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闻听朝廷欲起复旧员,便央求林如海向贾家举荐自己。
林如海不但向大舅哥贾政写了荐书,而且还帮衬了贾雨村银两。但言谈间谦恭厚道、措辞谨慎,不让求他的贾雨村感到难堪,这就是助人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林黛玉良好的家风。
恰好贾母因女儿贾敏去世,非常惦记外孙女黛玉无人依傍,已遣仆人来接。贾雨村正好与黛玉同路进京。
黛玉本无意离开父亲,但父亲说,他已年过半百,再无续室之意,黛玉多病,年又极小,无亲人可以依傍,去外祖母家有表姐妹为伴,也好减自己内顾之忧。黛玉只得前往。
读到这里,好心疼黛玉啊!才六七岁就没有了妈妈,如今又要离开爸爸。孤零零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官威赫赫规矩森严的官府之家,虽有外祖母倾心呵护疼惜,但终究是寄人篱下,太可怜了!在那样的境遇之中,她要看人眼色行事,处处谨小慎微,性格变的敏感多疑就很容易理解了。
话说贾雨村把林黛玉送到了贾府,贾政受妹夫之托,轻松的就为贾雨村谋得了一个金陵应天府的职位,不久就上任了。
至此,曹公借贾雨村之手把林黛玉送到贾宝玉的身边,开始正式上演悲金悼玉的令人无限伤怀的故事……
且说黛玉到了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见到史太君贾母时的描写最令人动容:
“黛玉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痛失爱女,白发人送黑发人。见到外孙女,就像是见到了女儿。怎能不伤心欲绝?
黛玉在贾母引荐下一一见过大舅贾赦之妻大舅母邢夫人、二舅贾政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已故之子贾珠之妻大表嫂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三个表姐妹,之后,王熙凤隆重登场:
贾母正在问询黛玉现吃何药,忽听有人大声笑着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想:“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然后就看到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众星捧月般进来了:满头满身名贵珠翠,浑身上下服饰以大红色、金色、蓝色、绿色为主,皆是强烈的原色。珠光灿烂、彩绣辉煌、华丽耀眼。
再读红楼(3)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贾母宠溺的称之为“泼皮破落户”“凤辣子”,之所以如此宠溺她,不仅因为她能说会道,善于讨贾母欢心。更因为她是整个家族的核心人物,贾府的管理者,小小年纪就把贾府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
曹雪芹是满洲人,满洲人的习惯就是少奶奶管家。贾家最初是史太君贾母管家,贾政娶了王子腾之妹王夫人之后,贾母就把大权转交给儿媳王夫人。后来,王夫人又把管家的职责转给了贾赦之子贾琏之妻,自己的亲侄女王熙凤。
王熙凤乐于揽权,唯恐大权旁落,她也有足够的能力把持大权,并从中呼风唤雨,得心应手。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王熙凤的伶牙俐齿,善于察言观色。
接下来就是这一回的重头戏——宝黛初会:
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心想:“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但见宝玉: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黛玉初见宝玉感受完全相同,如此动人!让我们不由得想起宝黛二人的前世之约……
宝玉因见黛玉眉尖若蹙,遂为黛玉拟了表字“颦颦”,我觉得“颦颦”二字,形容敏感多疑又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最贴切不过了。
宝玉听说黛玉也没有玉,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没有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一气之下把玉摔了,贾母众人深知那块玉是宝玉的命根子,连哄带骗的安慰好一会儿,才说服宝玉重又戴上。
当晚,别人都已睡熟,黛玉还在伤心哭泣,她觉得自己刚到就惹了祸,“倘或摔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
这是黛玉第一次为宝玉流泪,绛珠仙子下凡转世为人,就是为了偿还前世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为了报恩,黛玉要为宝玉流尽一生的眼泪。这才是二人相见的第一天,以后长路漫漫,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