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维度-空间-疗愈哲思
老子修养神髓【虚心实腹 宁静致远】【虚极静笃 以观其复】

老子修养神髓【虚心实腹 宁静致远】【虚极静笃 以观其复】

作者: 覚明 | 来源:发表于2021-03-01 23:10 被阅读0次

    一部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其修养神髓简言之就两个字:

    【 虚 静 】

    追求【虚】到达极致,守住【静】完全落实,修身养性之道尽得矣!

    具体来说:

    【虚】的神髓即老子《道德经》第三章:【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简释:

    不标榜贤才异能,使民众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民众不起窃盗;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民众不被惑乱。

    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是使人心境开阔,生活安饱,意志柔弱,体魄强健。常教育民众使之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诩聪明的人不敢胡作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世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

    如果我们将老子的这段话用在修身养性上,【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是老子关于如何达致“虚”境的具体实操标准。

    人的(修养)致心达到“虚”境,其“腹”部必然是充满正能量(阳气热能无疾患);反过来也是一样,一旦“腹”部肚子充满光明没有寒冷疾患,其心就容易放空达至“虚”境。而虚心实腹带来的结果(效果),就是头脑简单清醒,知足常乐;同时虚心实腹也会令人气血充盈,筋骨强健!

    【静】之精华即【虚极静笃,以观其复】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这段话的意思:

    (修养)致心灵保持虚极至宁静笃定状态,才能在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用空灵静和的心态来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这是老子告诉世人求道明道证道的方法。

    何为道,道是客观世界运行规律,是自然的(自然:自己本身就这样)的内在趋动因素。

    “致虚极”,“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的意思,虚是无物,极是极致。“致虚极”,就是要做到空至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虚”从道家角度来看和佛家的"空“有些相似,是一种精神状态,从现代科学角度看,是把自身对世界认知的主观意识去掉,达到空和虚的状态,才能够接受足够多的信息用以分析事物变化的真正规律。

    “守静笃”,与上句句式相同,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寂然不动曰“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或者说态度,从现代科学角度看,守住自己对世界本源规律求索的初心,保持笃定,不受外界负面因素干扰,最终才能真正的求得”道“。

    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

    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则万物之气质不实 。

    地之道若不守静,以至于至笃至实。

    天地有此虚静,故日月星辰,成象于天;水火土石,成体于地。象动于上, 故万物生;体交于天,故万物成。

    所以虚静之妙,无物不禀,无物不受,无物不有。万物都是出入于阴阳,才能升降造化。成就万物,与万物并作者,皆是此虚静之妙。

    综上所述,修身养性养若想达至海纳百川,心境豁达,知足常乐,进尔身康体健!非得在

    【 虚 静  】上做真文章,下苦功不可!

    无戒学堂日更第59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修养神髓【虚心实腹 宁静致远】【虚极静笃 以观其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ng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