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素书学习札记:见利而不苟得

素书学习札记:见利而不苟得

作者: 山雉于飞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21:23 被阅读50次
素书学习札记:见利而不苟得

看到利益,该要的要,不该要的不要,与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是一个意思。利包括权力地位名誉财富等等。苟得就是得了不该得的,或者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苟得是一种侥幸心理。偷来的抢来的骗来的,甚至捡来的都是苟得。比如贪污它就可以属于偷,假货可以属于骗。

“杰”这部分4句话: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贤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连贯起来解释就是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或者说就是不渎职、不动摇、不苟且、不侥幸。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四句话,就是忠、信、勇、廉。见嫌而不苟免进一步阐明了守职;见利而不苟得进一步阐明了处义。

见贤而不苟得是见利思义,见贤而苟得了就是见利忘义。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纵然用尽千般巧计,到头来终究一场空,身败名裂,因小失大,虚度一生。一家人唯利是图就会六亲不认,父子反目,一国人唯利是图,就会麻木不仁,内外交困。

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净化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道就是义。

论语中有三处涉及利义之辨。一是义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觉悟到道义这个层次。小人只认识到利益这个层次。孔子从来没有说过金钱可耻,他强调的是见利思义。在今天的社会,一个商人,如果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忘却了社会责任是不义的。反过来讲没有赚钱的本领,不能带领员工共创物质和精神的富足,也是不义的。所以要全面地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能把义利理解为冲突,义包含了利,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思。

第二义是成人的标志。子路问成人,孔子回答:......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而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以前的成人跟今天的成人概念不一样,今天的成人是一个身体、年龄,以前的成人则是一种人格,成熟的一个标志,是人人格成熟的一个年龄。

第三见得思义是九思之一。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说,君子要在九个方面反思,要看得明白、听得真切、表情温和、态度恭敬、言语诚实、敬业爱岗、有疑就问、冲动时想到后果、得到时想到义。

得到时想到义就是见得思义。

相关文章

  • 素书学习札记:见利而不苟得

    看到利益,该要的要,不该要的不要,与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是一个意思。利包括权力地位名誉财富等等。苟得就是得了不该得的...

  • 素书学习札记:见嫌而不苟免

    应尽的责任,即使被误解也不苟且偷安。嫌,存在误解、猜疑、厌恶、埋怨、嘲笑、挖苦、讽刺、看不起等等一些滋生与人嫌隙之...

  • 行有所止,方能以义制利,见利而不苟得

    近日,入手了《素书》。人人都说《素书》是奇书,爱书之人当然要买来一观究竟。 全书一千多字,相当于我每天的千字更文,...

  • (三)精致的女人

    素素是个很精致的人,做事做人很讲究。从头到脚,都一丝不苟。每次见她,头发梳得服服帖帖,没有毛碎,没有打结成缕,根根...

  • 《素书》学习札记之五

    遵义章 作者:黄石公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

  • 《素书》学习札记之四

    本德宗道章 作者:黄石公 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 神没神于至...

  • 《素书》学习札记之六

    安礼章 作者:黄石公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

  • 《素书》学习札记之一

    原始章 作者:黄石公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

  • 《素书》学习札记之二

    正道章 作者:黄石公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

  • 《素书》学习札记之三

    求人之志章 作者:黄石公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书学习札记:见利而不苟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yo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