正说着,一头黑熊突然出现在前方的路上,像是见惯了来访的游客,不紧不慢地拖动着笨重的身躯走到车窗前,抬起前肢趴在窗口向里探视,车里的游客们也不觉害怕,反倒兴奋起来,在司机打开的车窗前投食野熊。车子越往深处,熊就越多,它们有的躺在路中间撒泼,有的爬到树上望风,有的在河里洗澡,还有嬉戏、打架、卖呆的,时而憨态可掬,时而又锋芒毕露,逗得车里游客哈哈大笑,直言此行不虚。

坐游览车下来一圈大约40多分钟,出了园区,日头已渐西斜,而我们的黑瞎子岛之行也接近尾声。离开的路上,回望乌苏大桥,内心颇有感触,这片失而复得的土地曾饱经离乱和纷争,它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成为中俄和平友好的代表和象征。回归十年后的黑瞎子岛,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大开发,没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却因此保留了最原始、最本真的风貌和自然馈赠,它静默低调,却又沉稳大气,在祖国的东大门,周而复始地迎接着每一天投向神州大地的第一缕阳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界之名,自驾“中国东极”,当五星红旗在黑瞎子岛冉冉升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zn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