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课异构”《声音的产生》

“同课异构”《声音的产生》

作者: 紫月_60c9 | 来源:发表于2020-12-24 09:58 被阅读0次

12月15日火石寨小川小学 辛浩伟

《声音的产生》

第一阶段:引出话题。

首先老师以做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低头、闭眼、听声音,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在发声)摇铃铛、敲锣,学生猜对之后,对学生进行鼓励。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用你身边的东西,活着用自身的部位发出声音)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尝试,并且能勇敢进行个人展示(用手敲桌子、用书击打桌子、吹口哨)然后老师引出话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但这里把闭眼进行猜测的原因没有交代,比如,可以说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或者是每样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音质,还可以让闭眼的同学猜猜谁在说话,都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过渡。

第二阶段:探究分析

给每个小组个发一个小鼓,让他们探究怎样使鼓发声,学生积极尝试并且踊跃自我展示,(用小锤子敲,用手击打,都可以发声。)这时课堂有点乱,可以设置自己的课堂公约。再抛出一个问题:如何让橡皮筋发声?学生依然能完成任务。然后问同学问题,通过敲鼓探究声音是怎么发出的?学生通过看、摸的方法得出声音是通过振动发声的,接着老师做演示实验(敲锣让学生观察鼓面的情况)最后用三个关键动词“振动、抖动、颤抖”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发声体做往复运动的原因即振动。接着又抛出又一个问题,如何让发声体的声音停止?(给学生发音叉,但没有强调怎么用?各部分的作用)学生也能顺利得出结论(用手捏住音叉、用手摁住鼓面),再给同学们泡沫球,让学生观察敲击鼓面时,鼓面的振动情况(这时把微小形变放大观察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声音确实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对往复运动能不能明白?)

第三阶段:归纳总结

老师通过几个问题对本节内容做了归纳总结(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发声和不发声时物体有什么区别?当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到自身一个发声部位,并且实际感受)

这节课明显提升的地方是课堂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动手实验,踊跃表现自我,想方设法探究问题的根源。

不足的地方是:有些设置的问题没有解决,如:学生的闭眼猜何物发声;有些概念的提出太难,如:往复运动。

12月16日 杜一梅 将台保林教学点。《声音的产生》

课前导入:1.情景导入(播放视频)2.问题导入(问学生听到那些声音)3.实验导入(不能用塑料尺子和橡皮筋制造出声音吗)。学生动手实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授课过程:问:声音的产生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回答:和动作有关系。弹、拨)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让同学观察发声和不发声的橡皮筋的区别,这个提醒非常有效,给同学指出观察的方向)。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物体做往复运动的振动而发声。问:用什么方法可以不发声?(握住橡皮筋,让振动停止)问:正在发声的物体是不是都在振动?怎样看见发声的鼓在振动呢?(给出材料,让同学自己选择材料进行验证)。学生选择泡沫球、橡皮、也可以是碎纸屑,放到发声的鼓面上观察对象的运动。在用橡皮锤敲打握在手里的音叉,感受音叉发声时,握音叉的手的感觉(麻)。综合尺子、橡皮筋、鼓、音叉等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最后,通过说话时摸喉结的方式,充分验证结论。阅读课本拓展知识(回归课本)。问:小提琴怎么发声的(琴弦的振动);青蛙是怎么发声的(气囊鼓动);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钟的振动发声,声音又是怎么传播的)(课堂又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两节课都有明显的长进,都能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杜一梅老师的课更好一点,首先引入课程方式多而不拖拉,其次,给学生的实验探究时间恰当、内容恰当。还有题设的问题合理有趣,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第四教学最后回归课本,回归生活常识,让学习内容落地,结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

  • “同课异构”《声音的产生》

    12月15日火石寨小川小学 辛浩伟 《声音的产生》 第一阶段:引出话题。 首先老师以做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低头、闭...

  • “同课异构”《声音的强弱》

    12.21 日下午 闫宁宁 火石寨小川小学《声音的强弱》 聚焦: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发声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声...

  • “同课异构大赛”教研

    “同课异构大赛”教研材料 仙台镇中 牛艳歌 本次同课异构的大会主题是“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

  •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孙绍岭 暑假期间,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县教育局从外地挖来了全国著名...

  • 同课异构

    今天到县中学习,听了三节语文课,都讲的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三位教师功底深厚,上课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

  • 同课异构

    今天上午,在樊相小学听了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两位老师一位是樊相小学的,一位是宏力学校的。...

  • 同课异构

    荆 解直角三角形 特色 用少走多少路 引入 爱护环境 多走多少步 就可以文明 贯穿始终 其次及时总结思路 建...

  • 同课异构

    昨天去看观摩课,印象深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两位老师讲的都是《昆明的雨》,但真的是风格各异,第一位...

  • 同课异构

    今天上午和同事一行五人到蒲东中心小学听观摩研讨课。 第一个上场的是一初中的徐梦娴老师,她执教内容是《昆明...

  • 同课异构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情,因此上同一节课也会出现不同的生成。 二班上课比较稳,学生互动较正常。三班则沉闷,发岔无关。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课异构”《声音的产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xp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