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李白登上黄鹤楼,面对浩瀚的长江,苍茫的烟雨,突然诗性大发;可是,正准备即景赋诗时,蓦然看到崔颢题的《黄鹤楼》,觉得这首诗写的太好了,竟一时文思凝滞,无从落笔;但又不甘心,于是写了首打油诗:
一拳击翻黄鹤楼,
一脚踢开鹦鹉洲。
眼前有景题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题了后,把笔一掷,顺江扬长而去。到了南京,仍对武汉之事耿耿于怀;但机会来了,李白登上凤凰台,模仿崔颢写了一首拗律: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楼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那么,弄得李白悻悻而去的崔颢《黄鹤楼》,其尊容如何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的七律,其格律的通用公式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崔诗前四句的格律是:
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平。
诗人毛泽东云:“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显然,从格律上看,崔颢《黄鹤楼》不能算一首标准的律诗;尽管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奉为律诗的圭臬。
下面找岀崔诗不合律的几点情况:
1,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第一和第三句都有错。
2,第三句错得离谱——连用六个仄声。
3,第四句尾竟然用了“三平调”。
4,第三和第二句“失粘”;第四和第二句“失对”。
故崔诗不是标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