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恋爱中的男女,常常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控制不住歇斯底里?

01
有位姑娘留言说,在同事朋友的眼中,她是温柔体贴,大方得体的代言人。但她自己知道,这只是表象。
和男友恋爱之后,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互相指责抱怨。有时候,她自己都怀疑眼前的这个歇斯底里的人,到底还是自己吗?
虽然以往也有遇到事情发火的时候,但是,这么多年以来,都不曾有过如此失控的感觉。
姑娘还列举了好几件事情,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男友不理解她,不能包容她,不能及时回应她。
他们的爱情,经常淹没于情绪争吵之中。她也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怨妇一样。
最后,姑娘主动提出了分手,然而分手并不是解脱。分手之后,感觉自己还依然是很累的状态。
“虽然男友看起来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他给我的都不是我想要的。”姑娘说,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子?为什么男朋友就不能懂她?

02
青年作家李尚龙说过个一个故事。
有个女生抱怨男朋友,情绪激动之处,就决定和男友分手。
李尚龙问她分手的原因,女孩说,“他根本不懂我!”
因为女孩在朋友圈发了个心情语录,男友来电问有没有啥事?女孩回复没有之后,男友哦了一声也没再继续问。
女孩说完这个事情,又继续抱怨说:
“好几次我生气了,特别明显的那种,我都没和他说话了。他竟然说让我早点休息,说我累了,你说我能不生气吗?你说,他是不是不懂我!他根本就是不懂我。”
李尚龙说,类似的例子非常多。
很多恋爱中的男女,只是动一个眼神,就希望对方可以知道自己的心情和需求。
还有很多人,甚至认为,不用交流沟通,对方就该知道自己想什么、要什么;又或者是,不用问对方,替对方做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

03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留意到,有些孩子非常容易哭,非常容易发脾气,一言不合就坐地打滚,跺脚摔东西。
为什么呢?
仅仅是因为事情的不如意吗?
很可能是,这些孩子并不知道,别人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他以为自己心里想什么,别人就该明白。
当他们遇到了挫折需要帮助,或是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以为,父母是知道的,别人该知道的。
但是,父母可能并不明白,或是不能马上理解孩子的需求。而孩子以为父母理解,父母不明白又不能马上满足,最后常常会被孩子想象成父母在拒绝他。
于是熊孩子继续发力,父母就会越发觉得孩子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孩子的情绪没有被接纳,父母的情绪又被激起。
很多父母感言,这个时候也没法和孩子讲道理,因为自身的情绪也被挑起。最后,要么使用霹雳手段,要么妥协退让了。
但是,无论父母是妥协退让,还是用霹雳手段,其实都已被孩子的哭声控制了心绪。

04
婴儿从小就会通过哭声来“控制”妈妈。
说是“控制”,其实是指这个时期的婴儿,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整个世界都在按照他的意志来运转,这就是所谓的全能自恋感。
婴儿会渴求自己一有想法,就能够立即实现。对于一个婴儿来说,他主要的需求就是吃喝拉撒玩,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他就能够得到一个基本需要的满足。
对于孩子来说,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控的,是安全的。因为有了安全感的心理基础,这会让孩子的全能自恋慢慢过渡到现实感中。孩子会更容易接受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拒绝。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的话,孩子就容易产生被抛弃感。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很多人的情感模式,就像是在找妈。
正如文章开头的那位姑娘说 “他给我的都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们都在希望对方,以我自己要的方式来爱我。
恋爱会让人退行到婴儿状态。
而我们,都在用着婴儿的心理状态和对方恋爱,我们都用着婴儿的状态要求对方以父母的方式来爱我们。

05
恋爱的时候,我们常常把现实的伴侣,想象成理想的另一半,他/她最好能完全包容我、理解我、懂我,甚至不需要我开口便知道我的需求。
我们没有想要去看见真实的对方,因为我们把恋爱关系母婴化了。
很多的成年人,只是生理的成年,但在心理上,还是婴儿水平。所以现在网络上有个流行的词,叫“巨婴”。
人的成长不容易,从婴儿到少年,到成年,我们要经历很多成长的伤痛,好不容易说长大了,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的心理水平,还处于婴儿阶段。
正是因为,一路走来经历的那些伤痛、那些情绪、那些能量,没有被看见,没有人拥抱,没能够释放,也没曾被照亮。
巨婴是孤独的。
正如我们的内在孩子一样,他一直在那儿,他一直在呼喊,但他一直没有被看见,他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不好的、所以他也一直被压抑着。
他其实只是没有被满足的、原始的简单愿望:“抱抱我,看着我。”
孩子遇到挫折、没有被满足,难过的是情绪,害怕的,是情绪不被看见和接纳。
恋人之间因为小事而起的争吵,多半也是如此。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尝试去接纳自己身上巨婴的这部分,就能慢慢理解自己的种种矛盾之处。
尝试去理解对方身上巨婴的这部分,就能看见对方真实的存在,而不是自己想象构建的样子。
去拥抱你内在的孩子,安慰她,理解她,接纳他,他是我们生命活力的存在。而你,是最懂他的人。
作者:吴在天,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
网友评论
可惜这世上就是这样,懂事的人一直找不到女朋友,而不懂事的人从来都是成双成对。
第二句就很简单了,有人及我 先是抬高自己是一个懂事的人,接着自怨自怜,秀优越+博同情!
我没有谈过恋爱,但是我有一位朋友,正是近期刚刚失恋,她说,是男孩子对她不体贴。
世间每一个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暖男做男友,殊不知为何男孩子有不少都学的理工科?因为生理上的构造不同。女孩子的想法与男孩子其实相差很多,比如说我和我爸都聊不到一起去。拿恋爱来讲,比如朋友喜欢送礼物,不一定要贵重,要的是用心,我的信和贺卡,每每都能让她痛哭流涕。而她的他就不能,还理直气壮说,我不喜欢送礼物,为什么要送礼物呢?作为一个曾经小时候心理与男孩子一样、直到上了初中遇到了朋友,才变得女孩子般细腻的我,我太清楚那个男孩子有多么苦恼。而后听说他们顺利分手,做回朋友,我陪朋友难过了一场后想,或许他们这样也是一种解脱。
后来我和朋友说起,我是遇到她之后才改变,她说,那你的意思,就还是我没有给他时间喽?我其实不是这个意思,男女生相处,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理解,不是光你想我要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而是你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之后,你和他一点点现成一点点磨合,然后那个他,就是你想要的理想中的另一半。他们或许也都是像我妈妈所说的年纪不够资历不足吧,横竖他们现在已经做回了朋友。时光可以冲淡一切,也可以彻头彻尾的改变一个人,在时间点点滴滴的磨砺中,我相信他们都会改变,不论是一辈子做朋友也好还是往后各自改变了又回头再做恋人也罢,那时候的他们,都会感谢这一段感情,给他们的成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