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是她一个人的,战友们可不认账,大家只叫他“偏偏”。为什么这样叫,来源已不可考。
初识“偏偏”可能很早,但云不记得了。只记得军校毕业到管理股,就是和他搭档工作的。对他的初印象就是瘦,叫他“偏偏”,或许说的就是他瘦到走路都要 “打偏偏”。所谓“打偏偏”是川蜀一带方言,意指走在路上风一吹就可能偏离轨迹,应该比“风都吹得倒”要好一点。人瘦能量却不小,百十斤的面袋子还是扛得起,饭量酒量也颇好,而且熬夜加班也很绵得起。
但对“偏偏”最大的印象还在他结婚后,家属来队后形成的。
当时团部南门外有个家属院,主要是营级以上干部随队家属居住。但营以下干部或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一般也住在里边。
“偏偏”家属来队后,他们在家属院里的临时住所,很快就成了老乡们一个定点聚会场所。“偏偏”本人厨艺不错,重庆口味可以发挥到极致,火锅、烧菜、爆炒等菜品麻辣鲜香没得说,就是其它家常菜也很拿得出手。
厨艺好是一个方面,喝酒爽快也是一个方面。“偏偏”喝酒从来不扯酒经,炒完菜坐上来,大家喊喝一个那就喝一个,然后是来者不拒,似乎从来没见他推辞过。
其实他的酒量与他的爽快并不很匹配,因为很多时候他都是比较早就醉了的那几个之一,当然他自己是从不承认的。只见他醉眼迷蒙的看着人,一脸认真,推心置腹地说“云,你莫操那么多心,工作嘛,兄弟们给你扎起!”端起酒杯说“我干了,你随意!”有时喝了就到沙发上倒一会儿,迷瞪一会儿起来,又接着喊,“祥子,来,我两个再喝一杯!”
家属小林看到他这个样子,满脸无奈,细声细气对老乡们说,“看嘛,我们三哥喝又喝不得,还啷个喝!”
“偏偏”除了喝酒爽快,更爽快的是招待兄弟。因为他厨艺不错,原本就住在家属院的老大哥、其他战友和家属们,或者新来队的家属们,甚至就是单位的小战士,晚上都喜欢往他家跑。不管谁来了,“偏偏”都要买菜买酒,悉心招待。
累就不说了,醉也不说了,单是买酒就是不小的开支。云和祥子等人了解他的情况,就他那点工资要养活老婆娃儿,还要经常给家里老人打钱回去,其实并不容易。但他只要兜里还有,不管明天有没买米钱,也要买酒招待客人。
但家属小林并不多话,最多说一句“我们三哥就是赁个样子,哪们做嘛!”然后厨房里打下手,跑小卖部买酒,吃喝完了打扫战场,并无半点推托。
二十多年过去了,“偏偏”儿子都快上班了,家境也越来越好了。“我们三哥还那个样子,动不动就喝醉,劝不听呐!”小林还是那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