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主要介绍了他的整体性学习法——一种将所有知识联结成一张网络的学习法。使用该方法,他一年自学完成了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
《如何高效学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整体性学习策略:知识在大脑中如何存储、人们如何获取知识以及信息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整体性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后续的整体性学习技术发挥作用的依据。
01 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
如果读者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回答可能会是这样的:知识存储就像是一个一个盒子,每个学科的知识都装在一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又装着许多小盒子。比如数学可能就是一个大盒子,里面装着代数、几何等小盒子。对,大多数人都会这么想。但斯科特在书里提出来的存储模型就高明多了——网络。这个网络是由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三个元素组成的。
结构,就是一个学科所有知识的总和,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城市,城市内部有着许多道路,四通八达,学科内部的知识相互联结贯通。模型,其实严格地讲并不是网络的一部分,它是结构的快照、目录、种子,通过模型这把钥匙可以打开结构的大门,得到结构内部的所有知识。高速公路,架在各个城市之间,就是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这个网络模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所有的知识化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的整体——这也是整体性学习法的由来。当你把知识看成一个一个盒子的时候,就下意识地把跟其他知识的通道给封闭了,一旦一个知识跟其他知识没有联系,你就很容易忘记,更别说是应用了。而如果你把知识看成是网络的一个节点,就会努力去联系其他的知识,当能够通过多个方面来连通这个知识的时候,知识就被你牢牢地掌控了。
整体性学习法的要点就在于不断强化两条道路:一是城市内部的道路——强化学科内部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这是基础。二是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强化各学科间的联系,这是一种高级的创新学习法。而模型就是世界地图和钥匙。通过模型,既可以在城市内部穿梭,达到任意一个地方(知识点),也可以在城市之间穿行,实现转换和创新。
02 人们获取知识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作者把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分为五步: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和应用。
获取就是信息进入我们的眼睛和耳朵。理解就是明白信息的表面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拓展是整体性学习的关键步骤,正是在这个阶段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联系。纠错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删除那些无用的联系。应用是将知识放到现实中运行。
相比一般大家认为的学习过程,多了两个关键的阶段——拓展和纠错。
由于各种限制,有很大一部分知识人们很难在现实中应用。因此,对于不采用整体性学习法的人们来说,到了第二步“理解”,学习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他们从书本或课堂上获取到了信息,而且也明白了这些信息的含义,做得更好一些的甚至已经把这些知识点都背下来。做到这一步的人一般自认为学得不错,但这远远不够。一遇到具体问题,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把这些知识用起来。
对于整体性学习而言,拓展阶段才是学习的真正开始。拓展包括三个方面: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深度拓展主要是了解这个知识的背景由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横向拓展是把这个知识与学科内的其它知识相联系,可以是认为建立城市内部道路的过程。纵向拓展是把这个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联系,可以看作是建立高速公路的过程。通过拓展,我们初步建立了模型和城市内外的联系通路。然后通过纠错,把那些错误的联系删除掉。
拓展是理解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当深入理解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就会水涨船高。
03 各种不同的信息如何分类?
不同学科的知识,获取的步骤都差不多,都要经历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这几个阶段。但不同知识结构的信息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学习必须根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作者把信息分为五种类型: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
●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缺少逻辑,需要死记硬背。有利的是容易理解,不利的是容易遗忘。处理方法包括联想法、挂钩法和压缩法。
●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难点在于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图表法处理比较有用。
●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学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处理方法包括内在化、比喻法、图表法和模型纠错。
●具体信息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
●抽象信息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的信息,难以理解,但逻辑性强。处理时要将其移到具体的层次,内在化、比喻法和模型纠错都适用。
对于信息的分类,其实有非常多种,但作者按照处理方法分出的这几种类别是非常有典型意义的。通过这种分类,我们可以容易地选择更适宜的处理方法来进行学习,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里提出的各种技巧,包括联想法、挂钩法、内在化、图表法等,都将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进行介绍,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