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涯算来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从7岁进入小学开始,到如今已过而立之年,期间一直与读书学习为伴,甚至毕业后当了一名老师。始终坚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学习。也进行了自学考试,参加函授学习,并且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与书为伴。然而直到今天,我才惊讶地发现,我竟然不会读书!
首先,在学校里的学习几乎都不叫读书,那是一种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的学习。当我质疑书上讲的内容和道理是,老师的回答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相去甚远。有的知识、道理和观点更是自说自话,跟实际的社会生活完全相反。而教课的老师竟然还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书上是这么说的”。或是跟我说“道理上是应该要这样才对”,并拍着胸脯保证以后的社会就是要这么这么地。
这种与社会脱节,与现实分离,与实际生活毫不相关的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读书生涯。我始终笃信知识会改变命运,也曾经努力在书山学海中上下求索。但是读了几十年,读了几千本书后的今天,我的命运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不得不怀疑我的读书好像哪里不对。
清代治学大家王国维曾经引用三句古词来描述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三境界论一直得到历代大学问家的广泛推崇,流传甚广。以至于我们一说到读书阶段的划分,十有八九都会说出这个来。
古人的话或许是对的,但是对照我自己多年的读书实践,我竟然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也就是说我读了几十年书,从不间断,到现在才刚刚入门。照这样说来,第二和第三重的境界,怕是读到终老也休想摸到其门槛了。
最近听了秋叶大叔的读书指导课,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奉为圭臬的读书方法,竟然是错的!原来读书要制定路线、要画出能力地图、要确定阅读框架、要有进度指南、要因人而异、要进行主题阅读、要爱分享懂分享会分享,要进行批判思考和行动阅读。把知识从书本上的静态变成生活中的动态,内化为自己的血脉,吸收为自己精神品质的一部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来我的读书方法,读书方向,读书目的都是错的!我一直注重知识的积累,满足于重复和引用别人的观点,甚至对比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我经常凭兴趣阅读,或是为寻找某个小问题的答案而阅读。我经常挂在嘴边的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原来都是读书的皮毛而已,而我竟然把他当成了终极目标!
最近又读了一本洗脑大作《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其中把读书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享受趣味,二是获取新知,三是改变人生。读书的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定向阅读、加强定向阅读、深层定向阅读。
对照自己一直以来的读书,竟然只是刚刚开始入门而已。我一直以读书人自居,花了几十年的功夫还只是在入门阶段,细思极恐啊。
反思自己的读书生涯,好像只是装模作样,打发时间,消遣性阅读,为了猎奇和获得谈资而读书。或是为了解决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而阅读。真正的为人生而读书,为改变命运而读书,并没有过几次。更不用说画什么能力地图,建阅读框架了。另外的批判阅读、行动阅读、加强定向阅读、深层定向阅读这些神级秘技,我确实是第一次听说的。
读了500本书,为什么你的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感谢秋叶大叔的当头棒喝,感谢二志成和郑会一前辈的谆谆教诲,他们的教导 将成为我今后读书的指引。不再急功近利,不再装模作样,不再欺骗自己。
那些手不释卷,津津有味,会心一笑,感激涕零的日子,不算是真读书;那些沉迷江湖恩怨,穿越古代未来的日子,不算是真读书;那些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的日子,不算是真读书;那些猎奇赏异,高冷装逼的日子,不算是真读书。
读书不是为了消遣,读书不是为了精神上的享受,读书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读书不是为了考证。读书,是为了改变人生!要真读书,真学习,真实践。让学有所得,学有所知,学有所行,学有所用。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要读书,读好书,真读书,更要为改变人生而读书,为改变命运而读书!用读书来照见现实,用读书来指引未来!
我要读书!
我要读书!!
我要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