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在网络和社交媒体泛滥的今天,我们需要做有思考能力并淡定的家长

在网络和社交媒体泛滥的今天,我们需要做有思考能力并淡定的家长

作者: 豆妈逗娃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22:55 被阅读0次

问大家一个问题:作为家长,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焦虑在被别人消费?

先不要着急回答,接着往下看。

前几天在云南旅游时,在一个摩梭人的家中听她讲了很多当地文化,阿姐讲得也很好,确实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但因为她讲了一个多小时还没结束,我们又把吃的落在了车上,豆豆开始坐立不安,这位阿姐就讲:“你们城市中的孩子很多都铅汞中毒,这孩子这么好动需要排排毒。我们这里都是用银器煮大蒜加盐和水来排毒的,你们可以回去试试。”然后持续将近两个小时的讲演结束,阿姐带我们去他们村中的银铺购买银器。

我也常在母婴店中看到这种情形。售货员看到孩子瘦弱,就说孩子缺铁缺锌,让你买钙铁锌剂。看到孩子有枕秃,就说孩子缺钙,让你买儿童钙片。

在最近,我更是发现有不少自媒体账号在微头条当中每天发一些孩子受伤、被虐、拐卖等等信息,图片耸动、内容无物,寥寥几句话就发问“大家怎么看这件事儿”。于是乎,一帮人在下面各抒己见,阅读量和评论量忽得一下就上去了,作者也实现了快速涨粉儿。

再说一件事儿。前两天,在烟台发生了一件全国轰动的惨事,一位妈妈带着三岁的儿子坐氢气球不幸坠亡,现场视频铺天盖地地传播。恰巧,我们一家刚刚从云南旅游回来,就有人给我们传这个视频看(其实我们已经看过了),并提醒我们带孩子出去是很危险的事。然后,她还补充一句“我早就说了,别带孩子出去玩,哪哪都有危险啊!旅游又花钱又危险,划不来。”

这类事情还能举出很多,大家发现没有,这些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刺激家长对孩子的焦虑,来达到控制、获取经济利益或者达成某种观念的传递。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也不会跟人家争辩,表面上就是呵呵,但心里继续坚定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家长的焦虑容易被利用?

悲剧总比喜剧更打动人心,悲伤比快乐更让人印象深刻。

从心理学上来讲,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的情绪能量一喜、怒、哀、惧。喜悦代表的是成长和分享的能量;愤怒是代表守护的能量;悲伤代表结束和再出发的能量。恐惧代表保命的能量。

这四种基本的情绪能量又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感觉和感受。比如,喜悦就可以延伸出自由、舒畅、满足、成就感、温謦等等。悲伤则可以蔓延成为无助、沮丧、难过、委屈、痛苦等等。恐惧可以延伸为紧张、焦虑、不安、惶恐、害怕等等。

现在你们应该明白,焦虑其实是源自于恐惧。恐惧什么呢?作为家长,我们恐惧自己的孩子不健康、不安全、不优秀……,我们常常觉得孩子不论有哪一方面不够好,都是我们的失职。

这种焦虑是从孩子在妈妈的肚子中生根发芽就开始的。选择成为父母也就要担负起这个甜蜜的负担,一个生命的孕育和诞生不知要克服多少的困难和险阻,因其珍贵所以家长“输不起”,所以,我们常常给自己提出“完美的要求”。比如,我们知道孩子发烧、摔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但每次看到孩子生病或受伤,我们依然给自己冠上“不细心”的名头。孩子开口说话慢,就担心其智商不够,怀疑自己的基因不够好或者教育的不到位。可以说,家长的内心都有焦虑,或多或少而已。曾经看到一则数据,来自《中国亲子教育调查现状》,里面说: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看来,在家长圈儿里最不缺的就是焦虑了。本来家长就已经很焦虑,而这个时候,如果有旁人再给我们的焦虑添一把柴,那焦虑就烧得我们晕头转向了,然后,我们的焦虑就可以被别人利用。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利用家长的焦虑?

曾经听过一堂课,商业的逻辑是什么?那就是要抓住用户的痛点和痒点。比如我们做自媒体,就一定要与读者产生互动,要么就是为读者提供某种放松、舒适、喜悦的感受,那么就是能够切实地为读者解决一些问题。这样,自媒体才能产生自己的价值(也获得相应的收益)。那延伸到其他商业上呢,也是要解决痛点和痒点的问题。

可是痛点和痒点可以用很多产品解决啊,而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痛点和痒点。所以,有一些聪明的人就开始创造痛点和痒点。在广告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是什么?那就是把钻石炒成爱情永恒的象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可是大家知道吗?钻石只不过是碳元素,而且现在已经可以人工合成。而现在钻石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而这高出的部分其实是通过人来创造的一种附予价值。就像一些儿童营养品本身是有价值的,可它并不真正地能够针对每一个孩子,甚至摄入过多反而会毁了一个孩子,但却有很多人会为它们赋予更多的消费型价值,比如,买不买营养品被冠上了“爱不爱孩子”的标签,而这又是与家长们的焦虑直接挂钩的。

在营销和广告界有这样一句话“宣传要做得好,必须紧紧抓住用户的痛点。抓住正确的痛点,利用场景化语言,引用共鸣,才能引导用户自觉积极转化。”

当你因为孩子瘦而惴惴不安时,母婴店的售货员立马会抓住这个痛点,问你:“孩子是不是不好好吃饭啊?这是缺锌的表现,如果不赶紧调整,以后孩子会长不高,身体也不健康。孩子要是不健康生病了,那就闹心了。”利用这一系列的场景化语言,立马就能够引起家长的共鸣,于是就乖乖地掏钱买钙铁锌剂了。

你看,利用好家长们的焦虑,就可以为产品增值,就可以多赚钱,就可以多获利。

焦虑泛滥的失衡家长

大家还记得之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吗?

广州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妈妈最近却连新衣服都不敢出手了, 原因竟然是孩子放暑假了…… 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看完这一笔账,大家是不是也会焦虑?你看,家长们的焦虑又一次被贩卖成功。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谁规定的孩子暑假一定要出去游学,谁又给你传输的观念孩子必须上这么多个课外班。也许是张三说,有些孩子小升初没学奥数吃了大亏。李四告诉你,负责任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游学,开拓视野。王二麻子还告诉你,孩子要学游泳才能够锻炼全身肌肉。所以,因为焦虑,你就给孩子报了奥数班、游泳班、游学,生怕自己对不起孩子。而这些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有些是向你兜售焦虑后的既得利益者,也有些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观念传递者”。

于是乎,这样一帮人围在你们周围,月薪3万就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了。从此,家长们的世界失衡了。

做一个拥有学习力、思考力和定力的“三力家长”

我不敢讲有谁能成为真正不焦虑的家长,毕竟“关心则乱”乃人之常情,可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让我们变得淡定一点的。比如,把自己变成一个拥有“三力”的家长。

1、学习关于孩子的相关知识 一 学习力

人们常常对未知的、没有把控能力的事物产生焦虑感,但当你掌握了它的规律,了解了它运行的原理,焦虑感自然就减少了。

比如说,现在很多家长都在拼命地为孩子抢跑,生怕因为落后而焦虑。可是,当你看了下面这个实验,孩子发展规律的知识,也许你就不急着抢跑了。

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

其中代号为T的孩子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就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一个代号为C的,在出生后的第53周才开始同样的练习,两个孩子都练习到满54周,达到了一模一样的水平,但是T练了7周,而C只练了2周。

这个实验就告诉我们,生理的成熟比提前的训练更重要,违背自然规律的 “揠苗助长”缓解的是父母的焦虑,与孩子的智力无关。

再比如,我在开头讲的在摩梭人家里的那个事情。我家二宝只有一岁八个月,在那里坚持听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烦躁不安,那位阿姐说是孩子因为铅汞中毒才多动。我滴个天呀!这位阿姐你知不知道,2岁以下的孩子注意力在5分钟左右,3~4岁的孩子注意力在7分钟左右,7岁的孩子注意力在10到15分钟;11岁的孩子注意力在25分钟左右;12岁孩子注意力在30分钟左右。我家孩子属于专注力很不错的了。因为心里明白这些规律,所以您说您的,我也不会焦虑。

作为家长,多学一点育儿和教育方面的知识,你就知道别人给你推荐的产品或者兜售的某种理念到底符不符合孩子成长的需要,心中自然就淡定了很多。

2、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 思考力

我们想一下为什么别人能够利用家长的焦虑呢?这常常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是跟着别人的思路去走的。大家听说过“7YES销售法则”吗?其操作的核心就是,给你描述6个你肯定说“是和对”的场景或者事情,然后你就会自动放弃自己的思考,对第7个问题(销售环节)说YES,这是一个典型的运用了心理催眠效果的营销手段。

举个例子。

某人跟你说“你家孩子好像有点驼背呀?”

“是啊!”

“现在学校的功课压力太大,书包都好沉啊!”

“是啊!”

“现在您家孩子才三四年级吧,这以后学业压力更大,这以后孩子的背还不得更驼?”

“是啊!”

“这男孩子就算个子长得高,可是驼背也不好看啊。”

“是啊!”

“孩子学习好当然重要,可是健康更重要啊!”

“是啊!”

“做父母不容易呀,天天得为孩子操心啊!”

“是啊!”

“给孩子买个腰背夹吧,穿身上就可以矫正身姿,价格也不贵,也就3000,换的可是孩子的一辈子啊!”

“是啊!”

OK,销售成功。

可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家长,在别人给自己步步引导的时候,会在心里多几个问号和反问句。别人的孩子也学业压力大,为什么人家不驼背?一个腰背夹要穿多长时间,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才能够改善身姿?为什么这个人要这么积极地给我推荐腰背夹?如果想改变孩子的身姿,什么方法是最有效的?

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就不太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3、放平心态、控制情绪 一 定力

前面讲了“关心则乱”,家长在孩子的事情上总是那么“急”,就是因为心态没有放平。想要将心态放平,那就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讲了,人的四种基本情绪是喜、怒、哀、惧,人的焦虑就是从恐惧衍生出来的。所以想要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那就先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吧。这里推荐一个觉察和控制情绪方法一写心情日记

什么是心情日记呢?就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了解自己情绪所处的状态,分析不良情绪的来源,找出如何处理的有效方法。

写心情日记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情绪的ABC理论任何情绪的产生都会包含三个部分:

A、诱发性事件(刺激)

B、信念(思想、诠释)

C、情绪反应和行为

举个例子:

孩子在奥数班中的小测试没考好,我劈头盖脸地把孩子骂了一顿,骂完还特别生气。

在这个事件中,孩子没考好是A刺激,我很生气是C情绪反应,而在A和C之间还有个B思想、诠释,他才是导致C.情绪发生的根本。

那在这个事件当中,B是什么呢?有一层是觉得孩子没有认真听课,浪费了家长所花的金钱和努力。还有一层,是觉得孩子笨,这点奥数题都搞不定,将来搞什么事情能成。

那这篇心情日记应该怎么来记录呢?

第一步,写出所发生的事件和具体的情境。

比如,当我看到孩子的成绩时,我忍不住把他骂了一顿。

第二步,写出你的感觉和情绪。

比如,我感觉很生气,很失望。

第三步,分析导致这种情绪产生的思想和诠释。记住,这是情绪日记当中最难的部分,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您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令我产生这种情绪背后的思想是什么?也就是反省自己的思维。

这种思想是客观事实,还是自己的观点?

自己有没有犯一些错误?比如说,非黑即白的两极思考,以自己的想象去揣测别人,存在漏洞的逻辑推理,只看到坏的一面等等。

比如,一次考试的成绩就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吗?考试成绩差就说明孩子没有努力吗?这次没考好,孩子以后就没有可能考好了?

第四步,分析完自己的思想后,问自己我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的这个需求能不能在不改变对方的情况下得到满足?

比如,我并不是要求孩子每次都考个好成绩,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能够尽力多学一些知识。

第五步,给出建设性想法和建设性行动。

比如,我可以看一下孩子主要错的是哪一类型的题,帮助孩子查漏补缺。

当你不断地去觉察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的你就会变成一个淡定、有力量、有主见的人。这时,焦虑也会慢慢地远离你。

如果您能看到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您,因为我已经成功地利用了你们的焦虑完成了一个高质量的完整阅读,这将为我带来一份收益。那请想想为什么你那么想看完这篇文章呢?也许正是因为“你焦虑自己的焦虑”。现在,我衷心地希望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您能够成为一个有学习力、思考力和定力的“三力家长”,因为,这样才说明这篇文章是真正有价值的。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点赞、转发、收藏都是对我的鼓励,谢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多平台签约作者。一个走过南闯过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烟火气的俩娃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网络和社交媒体泛滥的今天,我们需要做有思考能力并淡定的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ea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