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尤其是爱买一些旧书。其中一些书上就写满了笔记,幼时的儿子有一次看到,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书上会有笔迹,有的书上还会有不同的笔迹。
我告诉他,同一本书,同样的内容,每一位读者都有自己的理解,都可以读出不同的内涵。就像妈妈喜欢读《红楼梦》一样,不同年龄,就有不同的理解。
从上小学起,老师就要求读书记笔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书学习时,会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洞见来之不易,如果不记笔记,往往会转瞬即逝,因此记笔记可以巩固我们的思考成果。
但是自己的思考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同于原始的知识,有时哪怕是精简一下语言,调整一下语序,使得下一次再查看时不需要花费和第一次一样多的时间,那么我们花在第一次学习上的时间也就有了价值。
但实际上,每一条笔记都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脱离这本书或这个上下文语境之后,很难应用到其他文章里。
即使有时知道笔记里有想要的素材,但也无法精准快速的找到它们,并且应用起来,很可能在翻找的过程中,就已经被分散转移了注意力。
所以大部分笔记,就只是笔记,时间久而久之之后,你就失去了调用它们的兴趣。
但是《卡片式笔记写作法》会教会我们用自己的语言,以标准化的格式记下笔记,再在笔记之间建立联系,就会产生更多新的想法了。
一个好的有用的笔记系统不仅可以是我们的外接大脑,也可以是生产力的助推器。
所以在读书学习时,记下自己平日里的所读所想,一段时间后,再将众多的想法集群汇集一起,就孵化出了一篇论文的雏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