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参加#青春不一YOUNG#征稿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有一种不能说出的喜欢,是因为不够喜欢;有一种不能说出的喜欢,是因为太喜欢。
“谢谢你喜欢我。”
“我也喜欢,当年喜欢你的那个我。”
南方早春连绵不断的阴雨似拧不干的泪,从窗户向外看到阴云密布的灰色天空以及猝不及防拉拢的夜幕,灯光煞白的教室里站着几个收拾书包的学生,互不搭理、默不作声,一个学期的结束是飞鸟归巢的时候,俨如公交车到达终点各自散开,再多的心事再多的忧伤都将留给明天。
我开始埋头清理满抽屉杂乱的题集和试卷,当抽屉里最后一本书被搬出,底部出现一张被拆开的压得格外平整的的纸条,这是写过英文单词的纸条,纸条背面写了一句话,字迹稚拙而陌生。
曾固执的以为会瞬息即逝的快意恩仇,最终又一次复制粘贴,历旧如新,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幼稚的话语,它证明着那些我们共同度过的年岁真实的存在过。
有些人和事不是故意遗忘,是怕触碰回忆的伤而主动将它隐藏,可惜总会不可避免的被偶然翻出的旧物以及它所承载的回忆击中。正如一位青春文学作家说的:“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记住那些忘记我们的人,而被我们忘记的人却也在纪念着我们,若不如此,人与人何以有缘分。”
高三那年,我坐的位置靠窗,习习凉风拂过裙摆。心思是雨后的绵密草甸,让我不觉有些沉重。那是暗恋一个人的朝思暮想,是喜欢一个人的空茫无着。
我和他不在一个班,我们的相遇,简直是毫无浪漫的开始。同在一个自习教室,那天我伸手捡笔的时候,眼睛不安分的注意到了坐在我斜后方的他,那一双温柔得似乎要滴出水来的澄澈眸子钳在一张充满稚气的脸上,仿佛从此让我透过一粒沙,看到一片海。许多年以后想起《南山南》里一句歌词:“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可是我等到天黑也没能等到他。
许多次回忆起他,我都在想,如果那天我照常请假没有去上自习,是不是就不会有青春年少时那些令我感伤的画面,只是那些我们因为无法解释而称之为冥冥注定的事,也依然根生蒂固的存在。经年后,我才明白,他是风吹进我眼里的沙子,模糊了双眼,看不清天空的样子。
从那以后,隔三岔五找借口请假的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上自习,可以光明正大的看着他,恬淡惬意的午后时光能让我和他离得稍微近一点。
“你会得颈椎病,回头的频率也实在是太高了,一分钟八十次都毫不夸张呐”周围常常有人这样调侃,都是千奇百怪的声音。
我和他的关系也被传成数十个天马行空摸不着头脑的版本,成为学校的八卦新闻和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从来不表态,只是依旧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丝毫不为我所动。让那时的我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冷漠,而是,不在意!
现在回忆起来,我在最不懂爱情的年龄,遇见了最美好的爱情。我从来不让他离开我的视线,年少的我们纯净的眼神,美好的微笑,爱一个人是如此简单。在走廊上迎面见到,看着对方,也不敢说些什么,连笑一下都不敢;做课间操的时候,不管有多少人,总是能一秒钟找到他。
我想就是这样,人和人之间情感的衍生需要有无数鸡零狗碎的生活细节做支撑,两个在现实里交集不大的人,倾诉感大于一切,因为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所以焦灼地希望他能懂我。
校运会的时候,我旁敲侧击打听到他参加了三千米跑,那天大雨如期而至,观赛台上都是撑开的五颜六色的伞,像几米画中留下的彩色花痕,我冒着雨跑到离他起跑点一百米的观赛台上给他喊加油,记忆中那是我一个月前就已经计划好的。
我找到一个绝佳的位置,只有我一个人的地方,有时候凑巧打扫卫生的阿姨,和打着雨伞的认出我的老师经过,看我的眼神都很怪异,却也当没看见似的不好问些什么。那天,看着他风雨无阻绕着操场跑完六个圈,直到三千米赛跑结束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头发已经湿透了,班上热心的同学帮我拿来了干毛巾,找人弄来了热水,几个有思想的人聚在一起,探讨比赛的输赢结果,或是痛骂校领导不体察“民情”下雨天举办运动会之类的。我也有思想,我看见他跑完后没有披上外套,没有披上外套充其量是感冒,可是,他怎么可以感冒!所以我琢磨着怎么样可以跟他那些玩的好的说说送一件外套过去。
雨浇灭了星星,蕴一朵深沉清澈的夜,浇不灭我希望爱情的火。
换了自习教室以后,我和他之间就隔了一个教室。南方的早春常下雨,我就在课间趴在窗台上,时不时地瞟向不远处的他。我仿佛看见雨中有一把无形的直尺,度量出了自己与他之间的距离,长长的一段,我看不见上面的刻度。下雨的时候,其实特别适合安静,谁也不用说话。偶尔会下雷阵雨,白天暗的像黑夜,窗户像是随时都会凭空消失。没缘由的,我最喜欢这种末日景象,像是一切都是未知,转眼我们都将置身黑洞。这个时候,整个走廊只有我还靠在窗台上。那时候我常想,真的有黑洞就好了,只要有他在,什么都不用怕。这些都是我生命里很重要的人,我们却走散在人群中。
后来,我就常被叫到办公室去谈话,两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都在,还有医务室的老师出来横插一脚,“三个女人一台戏”异常繁华。看着她们面部僵硬、匪夷所思想要从我嘴里探出什么口风的架势,我就不禁联想到“三娘教子”。
隔天,他跟老师提出换座位,换到最后一组的倒数第三个,原来,没有后来的故事,才能美的恰到好处。“后来”这个词概括了所有我们不想要改变却又面目全非的事。如果发生了的事情也能像游戏一样,在退出的时候重新有一次选择存档的机会,是不是刘若英就不会唱《后来》了,但世界上的不幸,构成了我们太多的假设,每一次后悔之后,人们都想拥有重来的机会。他没有多说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从他那双淡定自若的眼神里看到了从没有过的疲惫。像是两个职业拳击手间的友谊赛,铃响的那一刻解脱的其实是两个人。
教室后墙悬挂的中考倒计时牌即将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高考迫在眉睫,教室里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我对着书本,痴痴想着,想着,到最后竟然睡着了。甜甜的梦里,阳光透过绯色花瓣,打在我们脸上、身上,像场璀璨无比的梦。而他的笑容,那么清澈,那么俊逸,极轻易,就撼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我在乎他的态度,却始终没有当面说出来的勇气。
这就是张爱玲说过的那种喜欢吧。喜欢一个人,便把自己卑微到尘埃里,心底,却暗自开出一朵美丽花朵来。
五月,空气里弥漫着焦虑与不安,教室里的气氛很紧张,记忆里那时的天总是灰蒙蒙阴沉沉,高强度生活让人心生倦怠,一切进入白热化,我打开水龙头,把手伸过去,感受冰凉的温度,我听说他跟人打架,是跟隔壁班的一个游手好闲的混混。
我和他之间,从未说过爱或是喜欢,我甚至都不知道他视我为谁。可是那时的我早已一股脑地栽进去,犹如飞蛾扑火。想来也对,当年张爱玲为了成全一段情,干脆让香港一起沦陷。
生命里完美的事太少,我们把这叫做“遗憾”,有些事瞬息万变,有些人一转眼就不见。
我们都以为时光悠悠,岁月漫长,我们都以为,高考像一场噩梦,封锁了青春里的全部快乐时光,可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高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岁月也不是那么悠长,一转眼,高考考场结束后在校门口的挥挥手,可能就是各奔东西之前最后的相视一笑。
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场猝不及防的告别,又有多少次,我们说的再见是真的再也不见。去学校确认志愿那天,我没有看见他,之后再没有看见他,想起来我们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告别都没有,就匆匆失散了,没有再见,没有珍重,甚至连完整的一面都没有见到。我们就这样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说了再见是否真的再也见不到了,没有告别的告别是否就侥幸存有一丝相遇的幻想,洗尽铅华,惟愿你一如少年彼时。到底该如何怀念那些眉清目秀的日子。
至今回想起来,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回忆他,却也时常想起。我做过的最不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彻夜无眠给他写了我人生中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情书给他。
他后来回复给我的信纸上只有简短的一行字:“谢谢你,喜欢我”
仅是谢谢而已。
以至于多年以后,我经常做一个梦,梦见被厚重拥挤的云层突然裂开,露出湛蓝的天色,明朗宽阔无边。这一巨大而快速的变化使云层像水上结的薄冰轻轻一碰就蓦然碎裂殆尽,消失无声。在这样一种决然美丽的情景之下,我看到了他,他对我笑,盛开璀璨的嫩绿年华。
我只是他生命中并不明亮的流星,划过无痕瞬间消失,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客而已,可他却是我生命中开出的花火,心里永远的主角,这就是男孩儿与女孩儿的本质区别了。而高考的成绩也出乎我的意料,我记起谁说过“失去是为了得到”只觉得内心似乎笑了一下。是的,失去是为了更好的得到,只不过失去是多麽的苦!苦到后来的甜,让我觉得,对于那些苦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似乎看到了许许多多寂寞的尘土扬起于我的生命,并且好久好久都没有落下,而那些回忆,似乎也随着时光的风渐渐风干,仿佛要燃烧掉了,寂寞惨然的牵挂与思念,都化作了灰烬。
我们不是朋友,就如同旋转木马是这世上最残酷的游戏,彼此追赶,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若在一起才是爱情的最佳归宿,那我可不可以骗自己说,我早已拥有,并将永世存留,那么若干年后我是否能有勇气面对他,是否能有勇气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的人生,是否有勇气坦荡的说:失去也是一种荣耀,一点也不输给得到。
凌晨三点,窗外一片含情脉脉的灯火,在黑夜里细微地闪烁。然而我们之间的想念,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男孩儿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我只能在后来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十七岁的季节,站在梦的尾巴尖上,已经找不到我的童话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那夜的天空突然就下起了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