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小说,或许很难说清楚。周围不少人都看过这部小说或剧集,都曾不断为之叫好,于是就同时买了一套中译本和一套英文原版,看了前两卷之后,发现除了偶尔几句俏皮话,一出小小的闹剧之外,除了其部头大得惊人外,其实并没创造性,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老哈罗德·布鲁姆曾激烈地抨击Rowling的《哈利·波特》与垃圾无异,读起来令人如坐针毡,说它提供的是“一种腐化堕落的乐趣,不能让其读者产生任何一种认知、审美或想象的需求”。尽管这只是学院派古典主义者的看法,但却道出了问题的真相。那么,相对于《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是否有进步,是否有突破?不知道老布鲁姆看了《冰与火之歌》之后会有何感想?
就大的故事构架来看,《冰与火之歌》实际上是套用了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结构,这种背景构架就如同一个破头套,在《冰与火之歌》中从前到后,始终纠缠不休,以致最终扼死耗尽了其仅有的那么一点点生气,使得其整部小说的故事反复拖沓,如老太婆的裹脚,又长又臭,而且是越扯越臭,臭气熏天,就如席恩·葛雷乔伊在临冬城大厅里见到的那个“操了头猪”那样臭的“臭佬”赫克,让人摇摇欲呕!
《伊利亚特》的故事远景是希腊一城邦的珀琉斯宴请奥林匹斯诸神,因害怕见到战争和嫉妒之神厄里斯而没请她,她因此大怒并设法报复。正当参加宴会的诸神吃喝玩乐得高兴时,厄里斯将一只美丽可爱的金苹果放到了宴会桌上,金苹果上刻有“给最美丽的美人”,遂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丽女神阿福洛狄忒等争夺。就连天神宙斯也无法平息他们的争夺,于是只好让人类中最美丽的男子帕里斯来做评判。帕里斯是特洛伊王普里阿莫斯的儿子,因出生时被预言他将导致特洛伊的灭亡,被抛弃到荒僻的伊达山被牧羊人所救。帕里斯长大后,其美貌和力量无人能及,而且他还善于奏琴并因此邂逅了河神克白林的女儿俄诺涅,两人相爱并成婚了。
奥林匹斯诸神找到帕里斯前来裁决金苹果之争。帕里斯便将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同时也得罪了赫拉和雅典娜。之后,帕里斯来到特洛伊城,因为他的美貌,他的父母竟忘了他出生时的预言,接受了他。嗣后,为了向希腊讨还自己的姑母赫西俄涅,帕里斯奉父亲之命去找斯巴达王墨捏拉俄斯,在斯巴达的王宫里,他遇到墨捏拉俄斯的王后美人海伦,他与海伦迅速相爱,一次墨捏拉俄斯外出,帕里斯便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名垂千古的一次私奔,趁机拐走了海伦,从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并导致了特洛伊的覆灭。
乔治·R. 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正是借用了《伊利亚特》的故事远景构架。《冰与火之歌》中不仅有一个帕里斯,而且还有一个海伦,不仅有一个关于王朝覆灭的预言,而且还有一个争执与评判,不仅有残酷的战争,而且还有王子掳走了美人,而且也是因为王子掳走了美人儿引发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冰与火之歌》中的王子就是坦格利安王朝的太子雷加·坦格利安,美人海伦则是莱安娜·史塔克。《伊利亚特》中,虽然表面上说是帕里斯掳走了海伦,而实际上是两人真心相爱而私奔的,在《冰与火之歌》中,尽管诸如劳勃·拜拉席恩等很多人都认为是王子雷加掳走并强暴了莱安娜,但国王伊里斯·坦格利安的御林铁卫之一,也是劳勃·拜拉席恩的御林铁卫之一的“无畏者”巴利斯坦·赛尔弥等很多人则认为是两人相爱私奔的,甚至在临冬城领主兼北境守护的奈德·史塔克的很多言行也曾暗示莱安娜是私奔而不是被掳走的,而奈德那个无法言说的“私生子”琼恩·雪诺实际上正是雷加·坦格利安与莱安娜·史塔克的爱的结晶。
在《伊利亚特》中,王子帕里斯的致命武器是他的美貌,而在《冰与火之歌》中,雷加王子则是武术的化身,他技压群雄,赢得比武冠军。在《伊利亚特》中,帕里斯王子将“美丽的金苹果”判给美神阿佛洛狄忒,在《冰与火之歌》中,雷加王子则将由冬雪玫瑰编制的桂冠放到了莱安娜的怀中,将莱安娜加冕为“爱与美的皇后”,“美丽女神”。雷加王子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向莱安娜示好的,是当着众人之面无视自己的妻子而向莱安娜示好的。从此蓝色的冬雪玫瑰也成了莱安娜的象征,成了莱安娜的化身。需要注意的是,在希腊神话中,帕里斯也是一个奏琴高手,以至于很多人曾怀疑他是跟着太阳神阿波罗学的,但实际上他是天生的,而他正是因为琴声而邂逅了他的妻子,河神克白林的女儿俄诺涅的,而在《冰与火之歌》中,王子雷加也是以乐技著称的,而且在晚宴上,雷加王子竟然以一首凄凉优美的琴曲将莱安娜感动得黯然泪下,以至于莱安娜的弟弟班扬·史塔克嘲笑她哭鼻子。
在希腊神话中,帕里斯和海伦的私奔源自对“美丽”的金苹果的争夺,也即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佛洛狄忒对“最美丽的美人”称号的争夺。而在《冰与火之歌》中也出现了相似的争夺,而且是两次:一次由女神莱安娜来完成,一次由王子雷加来实现。
在比武大会刚开始时,莱安娜意外撞见三个年轻侍从欺负一个身形矮小的人。这个身材矮小者正是史塔克家族的封臣颈泽灰水望黎德家族的少领主霍兰·黎德,莱安娜一怒之下用比武的钝剑将三个家伙打散。在晚宴上,莱安娜认出了合伙欺负霍兰·黎德的三个人分别属于海伊家族、布劳恩家族和佛雷家族,并将他们指认给弟弟班扬。班扬遂提出如果霍兰想比武复仇,他可以帮助他凑齐盔甲,但因霍兰对自己马上骑战实力的担忧而拒绝了。第二天,一位身着不合身的盔甲、手持画有笑脸鱼梁木图案盾牌的神秘骑士出现在比武赛场一一挑战并打败了海伊、布劳恩和佛雷家族的骑士。当那三个骑士按照规则前去赎回自己的盔甲和战马时,笑面树骑士提出的唯一条件是他们回去严加管教自己的侍从莫做违反荣誉的事。笑面树骑士的言行赢得了在场民众的欢呼,次日,笑面树骑士神秘消失,国王伊里斯便命令太子雷加前去追捕,雷加返回后却报告没有追到神秘骑士,只找到了被遗弃的笑面树盾牌。实际上,笑面树骑士并没有真的真的消失,关于这一点雷加王子比谁都清楚,而他正是莱安娜·史塔克。这就为雷加最后将“爱与美的皇后”的桂冠给莱安娜,两人继而相爱、私奔埋下了引线。在这里,莱安娜的战争正是为了捍卫所谓的正义与荣誉。
雷加太子在比武大赛中技压群雄,先后打败了“青铜”约恩·罗伊斯、布兰登·史塔克、“拂晓神剑”亚瑟·戴恩和“无畏者”巴利斯坦·赛尔弥获得了骑马长枪比武的冠军。雷加之战,为的是荣誉,同时也是真爱,因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爱与美的皇后”的桂冠给了莱安娜。
帕里斯王子因为美神阿佛洛狄忒和美人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并最终导致了特洛伊的覆灭。而雷加王子则也因美人莱安娜而引发了史塔克家族、拜拉席恩家族、艾林家族、徒利家族四大家族的叛乱,最终导致了坦格利安王朝的覆灭。尽管之后劳勃·拜拉席恩、奈德·史塔克等人凭借武力暂时平息了列国之争,但《冰与火之歌》的故事开始不久便又因为艾林与劳勃之死而再次出现了列国纷争。根据小说故事的发展趋势来看,列国纷争的必然将也因“暴风降生”者、“不焚者”、“龙之母”丹妮丽丝·坦格利安的回归和雷加·坦格利安之子琼恩·雪诺的崛起而最终平息。当然,丹妮丽丝·坦格利安则又涉及到了“寡妇复仇”的主题,我们将于后面详细讨论。
当然,相对于《伊利亚特》而言,《冰与火之歌》中的人物并非与之完全是一一对应的,而更多的则是出现明显的叠影。《伊利亚特》中的帕里斯在《冰与火之歌中并非仅仅投影为一个雷加王子,而同时也投影成了那个将死的劳勃·拜拉席恩,而雷加王子也不只是帕里斯一个人的投影,同时也是帕里斯的兄弟王子赫克托耳的投影。因此这里就出现了《冰与火之歌》对希腊神话和史诗《伊利亚特》人物角色的投影、分影与叠影。
《伊利亚特》中,因为帕里斯的移情别恋,抛弃其妻子俄诺涅,与海伦私奔,导致了俄诺涅的报复。帕里斯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英勇,因为杀死了克勒俄多洛斯,激怒了旁边的菲罗克忒忒斯,他执弓在手,指着帕里斯声震如雷地喊道:“你这个特洛伊的草贼,你是我们一切灾难的祸根,现在到了你该灭亡的时候了!”说着,他拉弓搭箭,张满弓弦,嗖的一声,那箭呼啸着飞了出去,击中目标。不过只在帕里斯身上划开一道小口子,帕里斯急忙张弓待射,但第二箭又飞了过来,射中帕里斯的腰部,帕里斯浑身战栗,忍着剧痛,转身逃走了。因为对方的箭浸过剧毒,只能有其从阿波罗学过医术的妻子俄诺涅才能救他,但俄诺涅因为被他抛弃,所以拒绝救治,致使其毒发身亡。而在《冰与火之歌》中,这种被妻子报复的形象投影成了劳勃·拜拉席恩。因为家族的利益,也更因为个人对权力和性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其妻子也即王后瑟曦·兰尼斯特不仅对他厌恶、憎恨,不仅背着他与孪生弟弟詹姆·兰尼斯特乱伦生下三个小孩,而且还想方设法置他于死地。而当劳勃的首相琼恩·艾林因发现了其中的隐情,被瑟曦设法杀死,应该说,琼恩·艾林之死实际上只是劳勃之死的一种情景预设,一个影子。而劳勃死后的奈德·史塔克之死则只是对劳勃之死的再次重复与强调,强调劳勃是因为他的皇后的谋害而死的。
当然,劳勃·拜拉席恩之死还活跃于希腊神话奥德修斯被其有外遇的妻子所杀的浓厚阴影,因此,劳勃也就成了《冰与火之歌》中的奥德修斯。在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率领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前后长达十年之久,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角色,在最后却被自己外遇的妻子所杀死,致使其儿子又杀死其妻子为其报仇。而在《冰与火之歌》中,劳勃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角色,他与奈德·史塔克率领叛军推翻了坦格利安家族的统治,自己当上了国王,之后他也同样是遭到其妻子的谋杀,而之后,其兄弟以及史塔克、徒利等家族也打着复仇的旗号,揭露兰尼斯特家族的阴谋、丑行,起兵为其复仇(当然,其中复仇只是一个借口,而其主要目的则是争权)。
而至于雷加王子,在与莱安娜·斯塔克私奔这出戏中他是帕里斯王子的投影,但他的命运却又是帕里斯的兄弟赫克托尔的投影。在《伊利亚特》中,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喀琉斯的好友(性指向者)帕特洛克罗斯,也即掳走了帕特洛克罗斯的生命,从而激起了原本已经罢战的阿喀琉斯的愤怒,重新参战,最后杀死了赫克托尔,使得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在《冰与火之歌》中,雷加王子掳走劳勃·拜拉席恩的未婚妻莱安娜·史塔克,并“强暴致死”(这是劳勃·拜拉席恩的说法),最终导致了几个家族的叛乱,而在决定性一战中,也是劳勃与雷加决斗,雷加最终被愤怒的劳勃用锤子打死,在这里,劳勃则成了“阿喀琉斯”,雷加王子则成了“赫克托尔”。
然而,这种对希腊神话与史诗《伊利亚特》人物角色的投影、分影与叠影并不表示《冰与火之歌》就高高在上,并不代表其有出色的成就,而恰恰相反,这种投影、分影与叠影正反映出作者在故事背景的设置于人物角色的创造上的捉襟见肘,只能跟着古老的传统走,而且是被牵着鼻子走。当然,在小说的细节设置和部分人物角色设置上也曾试图打破《伊利亚特》的限制,这十分有限,与其因袭想不实在是无关紧要,用老哈罗德·布鲁姆的话来说,这种“试图打破”正反映出小说作者面对古老传统的无奈、不安与恐惧,这正是其创造力萎缩的一个重要表征。但无论老马丁如何无奈、不安于恐惧,但却始终摆脱不掉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破头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