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0十大流行语,“内卷”入选,2020年由此被称为“内卷元年”。
这一年,社交网络上不断描绘着一个“内卷化社会”:暗无天日的学习;失去自由的工作;逼到极限的生活;毫不相配的回报。
每个人都深陷竞争漩涡,看不到迭代跃升的希望,内耗越来越大。
今天我们来聊聊内卷这个话题,何谓内卷化,怎么去内卷化,供参考。
01、何谓内卷化
一、内卷化由来
“内卷”作为一种现象,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从艺术角度提出来的。
如下图:一副手绘图案。
图,网络侵删它的特点是特别精细、复杂。
但,仔细看,你会发现,这种复杂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的复杂。只是几种图案不断地各种重复,并没有什么创造力和多样性。
所以,内卷最初的意思,指的是在艺术领域没有创新的复杂化。
1963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福德·吉尔茨出了一本书《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把内卷这个概念引入到社会生活的领域。
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发展,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
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
二、无处不在的内卷化现象
如: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这段对话,形象地为“内卷化”现象做了注解——自我重复,自我消耗,无新发展。
再比如:“996现象”,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其实这也是一种内卷化现象。
我一直觉得加班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某一天工作没有做完,但是这份工作比较特殊,必须当天完成,于是我们选择加班。
但是如果经常性的加班,把996变成工作常态,我就觉得很不合理!
是真的有那么多工作?还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还是看到其他同事在加班,自己怕被领导认为不努力,而被迫加班?……
《奇特的一生》一书中写道,柳比歇夫坚持56年如一日地记录自己的时间,每天发生的事件,从“收集昆虫标本”到“剃胡子”……
通过长年累月的时间记录他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每天有效工作的时间也就在4个半小时左右。
一个人每天有效工作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而996,一天工作多少小时?
试问下,这里面有多少时间是被浪费的!这是不是在内耗?
再比如:购买各种知识付费产品。
现在是一个知识付费盛行的时代,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付费学习,如果你不加入,仿佛就被这个时代遗弃了,所以我们着急忙慌的病急乱投医去报各种学习课程,而你报了多少,又真的学到了多少呢?
很多人在这个焦虑的年代,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了“囤课”一族。
02、怎么去内卷化
央视主持人段纯曾在一段报道中,著了一首关于去内卷化的诗,道出了一条去内卷化的路径:
内卷多做无用功,千篇一律很雷同 只有寻找差异化,人无我有能成功。
图,网络侵删接下来,我参考查阅的资料,就去内卷化提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我们看前面例举的几个内卷化现象,不难发现,被内卷化的人有以下几点共性:
1.人云亦云、缺乏个人目标!
2.看重表现,缺乏探究精神!
3.不善于深思,缺乏创新力!
4.注意力差,缺乏效率思维!
5.思维固定,缺乏成长思维!
所以,去内卷化的方法就是把上面缺的补上:
一、设定个人目标,走出人云亦云
我们知道,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人类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极为吝啬,认知的目的是为了求存,而非求真。
由于以上这个机理的存在,我们大脑运行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一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二是默认连续性。
而人云亦云符合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符合默认连续性两条原则!
但是,当我们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时,这个目标会牵引我们行动,有意识的促使我们思考,走出人云亦云。
二、多问为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
生活中、工作上,遇事,别马上就开干,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曾经是怎么做的?曾经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下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弄清楚实现目标所必备的知识,条件,找可行的最佳方案。
三、养成思考习惯,铸就创新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在一次访谈中,谈及科学创新时,就曾说:
“年轻人做科研,首先要打好理论基础,其次要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这里说的思考力,不是泛泛的、一般的,而是有深度的、自主性的思考。”
他还说:那么多人见过苹果落地,却只有牛顿想到了万有引力,可见,应该把自主的、深入的“思考力”变成为一种习惯。
四、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多则惑,少才精。
某种意义上说,“注意力”决定着战斗力。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无关紧要的事想多了、干多了,难免会喧宾夺主、淹没重点。
所以,要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紧急的事情;要卓有成效地的过好每一天!
五、勤于学习,培养成长思维
学以增智、学以强能,学习是助推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强大引擎,也是解决好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问题的不二法门。
只有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丰富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思维理念,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工作中,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工作与学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自己忙到点子上,忙得更有效率、更有价值。
03、写在最后
面对内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能成为怎样的人”。
正如哲学家艾默生所言,“一个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目标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当我们目标明确时,我们就知道接下来怎么做,继而走出人云亦云,走出内卷!
2021,不内卷,走少有人走的路,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蓝海!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以你共勉,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