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推荐人的套路

作者: 那年春天的柳树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12:10 被阅读36次

    引子:我能写这些文字,不管诸君(可能没有诸君,因为鄙人的文字打油的较多,或者说逻辑性不强,水平不高的居多)喜不喜欢看,要感谢两个人。

    第一个,是台湾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吕世浩。一个偶然的机缘,在某个视频网站看了吕教授的TED演讲《学历史的大用》,或许是到了这个年纪,或者是因为我一直有颗不断想进步的心。我只想说,很幸运。看了视频后,一连几天把吕教授讲秦始皇的视频看完了,同时也萌发了看史记的欲望。历史就是人性的舞台。通过历史,你会更深层次地了解人,了解人性。你会成为一个审视者,把几千年内发生在人身上的事,像放电影一样,在你眼前过一遍,这是怎样大的一本《资治通鉴》啊!历史的作用在于,它把事实摆在你面前,没有任何虚构,让你去学习,让你真正地去领悟一些人生哲理。

    第二个,是我买的史记白话本的作者,陶新华,没有他的注解,我是没有机会去接触这本历史巨作,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个知识的宝库。

    叔孙通是个儒生,也就是现在说的知识分子,跟着刘邦闹革命。他手下有较多儒生。有一次,他向刘邦举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人。这时他的手下不乐意了,怎么说我们拼死拼活跟着你,怎么到了关键时刻不举荐我们自己人,反而举荐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叔孙通对手下的儒生说,现在是刘邦和项羽打仗的时候,我们儒生手无缚鸡之力,派不上什么用场,刘邦现在最需要的是会打仗的人,所以我推荐武功高强的人。

    很多时候领导让你推荐人选,是他考察你能力的一种方式。看你能不能看清形势,把握现在的主要问题。如果领导想要武士,你却推荐文人,只能说明你的眼光短浅,看不到领导希望你看到的。下一次推荐人的好差事就不会轮到你,严重点可能会丢了自己的乌纱帽。所以,在职场上,任何时候都应该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审视一个整体,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帮领导分忧解难,为他推荐最适合现在形势的人才,而不能不选时机地推荐自己人。

    史记中第二次关于叔孙通推荐人的记载是在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

    有一次,刘邦在和大臣的聚会上发现很多人都没有规矩,没有上下级之分,言行举止粗鲁。所以,刘邦让叔孙通拟定一些礼仪来规范大臣的举止。这个时候,叔孙通的第二次推荐出现了。他对刘邦说,我手下有很多得力干将,熟悉礼仪的修订,再说拟定礼仪制度工程庞大,也需要人手,请您都封他们做官来帮助我。刘邦很爽快地答应了。

          做一件事情,对还是错,时机很重要。如果当初打仗时,叔孙通推荐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刘邦之后也就不会重用他,一个看不清形势,不识时务的人是没有价值的。最后太史公司马迁也在列传末尾评价叔孙通是个“进退与时变化”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叔孙通推荐人的套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jp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