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117)
第十八章
衣锦还乡遭家变 新贵入世心态显
话说,在道光十八年的年底,曾国藩名义上的衣锦还乡,实是入了翰林的曾国藩因无收入而致经济困难,亦是难以承受在京之开销之困,才决定请假回乡(复习),以准备入馆三年后的“散馆”(任职)考试的。
年谱载:
公之以翰林归也,亲友踵门而贺,竹亭公治酒款客。
各位可以脑补一下,世代农民、至竹亭公才多读了一些书的曾家,两代就出了翰林,前途完全不可限量啊。乡人们必是都有大包封(红包)。这样的人才,乡里实在是太少了,还不上赶着攀附,以祈往后可得沾光帮忙呢。
曾国藩之返乡,虽于本人来讲似是平常,甚至因“穷”而羞于出口的窘迫之事;但其回乡于湘乡官民来讲,犹如平地惊雷,不仅震动整个家族、轰动邻里,甚至惊动府县。谁都未曾想到,一个考了七次才中秀才的人,居然可以入职翰林!曾国藩之“衣锦还乡”,尤令同乡及其族人引以为傲。
曾家闻讯后,早已是奔走相告、杀鸡宰羊了,准备举族欢庆迎接之事;族人与乡人都连连惊叹:曾国藩之高中与返乡,激动之情简直连曾家祭祖时飘出来的青烟都要被感染至飞舞了。
但当其人一进入湘乡县界,马上就感觉到气氛之骤然不同。一入家门,也开始分外的“忙碌”起来。
这突然间的变化,让其感受到从未有过之重视和殊荣,身边围聚、追随者亦愈多,自己也感到名气越来越大,日日应酬不断。整天往来奔走于乡里之间,或宴饮、或游乐、或打牌、或迎送,还要为大小杂事主持公道、甚至戡定纷争,渐有话语权之感。最为重要的是,求字求文者络绎不断,先不说书法、书体与内容如何,仅“国藩”、“涤生”等款识似已日益价涨,不由得不被动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慢慢也有了想主动去问事的冲动,更有了只要有人找来,亦会热情裁定之兴奋。
不知道是老天爷有意考验曾家还是怎么的,在曾国藩及其家族喜事陆续到来之际,又接连遭遇不幸。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尤以春节期间(后)发生之事,令曾国藩心痛而深刻……
天花灾祸夺亲命悲情笼罩已亥年
世上多有蹊跷之事。曾国藩家人不知从哪里感染了被称为史上最猛烈的传染病一一天花!天花是什么东东?有何可怕之处?
史上最猛传染病——天花。号称史上最猛传染病——天花,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唯一办法是种牛痘预防。
据确定证据表明,天花这种恶性的传染病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地球上消失,己不再祸害人类了。那,这害人如麻的鬼东西,是怎样的呢?
在人类历史上有三大恶性传染病——天花、黑死病、霍乱。天花则位列其中!
天花,过去又叫痘症、痘疮、天行痘、天然痘、豌豆疮、虏疮等。天花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但身上会留疤痕,特别是脸上长“麻子”,相当于毁容怕。天花病毒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
最早纪录天花的是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有被疑为天花皮疹的迹象。
在中国,晋代葛洪的《肘后救急方》中就有对天花的记载。宋真宗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誉为神,明代中国人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据史料载,清世祖顺治帝就是得天花驾崩的,而康熙帝能顺利继位,也是因为康熙爷小时候得过天花幸运不死有了免疫力,也为其继位加分不少。
天花传染的方式:一是病人家属、看护直接接触病人身体上的痘疱脓浆;二是接触了病人的用具衣被;三是带有天花病人的鼻涕、痰及排泄物落在地上,干燥蒸发后和灰尘混在一起,在空气中飞扬飘散,普通人吸进去就会得病;此外苍蝇亦能传播天花。
染上天花并不会马上发病,一定要经过八天至十四天潜伏期。发病第一天,浑身发冷、寒战、发高烧、头疼、腰疼、恶心,不想吃饭,不能睡觉。第二天第三天,发烧严重,脉细小发慌,嗓子红肿疼痛,舌头生厚白苔,身上出一片一片的红斑,红斑在二十四小时内消退。
第四天第五天,病人头部、手脚、前胸、后背出疹子,最初似麻疹,随后凸起,如同小疖子,很快变成小水泡,又变成小脓泡,继续发烧,昏迷不醒说胡话。有不少病人过不了这一关,就完了。假若抵抗力强,脓泡逐渐干燥定痂,体温逐渐正常,待痂脱落后就成了麻子。从发病到痊愈要三四个星期,没什么办法治疗,只能一天天熬着。假若眼睛、耳朵出了脓泡,即使天花好了也会变成瞎子、聋子。
最有效预防方法:种牛痘。当时的清朝,治疗天花有两种方法,一是旱苗法,取天花患者的痘痂碾磨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吹入种痘者鼻中;二是水苗法,把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鼻中。
两种方法原理差不多,都是先让种痘者患上轻度天花,出过疹子后再精心护理,等病症消失,就相当于得过天花,获得了免疫力。
康熙年间武昌府通判傅为格擅长给小儿种痘,皇帝宣他进京,给皇家子孙种痘,并行礼祭告祖先,颁诏天下。
随之,这些种牛痘方法渐渐走入民间,但当时的老百姓遇上染了天花,对于有效的治疗还是没有多少办法的,只能听天由命。但对于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曾氏家族来说,也刚刚步入新贵阶层,尚未显赫,也大致处于没太多办法的状态。还好,他们家人也已陆续接种了牛痘。这从曾国藩当时的日记中也得到了验证:
于当时未有大化的湘乡,估计也是慢几拍的。可惜的是,那时曾国藩已经与欧阳兆熊认识,至于为何没有向其求助,原因不详。或是史载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才真正走入民间,或许那时欧阳兆熊虽懂医术也未必懂得治疗天花之术也不奇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