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新爸五年计划
收到期中报告,原来加拿大小学老师最看重这几点

收到期中报告,原来加拿大小学老师最看重这几点

作者: 北美之北 | 来源:发表于2021-01-07 10:42 被阅读0次

    对中国孩子来说,成绩单是最不愿提起的东西。除了一小撮学霸能保证从小优秀到大之外,大部分孩子都经历过成绩单带来的惆怅、痛苦、甚至伤害。有些人到大学,甚至研究生也无法摆脱成绩单的阴影。

    比如此前国内深圳大学曾因给学生家长邮寄大学成绩单,还因此喜提热搜。

    之所以大家会对成绩单怀抱厌恶之情,一方面是因为它将各种关于个人表现的判断和评估密集的展示出来,伤害了一部分不想面对现实的脆弱“学子”,而另一方面是,这些判断和评估本身可能是简单粗暴而不全面的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并没有为成绩单发过太多愁。女儿生长在加拿大,环境宽松,更是不知成绩单为何物。

    但直到拿到女儿的第一张小学成绩单,我才发现加拿大的教育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在评价孩子,特别是低龄孩子时,十分用心。无论是评估方法,还是成绩展示本身都照顾到学生和家长的情绪。

    最重要的是,从成绩单里,你能看到学校教育的关注点并不仅在成绩上,而是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能对自己负责且能融入社会的人。

    实际上,这份报告单并不是成绩单,而是一个综合的报告,并不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

    加拿大的基础教育分为小学和高中两个阶段,小学1到8年级,高中9到12年级。小学阶段的课程是固定的,报告单的格式也是一样的,两页,第一页讲学习技能和习惯,第二页才是各学科的成绩。高中之后,成绩单就和国内一样,会列出每门课的成绩。

    报告单第一页全是关于学习习惯的内容

    女儿小学报告单的第一页全是关于“学习能力和工作习惯”的内容,共有6大项24小条。这些要求并不针对不同年级而有所增删,从1年级到8年级全是同样的措辞。

    虽然不可能对1年级到8年级的孩子都做同样的要求,但至少说明,加拿大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在按照这些目标来培养孩子们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1.责任感是重中之重

    要求的第一大项就是是“责任感”。

    这个词说起来似乎很大,但按照下面的三条具体要求来看,其实是很有针对性的,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学习环境中承担责任、完成承诺的事情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并提交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和老师布置的任务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管理自己的行为

    对一年级小朋友这几点如何理解呢?老师的评语非常清楚。每天上课时准备好了文具和学习材料,这就是“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除此之外,上课及课间休息时能够遵守学校规定并且“选择”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这也是“责任感”的体现。

    在这里,老师着重使用了“choice(选择)”这个词,也就是说,在老师的观念中,礼貌得体的言行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后天习得的,需要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去培养的。加拿大没有《小学生守则》一类的文件,但却从得当的言行入手培养“责任感”。

    2. 有计划地组织工作完成任务

    学习能力的第二大项是“组织条理”,具体要求也是三条。

    设计并按照一个计划和流程去完成工作和任务

    确定优先级并管理时间以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确定、搜集、评估并使用信息、科技与资源去完成任务

    如果说“责任感”是比较宽泛的做人做事的原则,那么组织能力和条理性就是从细微处培养学习能力了。

    说实话,这三条能力和习惯,小学阶段如果能够真正养成,将会是终身受益的,别说高中大学,就是今后做多大的学问,做多大的事业,都离不开这几条。

    尤其是第三条,做一个项目,知道需要使用哪些方法、工具、资料,知道从何处入手寻找并获取这些资源,最重要的还要有能力对找到的信息加以辨别去伪存真,使其能为自己的任务服务,这不就是做研究做事情的方法吗?

    反观自己,直到大学毕业以前我都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如何自己制定计划、如何自己搜集资料的训练,很多做事情的所谓能力其实是后来在多年的工作中慢慢磨砺出来的。小姑娘能够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很有意义。

    教室里平时是有地毯的,没有固定座位,可以席地而坐,因为疫情现在地毯没了,按固定座位入座。

    教学大纲这样要求,老师也是这样教的。

    小学生上学没有书,课堂上使用的资料都是老师当堂发给。在各种传统的纸面教学材料之外,电脑的使用也是常态。一方面老师通过播放视频、歌曲等形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在电脑上进行阅读并且通过电脑游戏去加固学习内容。

    不但如此,平时我们聊起天来,小姑娘总是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会有各种问题,而一旦遇到我们的知识盲点,答不出她的问题,她就会说“去Google一下”。对这样年龄的孩子,会Google大概也是学习使用工具的一个起点吧。

    对一年级小朋友,老师的要求是符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

    这份报告中,老师没有提到使用资料,而是着重于整洁、条理等习惯的培养。比如保持课桌的整齐有序就是老师提出来的小姑娘的一个优点。再进一步,帮助老师同学一起把教室收拾干净,用过的东西放回柜子不留在地上,这都是具体的要求。

    3. 从小学会独立工作

    第二项“组织条理”偏重于学习的技能,而第三项“独立工作”则强调好的习惯。

    独立监控、评估并调整计划以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

    合理使用课堂时间完成任务

    在最少的监督之下遵循指令

    这里反复使用“独立”、“最少的监督”这样的字眼,显然是要刻意强调培养小朋友自己学习的习惯,不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

    这一点其实是与国内的教育理念有较大差异的。在国内我们常常听老师对家长说某某学生资质不错,只是不用心,“盯”得紧分数就上去了,一放松就滑下来,所以必须老师家长齐上阵,把他的成绩“盯”上去。

    许多家长群里还普遍交流经验,家长如何如何辛苦把孩子的作业或是课外班的内容自己先学一遍,再掰开揉碎地讲给孩子听。这样做,似乎可以“抄近道”,“节约”孩子的学习时间,但不能独立管理自己学习的孩子,家长又能陪多远呢?

    家长会上老师介绍家长应该如何参与孩子的学习

    在“鸡娃”的焦虑和现实的压力之下,这种做法对许多家长而言几乎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做,不但彻底剥夺了孩子学习的乐趣。更可怕的是,依赖性一旦形成,也就摧毁了孩子独立工作、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甚至愿望。

    强调孩子独立学习并不意味着家长丢手不管。相反,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一环。但是,家长的参与要有适当的方法。

    在之前的家长会上,老师专门介绍了家长应该如何参与孩子的学习。比如每天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如果孩子不愿意说,或是年纪小说不清楚,老师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去“套”孩子的话,引导孩子跟父母分享学校生活。再比如每天一起阅读和朗读课外书籍,帮助孩子寻找有益的动画片或其他学习资料。

    关于家庭作业,老师只对家长提了一条要求,就是保证他们完成作业,但并不要求家长给孩子讲解作业内容,也不让家长检查。事实上,我家小姑娘就读的是一个用法语教学的学校,而我们家没有人懂法语,老师留的作业我们也都看不懂,无法辅导。

    回到教学大纲的这项要求本身,对一年级的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从很细微的地方入手的。老师给小姑娘的评语很简洁——在课堂上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无需老师督促,这就够了。

    但是在这一点上,老师还提出了改进意见。老师的原话是“我鼓励她在课堂活动中留意并自我评估自己的进度”。话说得很含蓄,要不是我们已经在加拿大生活多年,习惯了加拿大人那种一团和气暗含机锋的说话方式,这话还真不好理解。

    科学课堂作业:植物生长需要的四个要素

    其实,老师的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管理时间,分清轻重缓急。比如科学课上老师曾要求用画图的方式来说明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水、空气和土壤四种要素。如果图画到一半就去忙着涂颜色,结果搞到规定时间结束了还没能把四副图画完,这就是没有做到有效地分清优先级,没有管理好进度。

    这种自顾自做事情却忘记了先后次序及其重要性的现象,相信在一年级孩子当中是很常见的。不但小朋友,大人也会犯这样的毛病。这两年网上流行一句话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想,老师要教给小朋友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老师那里得到了这样的反馈,我们自然也要把这个意思传递给小姑娘。

    “你看,”她妈妈跟她说,“老师说你都很棒​。”

    ​“老师说什么?”小姑娘一听到表扬向来是反问一句​以便我们把表扬的话重复一遍。

    “老师说你很棒​。”我重复了一遍。

    “但是你还可以做得更棒,知道吗​?”她妈妈说。

    “老师说你做功课的时候要assess your progress(评估你的进度)​就会更棒。”我说。

    “What does that mean(​那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不明白。

    “意思就是你做事情的时候一边做一边要看一下时间,”我跟她解释,“比如有时候你想把一个东西做得perfect(完美),但是时间不够了,你就要试试先把它做完然后再去把它改得更好​。不然你可能把前面做得很好,但是后面来不及做完,这样到最后作业就没做完​。是不是?”

    4. 成绩单不排名,却考察“合作精神”

    第四项要求是“合作”,具体有五条,里面既包含了团队合作协同完成任务的实用的一面,也有相互尊重的价值取向。

    在团队中接受不同的角色和一份平等份量的工作

    对他人的想法、观点、价值和传统做出正面的回应

    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和媒体辅助的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与他人协作以解决冲突并建立共识以达成团队的共同目标

    共享信息、资源和经验,并提倡批判性思考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合作”紧跟在“独立”后面,就像如今的招聘广告同时要求“领导力”和“团队精神”。在分工如此精细的今天,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几乎已经没有人可以独立地做出重要成绩,再核心的科学家和商业领袖也离不开与团队的合作。从实用层面,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从小培养合作能力。

    在能力之外,合作更是一种精神。尊重不同意见,尊重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所谓海纳百川,这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5. 培养“主动性”,提倡“承担风险”

    第五项是“主动性”,也是五条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比我们通常理解的“主动帮忙”,“主动学习”之类显而易见的“主动”涉及更多更深的领域。在六大类要求中,这一项是最让我开眼界的。

    寻找新的想法和学习机会并实践之

    表现出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的意愿

    表现出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的任务

    承认并适当地主张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当看到“承担风险的意愿”是教学要求之一,说实话我是有些惊讶的。

    从小到大我受到的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都更偏重于如何规避风险:写作文我们要按着四平八稳的范文去写,刻意避免个性化的风格以免遇上不喜欢这个调调的阅卷老师;考公务员的队伍一年更比一年长,无外乎稳妥二字。诸如此类避免风险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

    在这份学习报告单上,创新与风险是相提并论的,不仅仅是被提倡,而且是小学教学的要求,是评判学业好坏的标准。

    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就更不用说了。谁都知道,好奇心和兴趣是推动人们主动学习的重要力量,是科学进步的源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从小到大追求“标准答案”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在一步步扼杀这种力量呢?

    老师的评语依然是从小事入手。对一年级来说,能够在课堂上主动要求参与某项活动,就是愿意承担风险的表现。

    ​​6. 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却要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

    最后一项“自我调节”。

    设定自己的个人目标并掌控实现目标的过程

    有需要时寻求澄清或帮助

    评估并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强项、需求和兴趣

    认清满足个人需求和成就目标所需的学习机会、选项和策略

    遇到挑战时坚持不懈并付出努力

    这几条,从意志品质到人生规划,别说一年级,就是八年级的孩子,我觉得这些要求都有点苛刻。但是生活充满变化,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还真不成。

    尤其是在前一项鼓励创新鼓励承担风险之后,更有必要训练这种能力。否则,一时头脑发热去创新,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怎么可能成功?反过来说,如果认不清自己的能力之局限而硬要去冒险,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自主性”和“自我调节”这两项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学习只有考试这一个目标,人生只有父母规划好的一条路可以走,没有选择的机会,也就不需要进行什么调整。正是因为有选择、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才必须学会调节。

    而对“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也是从最最小的地方入手的。在这一项中,老师给我家小姑娘的评语是当她不理解老师的要求时她会提问寻求帮助,并且根据老师的反馈意见去改进自己的作业。

    不懂就问,如此简单的一个道理,放在“自我调节”这样一个看似如此宏大的题目下面郑重地写出来,这再次让我体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意思。

    报告单第二页,各科成绩

    报告单的第二部分是具体的科目,低年级没有分数,只有“进度报告”,依据的是老师的观察和平时课堂作业、发言讨论、家庭作业、课堂演讲等项目的考察情况。

    对这份报告单做了一番研究,我对加拿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有了新的认识。

    这套方法当然并非完美,也绝不可能照搬到国内,但是其关注学习方法、强调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这无疑是有益的观念。而在实践中处处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具体行为,从小处入手,也是值得借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收到期中报告,原来加拿大小学老师最看重这几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ba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