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外地工作的舍友发了几张图片给我,内容大体上是讲在人生的几个关键的年龄节点往往会应外在的各种因素,制约了个人的发展:
“18岁,不敢做尝试,走着父母铺好的路,被骄傲毁了”
“25岁,不肯改变,做着固定工资的工作,被观念毁了”
“40岁,如临大敌,羡慕别人的荣华与富贵,被面子毁了”
“50岁,追悔莫及,顾忌家里老老小小,被顾忌毁了”
“60岁,花甲之年,觉得一生都在将就,一切都晚。”
由于年岁摆在那里,我只能对18岁和25岁的因素有很大的触动,我也深知,这几个年龄节点,都是层层相扣的,如果在某一个节点做出改变,那么下一个节点的后果将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也就是说,如果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不愿随波逐流,越早觉醒意识,越早尝试去改变,后续的人生将不至于那么被动,甚至会更加精彩。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社会日新月异,老一辈固有的观念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发展了。当年18岁高考之后填报志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家人们给予了很大的期望,总是觉得这个专业容易找工作,那个专业工资高,也没问过的我想法,也因为自己一心只想着高考,没什么兴趣,不在乎什么专业,由着家人们来便是了。
四年后,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工资不算低不算高的工作,朝九晚五,福利好,很稳定的一份工作。工作两年后,我发现,我还很年轻,我不该这样舒适,我应该有危机意识。如果在将来公司倒闭了,我该何去何从。改变的念头很强烈,因为我知道,如果我遵从父母们的观念,稳定的工作就是好,在一家公司里面干一辈子,我会很疯狂的,而且也不会有不倒闭的公司,我接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更何况我才25岁,未来的不确定性给我很不安的感觉。如果我没有想要改变的念头,那我接下来的生活很有可能随波逐流了。如果我现在尝试去改变,那一切皆有可能。
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选择,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一直记得习大大说过的那句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趁年轻,多尝试去改变,莫让固有的观念制约了前进的步伐。更何况,在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时代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在即,没有理由不去突破现有的困局,没有理由不去创造美好生活,更没有理由不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