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为何要买买买

作者: 冰蓝_白水 | 来源:发表于2016-10-26 18:13 被阅读43次

    旅游是什么呢,就是不去会有遗憾,去了你会后悔!这话不是某白说的,而是资深导游们的感慨。然则话虽如此,但依然挡不住人们那颗悸动的心,某白一时不察,就踩进了旅行的大坑。

    总结下所谓的昆大丽之旅,上车晒太阳发各种呆,在漫长的车程中想象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下车拍照凹各种造型,在常规地点拍标志性照片上传朋友圈。忽然感觉,自己是为了朋友圈才去的。但,这,都,不,是,事!作为本次旅行最大的亮点是:经历了一次成功的营销洗礼。

    只要是旅行,都会敲黑板重点提示:旅游景区东西不能买!旅游景区东西不能买!旅游景区东西不能买!据某白的目测及不完全统计,我们团合计24人,总购物金额应该在8万元甚至更高。瞬间把某白这种不成材的微商刺激到了,那那,看人家这销售策略,看人家这心理攻势,简直是吾辈销售精英中的战斗机啊!

    第一招:延迟心理满足。

    根据基本法,旅游,发朋友圈是为了引起别人关注,带纪念品是为了关注别人。所以两手空空去可以,但回来就得意思意思,父母要孝敬,伴侣要安抚,朋友要热络,同事要来往,千里迢迢带个纪念品回来,表达的核心观点就是:你在我心中。

    虽然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在努力搜索比较着各种纪念品,但是很快就被导游热情的否定了,买纪念品一定要买本地正宗特色,有价值的!比如丽江古城的披肩,全部都是来自义乌小商品城,买回去当桌布,五年成抹布,十年变垃圾。再比如各种银饰翡翠,那是本地人都分不清真假的神奇存在。

    心理学上讲未完成的事项: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会越发强烈的去渴望。鲁迅先生说:沉默呵,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就买买买而言,这种燎原之火自然不可能在沉默中灭亡,况且最后一天有且只有一个购物点的情况下,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营销第二招:催眠式的灌输。

    为什么明明知道旅游景点的东西不能买,但还是义无反顾的买呢。一个曾经爆买后悔不当初的游客曾经发过帖子专门描述当初的场景,里面提到:导游之所以可以成功的植入自己的观点,就在于:起五更睡半夜的行程+耗时7小时左右的车程,有且只有导游在鲜活的发声。

    游客的精神属于疲乏困顿又不得不勉力支撑,介于清醒状态与非清醒状态之间。导游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开始进行各种灌输,翡翠为什么好,买了翡翠会如何好,并播放一个剪辑视屏用以佐证,通过近N个小时的循循善诱后,直接完成清醒催眠,成功植入指令:对于翡翠就三个字,买!买!买!。

    营销第三招:情感上的共鸣

    营销大师,通常都是心理大师,当然像我这种重度懒癌患者可以忽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被看到、被引导,就会很直观的在短时间内转化成购买力,冲动消费就是这么来的。

    缩短心理距离

    我是个认真负责的好导游,在这次服务中尽心尽力在付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导游的工作很辛苦,天天在外奔波,不能给父母尽孝不能给家庭尽责(引发游客的同理心

    你们的购买将直接关系到我的收入,请支持我,请支持我们的旅游业,将本地最好的东西带回去(转化变现)。

    鸡汤梗

    经典案例:你不花就会有人替你花:老公带原配去旅游,看了个3.9W的镯子,老婆没舍得,咬牙买了个3800,然后老公偷偷买了3.9W的送小三……

    经典案例:要舍得给陪伴你的人付出:老婆看上一个镯子,老公躲到洗手间抽烟,据说烟是中华的……

    经典案例:好东西将会是情感的传承。幸福的女人一生要有三只镯子,父母送子女代表一种希望和祝福,夫妻之间互赠是一种对伴侣的关怀和体念,孩子送父母是一种感恩和回馈。

    话说经过导游的一番循循善诱,某白也是心潮澎湃,一股买买买的洪荒之力充盈体内,之所以没有付之行动,表面原因是百度君靠谱,随手一百,各种信息铺天而来,定睛一看全是传说中的套路啊;深层原因一字记之曰:穷!所以在购物点,全程表现为:抬头呵呵笑,低头玩手机。

    生命本就是一场遇见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极致,即是当下。旅游就是体验一种在路上的感受,你怀着一颗闹腾的心出去,带着一份静谧归来,本身就是最好的收获,至于买买买之类的,你开心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行中为何要买买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fj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