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章草创作,写了几页都不满意,自以为书写速度已经很慢了,但是仍然感觉笔画很浮躁,不够稳重,通篇看总少了点什么。
之前写的 偏“巧”发给老师看,老师说“笔画太‘巧’了,要多些‘拙’的笔画”。
因为从小练唐楷和赵孟頫的行、楷,确实笔画和结字都是偏秀美的,到底如何写“拙”,对我来说是个难题。
今天上课老师示范了一下,并且极其通俗的解释道——就是和现在人的审美反着来!
现在我们觉得应该把字写得瘦高,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笔画干净利落好看。
那就都反过来,把字写得扁宽,上松下紧,左松右紧,笔画粗重有力,尽量少出锋,这样就是“拙”。
今天刚写的说起来简单,但是习惯和审美改起来还是很难的。
先试着写了几行,确实感觉稳重了些,和原来的感觉确实不一样了。要想把这个书写风格固定下来,还需要刻意练习一段时间。
这副章草创作已经一个多月,从最开始的集字,到现在通篇写,到确定风格,每一步都进展很慢。
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感受到书法创作的不易。
要利用各种矛盾关系,方圆、使转、大小、平欹、正侧、浓淡、润燥、粗细、疏密、松紧、提按、轻重、疾涩、快慢、向背、避就、黑白、藏露等,对立又和谐,让一副书法作品像影像作品一样,情节波澜起伏,有戏剧冲突。
脑子说“我懂了”,但是手说“臣妾做不到啊”!
书法是需要沉淀的。
每一位书画大家,随手挥毫泼墨,看似寥寥几笔,但其中蕴含的是作者的美学情趣和哲学思想,笔墨只是他们表达自我的工具罢了。
就比如八大山人,他笔下的小动物都翻着白眼,这些花鸟鱼虫并不如工笔画那样精巧,也并不很像,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
八大山人画鸟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
他在一个画册中自提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薍石枒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足见书画是其生涯与艺术交融之写照。
技巧的磨练、审美的提高、人生的沉淀,我未来的路还很长,而且没有捷径可走。
大巧若拙,慢即是快。
多练,多临,多思考。
让写作成为习惯 日更第64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