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32
小奇两个月前,因为用电话手表辱骂同学、经常不交作业以及其它的行规问题而得到班级违纪单。经过合唱比赛的贡献,在超过半数同学的民主投票决议后,班级通过了撤销申请。
这周一,我在写好撤销申请通知准备张贴的时候,得知小奇当天没有交英语订正本,因此就延缓了这个粘贴的流程,并对他施加压力,要求他补上,才能公示。结果到周三抽查,仍旧没有写,并且当天在我的英语课上,他又睡着了!我简直火冒三丈!
下午体活课我把他留下质问他,小奇沉默不语,我当场打电话问他的妈妈事情原委,才得知他前一天晚上主动要求刷题,因为觉得自己的月考成绩太差了,因此做到了11点才睡……
当我放下电话看向小奇时,心中又有愧疚又有心疼,可贵的是他,不想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看不起。原来违纪撤销以后,他主动把目标锁定在了学习上,这不就是我一直期盼他能完成的自我成长吗?
经过周三的授课,再次回想这个经历,顿时感到脊背发凉——原来在我当时的行动反应来看,我深受思维假定支配,而失去了对话的能力。
回想我当时的思维假定是什么呢?“小奇果然还是不行,一撤销班级违纪就要松懈下来,连作业也不交,上课还睡觉,这简直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郝老师反复强调的对话,是基于信任产生的,然而就我当时的反应,在我和小奇之间,实际上根本就缺乏这种信任——一种博尔诺夫所说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信任”。这种信任不因为学生的表现好坏、个体差异而转移,这种信任让《放牛班的春天》的马修老师设法和学生们一起创造了音乐的奇迹。对于我来说,扪心自问,我真的信任小奇吗?在我的思维假定中,难道不是存在着对小奇能够转变的怀疑吗?郝老师说,思维假定是隐藏在意识深处的,正是因为如此,思维假定很难被察觉,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思维假定从潜意识变得意识化。当我这样刻意地回顾时,我才明白,为何最初的对话是虚伪而无效的——作为教师向学生喝斥、批评,不过是显示教师的权威,甚至是情绪的发泄,而如何在学生行为反复、甚至不符合教师期待时,仍然保持信任,仍然坚持对话,才是最考验教师专业素养和爱心的。
对于小奇来说,撤销违纪只是新路程的开启,他的成长之路还将遇到荆棘,作为教师,除了用专业能力去帮助他、引导他克服行为、心理、学习上等一系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空杯心态,开放对话,尽量避免思维假定的偏见,让那些没被听到的心声、真相,真实地发生,让信任真正地充盈在对话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