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每天写1000字
《第七天》,如同现实的深渊

《第七天》,如同现实的深渊

作者: 鸡蛋仔11 | 来源:发表于2016-04-23 00:34 被阅读87次
《第七天》,如同现实的深渊

   《活着》在我看来应该是余华写的长篇小说中印象最深刻的。而我在听到这个作家《说深切了解大概是两年前,朋友向我说起他的书》。当我在图书馆琳琅满目的图书中,不知道要看什么书时,它出现在我眼前。也许这是一种缘分吧!

   现在习惯每次看完一本书,都会去知乎上的评论,然后闲聊自己的想法,没什么特别深的感悟,只是多点闲话家常,多点唠叨。

   实话说,看《第七天》,我没有一天看一天,反而是两天就看完了,现实中的悲哀,荒诞代表,但是却显得很逼真。比如鼠妹,男友送了一个很假的山寨iPhone 女孩一气之下要跳楼。比如弃婴,山东济宁现十余具婴儿遗体 ,至于男扮女装卖淫,卖肾,强拆……这些已经是媒体都不当作猎奇,群众见怪不怪的事了。也就是说,实际上本来足够荒诞的情节,在日益麻木的群众心里,早就已经不算荒诞了。

   本来对这本书也未有太大的期待,看完之后发现好像是各种故事组合成了一本故事汇。失望与绝望并存。失望于第一章的文笔太差,第二章的故事太都市;绝望于那么多的死亡,那么多的眼泪。但读到写父亲的那章时,我找到了《兄弟》中写父亲宋凡平的感觉,比那种感觉更轻柔、更唯美、像一个破碎而无力缝起的梦。读到鼠妹那章时,我似乎看到了千千万万在这片土地上行走的人,他们没有脸,没有衣服,像游魂一样四处飘荡。“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在世上某处走,走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无缘无故在世上某处死,望着我。”知乎上的评论就应有尽有了,大多数是对作者抱有太大的期待,而这本书的反差让很多人没法接受。有个人评论说:“依然记得当时看过之后的感受:这也算一本书吗,死亡接着死亡,等我对故事有所期待时,依然是残酷的死亡。我在那样的年纪不能明白为什么现实是这样的。为什么一个作家要如此残忍。于是,我在剩下的一段时间攒钱,跑到县城唯一的新华书店买下了我能看到的余华的所有的书。”

都说百度是万能的……

长篇小说时间名称

1993《活着》1998《许三观卖血记》

1993《在细雨中呼喊》2008《兄弟》

2013《第七天》

短篇小说集时间名称

2004《鲜血梅花》  2004《战栗》2004《黄昏里的男孩》

2004《现实一种》

2004《我胆小如鼠》

2004《世事如烟》

随笔集时间名称

2005《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2005《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2005《黄昏里的男孩》

以上是百度百科所罗列出的余华的主要的出版书籍,还包括2011年出版的一本杂文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可见从2008年到2013年这七年的时间里,余华主要的写作着力点在随笔与短篇小说上。洪治纲的书中有提到余华自己的自诉,在写完《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和《许三观卖血记》后,余华是有一个写作疲劳期的,他需要在新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再加上在九十年代初接触到了交响乐。余华的内心更呈现出一种沉稳的状态,更多的是在自省。甚至在这段以写随笔为主要作品的时期,余华都变得不会写长篇小说了。他说以前写小说是写不长,现在是写不短了。究其原因,写随笔这类文章,更多的是需要作者有深刻的感受和思考,在阐述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篇幅来交代前因后果,以避免自己在感情抒发上的生涩感,也避免读者读后有不明就里之感。但是写小说就不需要如此,尤其是写长篇小说。余华在叙述自己学习叙述手法的历程中,曾这样提到,他对他笔下的人物不是按照作家的意愿在生存,而是按照他们自己固有的生存模式在生存,以至于人物们在说着他们自己想说的话,而是不是写作者安排他们所说的话而感到高兴。

    迅翁在《野草》中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我想余华大概也是此感吧,所以在世界尽头,他为我们造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它有着一个美好的名字---死无葬身之地。

知乎上有人说:

正如有人评价,《第七天》几乎是一堆社会新闻稿的叠加。里面涉及到了极多当代社会的敏感话题:拆迁、官商勾结、医院黑幕、房价问题....小说本身可以说是“零技巧”,只有几个前后故事的伏笔看得出来作者有意为之,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不停地在陈述悲惨世界的案例。为了原原本本地还原这些悲惨案例,小说虚构了一个死亡世界,用七天里“我”的见闻,使读者能够入骨地看到真实世界的“荒诞”。所以说,虽然是一个死亡世界,但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在那些骷髅们活着的时候。

“我斗胆认为,是拉丁美洲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仅仅是其文学的表现形式,引起了瑞典文学院的极大关注。现实并非纸上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左右无数生死,同时也滋养着永不枯竭、充满了美好与不幸的创作源泉…………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是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
“小说家,就是以多做观察,少下结论为生的人。…………想必诸位知道,一旦小说家(偷懒,或单纯为了卖弄)不愿将权利委让给读者,亲自出马指手画脚地下结论,小说大体就会变得味同嚼蜡,内容缺乏深度,语言失去光彩,故事变得呆滞。”
——村上春树《何谓自己》
何为写作,何为小说,作者与读者之间又上演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以上所写有关于知乎的评论及参考自己的想法。

相关文章

  • 《第七天》,如同现实的深渊

    《活着》在我看来应该是余华写的长篇小说中印象最深刻的。而我在听到这个作家《说深切了解大概是两年前,朋友向我说起他...

  • 现实的深渊

    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 一部喜剧电影,看出来的是人性。或许这就是每一个喜剧都是一个悲剧吧! 不要去...

  • 没你的日子

    兜兜转转,输给现实。 没你的日子,如同船儿没了灯塔,闭上眼睛,无论是深渊还是坦途,都是绝路。 没你的日子,如同车儿...

  • 从未活过,就已死去。

    由于某一次事件,我跌入了一个深渊之中,当然,这个深渊不是指现实层面的深渊,而是指心中的一个深渊,或许这个深渊一直存...

  • 想钻进你的心里

    想钻进你心里的愿望, 如同突然失足, 掉进了深渊的恐慌。 如同犯了错误, 却得到奖赏的惊讶。 如同遮住脸庞, 却隐...

  • 以破碎的视角看人,世界也将还之以破碎。

    “你在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自己剖析的过程之中,亦如同走钢丝,稍有不慎无底深渊。自我接纳到自我放弃;自...

  • 焦虑是遇见理想自己前的伴生品

    一、每一次望向未来就如同凝视深渊 “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这句话是《唐人街探案2》中的,有人分析这...

  • 有能力去逃离

    我开始把家叫做深渊。 我想要逃离深渊。 可是却因为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经济所打败。 困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好歹有翅膀,一...

  • 你成就了你生活的世界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在他的眼里,深渊也是鲜活的。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李笑来所...

  • 原来我才是那深渊

    一直以为自己是待在深渊,闲暇之时宁愿深渊之外的世界,如同一只井底之蛙,幻想着哪天如果自己想出去了便可以逃出这深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七天》,如同现实的深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vx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