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卿执政

作者: 爬来爬去的小蚂蚁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18:56 被阅读1次

        秦国击败西戎诸部的消息传到了中原,周襄王不禁感慨万千,自己的祖先就是被这帮西戎少数民族赶出了关中,丢掉了大好河山,导致自己现在窝在洛邑这一小块自留地里,窝窝囊囊的苟延残喘。

      然而这帮打得老祖宗们屁滚尿流的西戎人,实际上却连当年给自己周国养马的下人都打不赢,祖宗们真是不争气啊。

      周襄王既羡慕嫉妒恨,又觉得有报仇雪恨的解气,他怀着复杂的心情给秦穆公送去了一副鼓乐,表彰他击败周王室仇敌的大功,并封他为西方霸主。

      不过秦国的近邻晋国可没有这么好的民族观念,秦国在西方的胜利,意味着他将更加强大,这对晋国可不是好事。秦国西进,他也西进,不顾民族大义的抄了秦国的后路,渡过黄河攻打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之间的结合部,虽然威胁不到秦国关中的核心区域,收回当年晋惠公割让的河西五城也是必要的。

      就在秦穆公大举西进的同时,干掉了老爹的楚穆王却在全力东进。由于晋国的强势崛起,秦楚这二大强国都不得不避其锋芒,刻意避开中原,转而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进攻,争取在和晋国下一次交手前,先把自己吃胖点。

      中华主流文明的诸侯国们,就是从这时起开始向甘肃、宁夏、安徽、江西等当时落后的地区拓展,将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

      公元前623年,楚国消灭了位于河南南部、淮河上游的江国,同年又消灭了更东方的蓼国(河南固始县)和六国(现在的安徽六安)。

      六安,这里距离“江南之首、吴楚要冲”的合肥市不过一百公里,楚军沿淮河向东,将势力扩张到了淮河上游流域,为进一步向安徽江西地区进攻做好了准备。

      敌人的强大就是对自己的削弱,晋国政府一看,楚国对中原的进攻虽然停止了,但是他还有扩张的空间,必须要进行干涉。

      楚军攻击江国后不久,晋国派大将阳处父率军进攻楚国西北的方城山以牵制楚军,同时秦国也进军楚国西北的鄀国威胁楚国。

      但真正阻挡楚国东进,仅仅靠这点牵制是远远不够的,晋国使用的办法我们以后会慢慢说到,那是个相当有意思的办法,和美国诞生的过程非常相似。

      

      就在三国相互角逐的时候,中原头号强国晋国的内部也发生了相当激烈的政治博弈。公元前621年,继位仅仅六年的晋襄公病逝,而在此之前不久,晋国称霸的第一代元勋赵衰、栾枝、胥臣、以及中军元帅先且居等人相继去世。

      晋国朝堂为之一空,政府上层面临重新洗牌,这将是又一次血的洗礼。

      事情要从晋襄公去世前说起,公元前622年,晋国六卿中的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等四人,可能是得了高致死性流感之类的传染病,在这一年全部归西了。

      这一下子内阁成员少了一大半,开个会都凑不齐人了,搞得晋襄公措手不及。没办法,只能提前召开晋中央大会,重新选举内阁成员。公元前621年开年的春天,晋国在夷地举行阅兵式,其实也就是召开全体国人大会。

      会上裁撤了新上军和新下军,晋军恢复到三个军的编制。一来中原战事有所缓解,用不了这么多军队。二来对主要干部的需求量减少了,免得不够资格的内阁成员满天飞,六个已经够让晋襄公头痛的了。

      候选人分成二派,名单如下:

      晋文公的流亡功臣党之后

      狐偃之子狐射姑、赵衰之子赵盾、先轸之孙先克、栾枝之子栾盾、胥臣之子胥甲等。

      晋国的传统贵族党代表

      士蒍(用毒计帮晋献公灭了曲沃诸公子的那位)之子士穀(读谷)、梁国国君后裔梁益耳、蒯得、箕郑父、荀息之孙荀林父、先氏家族的另一支先蔑、先都等。

      为啥是分成了传统贵族和流亡功臣之后二党呢?这一党派划分,是在晋文公时期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

      当年晋文公继位时,他最想提拔任命的肯定是跟随他流亡十九年的弟兄们。但是能保证他回国继位,并在他执政初期稳定晋国局势的,却是晋惠公留下的那批、在国内以前算是他敌人的传统贵族。

      这就导致晋文公回国后必须以这批传统贵族为主组成自己的中央政府,因此在城濮之战前的晋国三军中,权力最大的中军正副元帅,分别由传统贵族郤氏家族的郤縠、郤溱担任。

      而狐偃、狐毛、栾枝、先轸等跟随他流亡的亲信,只能屈居其后,出任上下军正副元帅。

      虽然在晋文公回国后定下三等功臣奖励原则里,流亡功臣是排在第一等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处于第二等的国内传统贵族倒戈派,立下的迎立和拥戴之功更有用,所以得到的实际奖赏是优先级别的。

      可惜郤縠运气不好,当初和楚国争霸中原时,晋军刚挺进到卫国,他还没来得及大显身手,就一病不起就此西去了。

      这给了晋文公全面提拔自己人的机会,先轸从下军副帅的岗位上一跃成为中军元帅,另一位流亡功臣胥臣接替下军副帅,等于城濮大战时的晋国六卿中,传统贵族只剩下了一个郤溱,排在六卿的第二位。

      当时正处城濮大战的关键时刻,晋国传统贵族们就算不满意,也只能等战后再说了,必须先得一致对外。

      可是先轸在大战期间的表现非常完美,让他当之无愧的坐稳了中军主帅的宝座。而晋文公大败楚军后,连中原诸侯都得拜倒在他如日中天的光芒之下,晋国传统贵族们谁还敢要求更多的内阁成员席位。晋文公的流亡功臣一派当仁不让的成为晋国称霸时期的掌权派。

      但是到了晋襄公执政到现在的这个时候,功臣一派已经执掌晋国朝政十年之久了,这就显得有点一党独大了,就算是风水轮流转,也该给在野党一个机会了吧。

      恰好几位功臣一起病逝,这给了晋公政府换届的机会。对国君来说,下面的臣子没有哪家可以长期掌握大权,对国君是最有利的。

      “你们分成二派互相争个头破血流最好,那就都得向我效忠努力表现,博取我的垂青,谁的表现好谁就上台,过段时间再换一换,权力始终控制在我国君手中,你们都是打工的。”

      这个人事原则,是古往今来每个君主的梦想,也是每个社会团体领导的梦想。

      因此在这次夷地大会上,晋襄公本想照顾传统贵族势力,以士穀(读古)为中军元帅,六卿的一把手;梁益耳为副,二把手。同时提拔箕郑父、先都进入内阁,成为六卿之一,以传统贵族党为主组成新一届的晋国政府。不过事与愿违,晋襄公没能抓住这次机会。

      除了平衡二党的目的,晋襄公的这个打算还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是士氏从晋献公时期就是国家重臣,与晋国传统贵族们的关系融洽,提拔了士穀可以拉拢晋国传统各大家族的势力。而梁氏是河西地区秦晋之间原来的诸侯国梁国的后裔,提拔梁益耳有助于加强晋国对河西地区的统治。

      第二个原因更重要,但是不好明说。那就是这次大会上功臣党的子弟们如果继承了父辈的官职地位,就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惯例,晋国六卿的职务将会形成世袭制,六卿的后代将垄断晋国的中央政府权力,这会形成固定的功臣集团,不利于国君对臣下的控制,甚至进而被功臣集团架空。这是晋襄公最不愿意看到的。

      晋襄公的考虑不无道理,从这以后的二百多年历史来看,晋国六卿确实形成了世袭制,并且尾大不掉、无法根除、不断壮大,直到最后彻底把晋国国君变成了傀儡。

      可惜晋襄公不是晋文公,只有领导着群臣称霸的晋文公,才具有在晋国新老二派贵族之间玩平衡的手段和威望,搞二党轮流执政。晋襄公既没有这样的威望,也缺乏这样的决心。

      晋国现在的政治生态,实际上很像当年曲沃晋武公革命成功后去世的时候,除非晋襄公有他爷爷晋献公那样挥刀自宫的霹雳手段,现在就开始消灭功臣势力,那么也许晋国还能避免三家分晋的悲惨境遇。

      站在晋襄公的立场上考虑,这确实是一个很难下的决心,外面秦、楚二国虎视眈眈,就等着你晋国露出破绽呢。内部功臣一派的反相未露,根本没有消灭他们理由和借口,这种时候让晋襄公怎么敢向他爷爷学习,再来一次血洗聚城呢?

      历史没有假设的可能,它只会按照既定的规律有条不紊、步步为营的稳步向前。

      流亡和称霸时期立下大功的狐氏、赵氏、先氏、栾氏、胥氏等家族,是晋国近些年来中央政府的实力派,他们在晋文公流亡和称霸的过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在国内、军中的威望极高,为他们的后代在这次晋国中央政府的竞选中轻松获胜,打下了不可撼动的基础。

      这次夷地大会,就是晋国新老二派贵族势力间的竞选大会,大会上二大党派代表各自发表竞选演说,陈述自己的优势。整体来说,功臣党占了上风。。

      毕竟人家功臣党的功劳就在哪儿摆着,全国上下有目共睹,你们这些传统贵族党的代表们,比贡献比得赢吗?拿不出像样的竞选口号,那就只能等着别人喊口号了。

      竞选辩论在晋国三军将士的阅兵式上当众举行,随着传统贵族党的气势越来越弱,晋襄公的眉头也就越锁越紧,虽然他不甘心就此失败,但也实在找不到宣布传统贵族一方获胜的理由。

      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先后担任晋国二任中军元帅的先氏家族的优秀子弟、先轸之孙、先且居之子,根正苗红、年轻气盛的先克终于憋不住了,他站了出来,理直气壮的喊到:“狐、赵之勋,不可废也!”

      这个口号非常聪明,先克知道自己的资历、威望不够,没有替自己喊:“二帅之后不可废也。”

      而是喊出了狐、赵二家,这是因为狐氏现在的继承人狐射姑从少年时,就和父亲一起跟随着晋文公流亡,回国后又久在军中任职,征战四方,功勋卓著、资历深厚。

      赵氏的继承人赵盾自打被他爹从狄国接回来以后,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的勤奋好学、谦恭稳重,是晋国贵族年轻一代中公认的佼佼者。连晋文公的女儿为了让他继承赵氏,都心甘情愿的自己屈居赵家妾位。

      把这二位搬出来,传统贵族们立马就像霜打的茄子――蔫巴了,别说自己这一边贡献不如人家,就拿能力和口碑比,自己这一边也没有任何一个比得过这二位的。

      晋襄公一看这帮扶不上墙的烂泥,被人家的一句口号彻底击垮,在哪里垂头丧气的哑口无言了。他也不禁叹了口气,看来自己的如意算盘拨不响了,压制功臣之后的打算只能等待以后的机会了。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机会随着他在几个月后的去世,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次夷地阅兵是晋国避免出现世袭制功臣集团的最后一次机会。

      而现在,他不得不强装笑颜的站起来宣布:

      任命狐射姑为中军元帅,也就是六卿之首。赵盾为中军副帅,二把手。先克为上军元帅,箕郑父为副。 荀林父为下军元帅、先蔑为副。

      中军正副元帅都是功臣之后,也就是晋军主帅和政府首脑的职位落到了功臣党手中。按照晋国惯例,中军主帅即为晋军主帅、六卿之首,副帅为次。

      地位略低于中军的上下二军,上军一边一半,但以功臣党的先克为主帅。只有下军是传统贵族党的。

      这样的竞选结果,和当初晋文公政府的第一届晋国六卿安排相比,呈一边倒的态势。当年的中军正副元帅虽然是传统贵族党的,可另外二军的正副元帅都是功臣党代表,势力还算均衡。

      如今倒好,好不容易盼到内阁换届了,结果功臣党这边老的死完了小的上,一点机会也不留给传统贵族们,他们只捞到排名靠后三个席位,彻底沦为配角。晋国功臣之后大获全胜,真的躺在老爸们的功劳簿上吃起了老本。

      而且晋国高层权力世袭的弊政就此形成,再也没能扭转过来。这次公开选举政府高层的事件,貌似公平、公开、公正,却体现出了晋国国君的权力已经被严重削弱,从此晋国高层的任免不再完全是国君所掌握的权力了。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晋国政府,比西方的罗马共和国提前百余年实现了民主政治。

      夷地阅兵式期间举行的这次选举大会,对晋国国君家族来说,是一次失败的大会,一次悲催的大会,一次种下祸根的大会。

      竞选到此告一段落,但还没有完全结束。功臣党内部还有党内有党的问题要解决,晋国的政局实在是有够复杂。

      就在二党排定坐次的时候,元老阳处父匆匆结束了外事访问,赶回晋国。

      阳处父是赵衰的老部下,在政治立场上偏向于赵氏一族。晋文公继位后,他长期担任晋襄公的老师,虽然没有进入过内阁,不是六卿之一,但却是个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人物。

      他即时赶回晋国让这次中央大会的选举结果又发生了变化。

      大会二中全会改在董地进行第二次集体讨论,会上阳处父要为赵氏谋求最高利益。

      论当年晋文公的功臣,首推狐氏、赵氏、先氏三家。狐偃、赵衰都是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的第一批追随者之一。

      而狐氏先辈狐突是晋献公的老丈人,狐偃、狐毛是晋文公的母舅。赵衰是在晋文公回国后才当上的国君女婿,狐氏与国君家族的亲戚关系比赵氏更亲近。

      狐突早在晋献公时代就是国家重臣,是晋国进攻北狄的战争中,在晋献公身边类似于秦国繇余那样的重要人物。那时赵衰的父亲赵夙刚当上晋献公的车右将军一职,只是个刚得到分封的中级军官。家族背景也是狐氏更硬。

      回国开启称霸之路的时候,狐氏的功劳也大于赵衰。狐偃、狐毛都是晋文公政府的第一届内阁成员之一,分别担任上军正副元帅,参加了城濮之战。

      赵衰在那次大战时,正在担任晋国河南原邑的长官,只是晋国的地方官而已,连中央政府都没进入。当时只是负责后勤工作,没有到第一线参战。

      直到秦晋交恶后,晋国再次扩军时,他才当上了新上军主帅,进入了扩大后的内阁,狐氏兄弟死后,他又一跃升到中军副帅的位置上,成了晋军的第二把手。这一升迁过程,不是在全体国人参加的晋中央大会上任命的,而是属于增补性质,这就导致他的地位低于在被庐阅兵式上选出的第一届内阁成员们。

      理论上来说,在军功、资历、背景、贡献、威望、地位、职务、与国君家族的亲戚关系等等各个方面,狐氏都占优势。

      然而正是由于赵衰没有进入晋文公政府的第一届内阁,才为赵氏家族的下一代攒下了足够的政治积分。

      现在的情况是狐氏在大多数方面占有优势,但只有一件事情狐氏不如赵氏,那就是在当今晋国政治生态圈中的人脉关系,俗称人缘。仅凭这一个优势,就足以让赵氏在这次竞选中最终获得最大利益。

      当年赵衰没有进入内阁,没有担任晋军高级将领,不是因为他资历、能力或者晋文公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是因为,当初晋文公每一次想提拔他的时候,他都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城濮之战前,晋军扩编为三个军,赵衰先是推荐了传统贵族党的郤縠担任中军元帅。非常有政治智慧的赵衰推荐他,有助于晋文公稳定继位之初的晋国政局。这也确立了传统贵族党在最初时的优势地位,肯定会得到传统贵族们的赞赏。

      然后赵衰又辞让了下军元帅的职位,让给了栾枝。又推荐先轸为下军副帅,先轸调任中军元帅后,他又推荐胥臣接替先轸。等于晋文公称霸过程中的内阁成员中,曾有四位出自于他的推荐。

      现在狐氏压过了赵氏,阳处父替赵氏不平,他回来后向晋襄公进言:“狐射姑虽然年纪长于赵盾,但能力不如,应该以赵盾为六卿之首。”

      这个建议一提出来,流亡功臣党中的先氏、栾氏、胥氏、传统贵族党中的郤氏等,受过赵衰恩惠的家族都表示赞同,新一届晋国政府中的新老二党第一次一口同声的支持一个建议。

      这就不由得晋襄公不重视这个提议了,既然传统贵族已经落败,那好歹得选个大家都服气的首相吧。

      至于能力不如什么的表面理由,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平衡各方面的政治关系,才是主要的原因,这也是没法拿到台面上来说的话。

      看来吃亏真的是一种福分,即便不会马上有回报,越久越深厚啊!

      狐射姑刚坐上中军主帅的宝座没几天,屁股还没坐热就得给赵盾让位置,一口气差点没憋过来。这就给晋襄公死后,流亡功臣党狐、赵二派之间的党魁之争、以及进而引发的五将之乱埋下了伏笔。

      安排完新一届政府的任命之后,公元前621年八月十四日,晋襄公病逝。随着这位在短短几年任期内颇有作为、也颇为无奈的年轻君主故去,晋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将进一步升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卿执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sd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