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写宝玉在警幻仙姑引领下梦入太虚幻境,看了有关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图和配词,听了相关曲子,然后和一个仙姑经历男女之事,后来大喊着惊醒过来……
这一回紧接着上一回写袭人急忙过来侍奉宝玉穿衣服,结果发现宝玉遗精。后来趁没人时,宝玉向袭人细述梦中之事,两个懵懂少年便初试了云雨。自此,宝玉待袭人更与别人不同,袭人对于宝玉来说,本来就是姐姐妈妈一样的存在,从此待宝玉更加尽心。
接下来就着重描写刘姥姥,一个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小老太太,家道艰难。因和王夫人有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想着贾府拔根汗毛就比自家腰粗,便带着外孙板儿奔荣府来试试运气。读到这里我真是佩服刘姥姥,面对困难她能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且不畏贾家位高权重,勇敢的去尝试。
到荣府大门就被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看门人戏弄,幸亏周瑞家的帮忙才得以见到“真神”,周瑞家的一来因他丈夫昔年买田地得到过刘姥姥家人帮助,二来也想在刘姥姥面前显弄一下自己的体面。
周瑞家的说贾府现在管事的王熙凤“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
这是贾家下人眼中的王熙凤,也让我们初步了解到王熙凤其人。
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带领下,一路东张西望欣赏如画美景,见识贾家的气派威严,战战兢兢的来到豪华的凤姐的住宅。
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箩筛面”,不免东瞧西望。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
十七世纪中国乡下人当然没有看过西洋时钟,她只能用自己农家的东西——“匣子”“打锣筛面”“秤砣”来猜测她的所见所闻。
“这是什么东西?有啥用处呢?”她正发呆乱想,突然听到“当”的一声,“接着一连又是八九下”,下面曹公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分镜头描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如此简洁干净,一个有权威、众人畏惧的管家奶奶王熙凤就要出场了,准时准点,效率严明。这里用时钟带出刘姥姥没见过的权贵家族气派,也用时钟带出王熙凤管理家务纪律的严格。
刘姥姥亲眼目睹了凤姐家的富丽堂皇;凤姐出场时的排场之大:二十多个人簇拥而来;凤姐用餐时的规矩之严:多个仆人伺候却鸦雀无声;凤姐衣着的华丽耀眼;凤姐明知刘姥姥就在眼前却一直不抬眼,只用手轻拨炉灰的傲慢。早把刘姥姥威慑的大气都不敢出,只顾跪在地上拜了又拜。心里设计了无数遍的想对这位管家奶奶说的话,早就忘光了,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呵斥板儿借以掩饰自己的慌乱不安和胆怯。
再看王熙凤的语言:
凤姐说:“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凤姐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托赖着祖父的虚名,做个穷官罢咧,谁家有什么?不过也是个空架子。俗话儿说得好,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
凤姐虽然从骨子里看不起刘姥姥这样破落的穷亲戚,但表面却礼数周到,不落口实,语言艺术非常了得!果然是一位精于人情世故的大家族的当家奶奶!
最终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再拿一串钱车钱。这二十两银子的资助可能是有旧例可循,但那多出来的一串钱却体现了王熙凤难得的怜悯之心。后文我们会看到,因为凤姐的这一点怜悯,种下了善因,救了女儿巧姐,呼应了第五回巧姐的判词“幸娘亲,积得阴功”。
在与刘姥姥见面过程中还穿插了王熙凤与贾蓉的暧昧关系,为后文宁国府三代奴仆焦大所骂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埋下伏笔。
这一回曹公着重塑造了刘姥姥这个角色,写她为了生存如何求助于贾家,让这本小说更加生动,而且接了地气。毕竟富贵人家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劳苦大众。
曹公做为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竟然能把刘姥姥描写的活灵活现,完全贴近刘姥姥的生活实际,使我们读来历历如在目前,实在难能可贵!
越往后读越会发现,这本书绝不仅仅只是讲贵族生活的历史。曹公对社会各阶层三教九流的人士都有精彩的描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