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力每天写1000字欢乐的诗
李商隐的时空蒙太奇:共剪西窗,却话巴山

李商隐的时空蒙太奇:共剪西窗,却话巴山

作者: 瑞田学习力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09:08 被阅读24次

我们早就进入了电灯时代。

但是,当一对恋人想制造浪漫情趣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烛光。

在烛光下,可以做很多浪漫的事,也会让本来不太浪漫的事变得浪漫。

唐朝的时候,人们就知道用烛光制造浪漫,比如李商隐。

李商隐在他的《夜雨寄北》中写到:“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是李商隐设想的跟妻子在一起的浪漫之夜。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知道三件事。

  • 一件,当时已经发明了剪子。否则何来“共剪”呢?
  • 另外,“共剪”这件事本身,就很浪漫。想象一下,两个人,一个人拿着剪子,另一个人握着她的手,一起去剪蜡烛,这种片刻都不忍分开的缠绵,跃然纸上。
  • 那么,为什么要剪呢?当然是为了省钱。当蜡烛燃烧的时候,烛芯会越来越长,而烛芯越长,则越浪费蜡烛。所以,要剪。

李商隐要跟自己的妻子,一边“共剪西窗烛”,一边要谈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巴山夜雨时”了。两个人要聊一聊李商隐在巴山,也就是四川时候的事情。什么时候谈呢?当然是在未来见面的时候谈。

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时间,现在和将来。现在是在“巴山夜雨涨秋池”,将来则是“何当共剪西窗烛”。

这之前还有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则是过去了。妻子问,什么时候回河南相聚呢?可惜啊,一时还定不下来,所以是“未有期”,而李商隐所在的巴山,适逢晚上,恰好下着雨,所以呢,就是“巴山夜雨涨秋池”。

到这里,三个时间点,全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李商隐在短短两句中,给我们勾画出了一幅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蒙太奇。

另外,我们在诗中看到两个地点,一个是巴山,另一个则是共剪西窗的家。好,空间蒙太奇来了。

这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晏媄因重病缠身,已然离开了人世。

也就是说,共剪西窗烛,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为什么李商隐仍然还要这么写呢?他想说的是,因为有爱,即使分隔阴阳两个世界,也一样能“共剪西窗烛”,只不过是在大脑里,在精神上。这空间的跨越,又多了一重。

这首《夜雨寄北》,果然凄美无双。两个人生前,该有多好呢?

诗句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关文章

  • 李商隐的时空蒙太奇:共剪西窗,却话巴山

    我们早就进入了电灯时代。 但是,当一对恋人想制造浪漫情趣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烛光。 在烛光下,可以做很多浪漫的事,也...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 41.却话巴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 每日一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

    窗分东西,可入诗词,东窗西窗,皆有佳句。 李商隐《夜雨寄北》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共剪西窗烛”是...

  •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中国诗歌集EAQⅡ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这首《夜雨寄...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在巴蜀为...

  •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

    ——忆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让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商隐的时空蒙太奇:共剪西窗,却话巴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sp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