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海子曾在诗里这样写道。
不知道是什么给予了我力量,也或许是骨子里的一种执拗。对于喜欢和向往的东西,我总是充满了勇气。
出发的动机很简单,因为不在,因为海。而又不得不提的——这次旅行的源动力——陈宇欣的《我只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我事先在微博上联系了不在书店,计划去做一段时间义工,空几天出去走走。厌倦了行程满满的走马观花式旅游,想慢慢地去感受一个地方,像当地人一样过一阵子。
我想旅游和旅行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吧。决定下来后,准备了一天便出发了。
到厦门的当晚,我开着百度地图,在狂风乱雨中,寻找提前已经在网上预订好的青旅。百转千回,最终还是安全到达。第二天一早,我便去了不在书店。书店偏安华新一隅,走进去便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到不在最先认识的是游,她是一个很安静的女子,后来才发现,她还会在闲暇之余,做点handmade。
虽然一直没有尝到泽亲手做的咖啡,但是时差咖啡的那一杯我已经预订好了。泽人特别好,每次叫他,他首先会抬起头,温温一笑,然后才开始正文。书店大厅的角落里放着一把吉他,是阿新的,不忙的时候,他会去拨弄拨弄。
麦子偶尔会来,每次见他都单肩背着背包,推门后会直接上三楼。冷冷地外表下,我一般不会跟他打招呼。
陛下很少来,他戴着一副以前作家文人爱戴的黑框正圆形眼镜。回家后才开始听陛下做的电台,每次打开荔枝FM,首先会看立耳有没有更新。
有时候下午从书店出来,涤和倩雲会带我去中山路逛,带我吃攻略上不会介绍的美味小吃。然后我们沿着海边朝旅舍的方向走,一路上我会和涤谈论一些我们脑子里的,关于书店,关于幻想的种种。
几天后,我坐轮渡去了鼓浪屿,它将古典、文学、音乐、历史、宁静、自然、浪漫、小资融为一炉,也丝毫不显突兀,美得宛若一座天堂。
在离开厦门的前几天,逛了厦大和环岛路。那天天气很好,终于圆了我看蓝色大海的梦想。
沿着环岛路走了很远,总想着前面一定会有更广阔的风景。一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步行,偶尔会有一两辆自行车路过。这时候,可以尽情幻想整片海都是你的。
因为要做义工,所以待的时间比较长。每天下午回旅舍,推开门都会看到几张陌生却也友好的面孔;有时候早上醒来,也会突然发现昨天那个床上的小姑娘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
同旅舍有一个姐姐,第一眼见她,我以为她也在上大学,她笑着回我说,她都快三十了,已经结婚了。她已来过厦门几次,这次过来的理由是为了逃避别人要她带着去泰国玩的请求。于是这次来便专攻美食了。她说她一个人出来玩都会住青旅,东南亚已经玩了很多国家,下一个地方想去南非。现在想来好遗憾,居然没有留下她的联系方式。
一天刚回旅舍,我下铺来了一个哈尔滨的女孩,她告诉我她一个人来,是因为和男友分手了。
这让我想起陈丹燕老师在《我的旅行哲学》中所说的,“人们像保护隐私一样保护自己开始旅行的原因,因为它的确是一条通向这个人心灵世界的道路”。
离开厦门的那天,我三点多就得起床,机票是早上七点的。住在青旅,怕打扰到舍友,于是调的音量很小的卡农。黑暗中被一个舍友到床边拍醒,我才发现闹钟一直响着。
后来每每想起,都很感谢那个女孩,却也没来得及道声感谢。离开前晚上答应给她画一个去不在书店的地图的,也因为太晚而忘了。天没亮,我便匆匆离开了,带着留恋和不舍。
到现在一回想起出发时的自己,当时的心情依旧清晰。除了兴奋还有些许的畏惧,因为我无法预知下一步会不会有什么打乱我的行程,而且遇到了难题得自己一个人想办法解决。好在勇气占了上风,我只要大步向前就好。
可能是独生女的缘故吧,从小便习惯了自己和自己玩。不是不喜欢热闹,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时间和空间,与自己独处。孤独会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多地认识和体会你路过的地方。
虽不是为了寻找旅行的意义而出发,但走在路上,渐渐明白,旅行中风景不是最重要的,自己才是主角。因为旅行,你会变得更加宽广。在路上,你会知道和认识一些很有趣很优秀的人,借着他们的光,你会看到你从未看过的世界。
旅行的时候有向空间传一些照片,同学和朋友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坏飞机先生说过一句话,“想要自由,便要突破限制你自由的那些障碍,比如,恐惧,没钱,过分依赖,自我怀疑,不敢拒绝……只有你冲破这一切之后,你就会明白,自由还是可以自由”。如果你突破了这些,然后带上勇气和信念,便可以出发。
在我看来,远方不远。趁年轻,活得疯狂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