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吕
“本文参加#青春不一YOUNG#征稿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那年毕业季,你憧憬我惆怅那三年是我在校园生活的最后时光,带着人生第一次失败的脚印投入它的怀中,三年中在那块乐土上找到自信和自我。毕业时,羞涩的青春,笑脸与泪滴都丢失在那里……
我是个勤奋刻苦的人,然而并不是个聪明的人。从小便知“勤能补拙”的道理但也没能如愿考进理想的高中。
那一天放学,我一直在路上逗留,不敢回去迎合父母亲期望的眼神,可最终这一幕终究在我眼前出现。父亲和母亲带着妹妹在田地里收挖土豆,我永远忘不了父亲听我说出‘没考上’三个字时候失望的表情,他瘫坐在土豆叶上嘴里冒出:“觉得干活都没劲了!”随之而来的便是久久的沉默……
第二日,学校里出现了很多外市的中专学校的招聘人员,他们一遍遍的在学校各个教室里宣传自己学校的优势并分发着海报。我将海报带回家,与父亲看着,最终决定上镇江的一所中专。一是离家近,二是有“大学预科”班,高考时是“单招”要比普通高考录取率高。
其实后来想想上这所学校真的是缘分,因为父亲带我去报名交完学费的第二日,母亲便在邮局收到我填的志愿常州化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母亲还埋怨地说,看你俩急的,这下怎么办……
最终放弃了常州的学校,一是因为学费已交,二是发小媛媛也上了镇江的中专,可以相伴。那个暑假就在这失落与期待中慢慢度过……
因为离家近,十五岁的那年我与媛媛便带着简单的行李相伴去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很大,在当地也比较出名,因为本校有大专制。学校的西面被小树林隔开,那时还是江苏理工大学的分校区。
到学校才发现只有我俩没有大人陪同,还好高年级“校学生会”的干事们做引导将我们带到宿舍管理员那领了钥匙,我们被分在不同的宿舍,平日里不善言词的我一直沉默着,等着别的舍友主动给自己打招呼,我铺好床铺,坐着,拿着我平日里摘抄的‘诗词句子’默默看着。
后来才得知,宿舍的学生分配是按录取的分数来的,这在第一次考试中便被验证。所以我们那个宿舍常常“竞争”超过“友谊”,媛媛的宿舍就显得更团结一点。直至现在,大家各奔东西,媛媛的舍友们偶尔还会抽空聚聚,我们宿舍最多在“群里”聊聊天,大家都各自忙碌着……
被拒之在高中大门外的我们在这所学校里一转身变成各班的“优等生”和“尖子生”。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我渐渐喜欢这所学校的一切,因为成绩的优异被老师和同学关注着,我也渐渐地从失落中找回自信和勇气。
中专真的不同于高中,在这我们学习有竞争但没压力,因为要学专业课也不觉的枯燥,学校里课外实践活动很多,我们学到了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半个月回家拿一次伙食费,留校的那个星期开始我们在宿舍里待着,校园里小树林或开满紫滕花的长廊里都能寻找到我们的身影,中午在校门口的面馆里吃上一份香干面,便在隔壁的书店里把学生证押给老板,一本书一日四毛钱,看完结帐。选上两本武侠或青春小说,买上一块钱的瓜子,就这样过完周末。
后来,彼此熟悉后,相约一起投着一块钱的公交车币,穿梭在这个城市的东南西北。我们用从伙食费中节省下的钱去买喜欢的衣服,互相壮胆跟老板砍价。一起去网吧,一起去溜冰,一起去拍大头贴,一起去把头发拉直,半个学期后各自都褪去刚入校园的稚嫩和土气,渐渐显的婷婷玉立。那时我们特别喜欢穿黑色的衣服,并肩走在校园路上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很是显眼。
可能因为在班级成绩比较突出,开学不久便担任语文课代表,接着被班主任推选进入“学生会”成为“学习部干事”。这两个职务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也让我在之后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得到很大的长进。
我三年里努力地配合语文老师的工作直到她怀孕休产假。到后来她怀孕的时候,背书,批改试卷,黑板上抄写的作业题目我都统统代劳,她总会在课堂上夸讲我,还曾说过:“我想生个女孩,就像课代表那样恬静温雅!”真的非常感谢她的喜爱和提携,是她将名额不多的校记者团争取下来并留给了我。就在那以后我参加校园各个采访活动,并开始写稿投稿,赚取着那名额有限的“一元”稿费。那一次次的“一元”稿费对我来说不仅是额外的生活费,更是对写作的认可!午餐时间,校广播站中读出自己的文稿,散播在每个学生的耳边,那一刻我内心是多么的自豪……
学生会的工作也让我收获彼多,可以说这在我毕业后走上生产管理的道路上打下了基础。学习部的主要工作便是管理和监督早自习和晚自习的纪律及打分。开始我跟在高年级的干事身后拿着记录表格巡视着,学习着,我不敢也不好意思开口监督别人,特别是到高年级的班上,往往很紧张。慢慢习惯了,就敢开口了,实际上学习部的威严很高,当看到我们挂着红色‘学习部’字样的牌子出现在窗口,同学们便安静下来。
进入学生会工作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我也有机会认识了高年级的人。几次会议下来,各部门的人员也就熟悉起来,打交道的人多了,无形中变的能言善道起来。
每日清晨六点我们在小刚的“黄昏”中苏醒,开始觉的这旋律正符合我们这种年龄的忧伤。日子一久便也听厌倦了,因为这是住宿生晨跑的“铃声”,更是女生们的噩耗。我是不喜欢慢跑的人,于是半开玩笑地跟体育部部长套近乎:“你看,晨跑时你们部门人太忙了,不如我来帮忙吧!”体育部部长很热情地欢迎我,我也从此没有再晨跑过。
就这样我慢慢地成长,到了第三年选择毕业去向的时候,班主任在讲台上一遍遍问着:“还有谁要‘大学预科’的表格?”我看见他的目光向我射来,我连忙低下头去,最终还是没有上台去领。因为我与家里商量好的结果是我要分配工作。家里条件实在太差,妹妹也正是用钱的时候,每次半月回家拿伙食费的时候,看见父母沧桑的脸庞,接过伙食费时总觉得那钱沉甸甸的,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我总想万一考不上“本科”,“大专”我是肯定不上的,又得让父母背上些债,那不如早些就业吧,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这么想,我心理就不那么酸涩了。
从那时开始,选择“大学预科”的学生(大概占有一半)跟着班主任搬至大专部。我们这些选择就业的跟着实习班主任留在了原来的教室。
校园图书馆一楼变成临时的招聘场地,第一家公司过来招聘我便和同学一起投了简历。可能因为我的简历上写了很多的职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再加上面试时我从容淡定,对答如流最终本班只有我一人面试上。在同学的失落面前我不能喜形于色,悄悄地用公用电话拨通了家里的号码,父亲母亲知道后很兴奋但也能听出歉意。而多年后家里条件逐渐改善后,总会在吃饭时说起当时当我继续上就好了,哪怕就上个“大专”,再苦几年就是……
可就业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顺利,老天让我经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过程……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公司的名称“昆山南亚电子”。我虽然第一个找到工作,这一等却等了八个月没有等到公司入职通知,原因是必须满十八周岁才能入职。在这期间同学们都陆续出去工作了,就连发小媛媛也去了昆山。我待在家度日如年,又不敢离开家半步,电话铃声一响,我便飞步去接,一次次的失望让我几近崩溃……
到学校最后的期限要去收拾行李,东西太多,只好麻烦父亲与我同行。收拾完出门证需班主任签字盖章,我筹足着,自从决定就业后,校园的路上我都刻意避他而行,不敢见他。最终还是与父亲一起去找了他——班主任汤老师,签完字父亲握手谢过班主任这三年对我的培养与照顾。我一直沉默着,或者班主任那时便明白我为什么没有选择继续上学。还是班主任先问我:“工作怎么样了?”我回答到一直没等到电话,在他那忧郁的眼神中我与他匆匆告别。
又过几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跟我说“机械办”有公司在招聘,你明天来学校,我带你去面试,我问:“老师,我们班是‘电子与计算机应用’他们会要吗?”班主任说你先来面试再说。
就这样我在班主任的安排下又得到了一次面试的机会,这次我牢牢抓住了它,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无锡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后来我在这个光伏行业,生产管理的工作岗位上摸爬打滚了十年……
去无锡入职的的前一日,母亲送我到村口,我自己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去镇江住了一夜,等第二日跟实习班主任和其它同学一起前行。
那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是2004年2月24日我刚过完十八周岁生日不久。我特意去跟班主任和在紧张着迎接高考的同学们告别并给他们加油,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我流下了泪……
我终究没有机会和语文老师告别,因为那时她已经休产假在家。又或许,悄无声息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每当我收拾行李,进入下一个旅程,看见我珍藏在行李箱间的那些“校三好学生”的荣誉证书,我总会沉默片刻,心酸与自豪交叠着。
没有走进大学生活成为我这一辈子的遗憾。有时也会想再回到从前我会怎样选择?结果还是一样,因为我“太懂事”,“太坚强”……
那年毕业季,你憧憬我惆怅……
那年毕业季,你憧憬我惆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