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66650/2821196ada149fab.jpg)
春天的时候,我给学生讲植物,讲到梨花的时候,说到了它的味道,我告诉孩子们梨花其实并不香,事实上不仅不香,反而还有一种腥臭味,花或香或臭,对花来说无非都是繁殖的需要,香能吸引昆虫授粉,臭也同样如此。
但文人似乎都很爱梨花,也并不在意它的味道,原因就在于它的洁白,这样的洁白总让文人联想到人的品质,无瑕的,清白的。
正因为如此,人们的主观感受梨花应该是香的。就像《驿路梨花》中写的:“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是不是作者缺乏常识呢?我觉得不排除这个可能。但也有合理之处。
一是他在梦中,梦中本来与现实就不完全相同,梦境在文学创作中属于虚写。
二是这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此时的“我”内心被哈尼小姑娘的善行所温暖,充满感恩,对这个美丽善良的少数民族姑娘本身有着美好的印象,此时“我”看什么花不香呢?
驿路梨花处处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