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 星期六 天气有时有雨
上海有什么好玩的?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很难回答。
要说自然风景上海一个都没有,要说城市风景,那就是不胜枚举。
比如上海石库门,那是上海的一种住宅建筑的名称。它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的建筑。
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何为石库门呢,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此为“石库门”。门与门之间一般是青砖红墙。
许多来上海玩的人都会去新天地、田子坊。前者是最早改造的上海石库门,在中共一大会址旁边,那里有餐厅、酒吧和商铺,走的是高端路线,曾经一度请人去新天地吃饭那可是了不得的事。那里的酒吧曾经有最火的乐队长期在那里驻唱,现在这样的区域已经多了起来,所以新天地已经有点没落了。
田子坊就显得亲民很多,外观基本没有很大改造,打造的是集市概念。整个区域面积不大,遍布各种创意小店、咖啡馆、餐厅,还有很多工作室,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上海本地人难得会去那里一次,作为一个从小在弄堂里长大的上海小囡,弄堂是曾经的生活记忆。
由于城市建设,很多的弄堂已经成为了历史,就像我以前的家,从旧弄堂改造为新式里弄,然后还是被拆迁。因为住宿条件差,生活在里面的人都渴望能早点拆迁,而当拆迁后住进独门独户公房的人们永远失去了曾经有的那种亲密的邻里感情。
万幸,还有很多的弄堂被保留了下来,所以有时候会去那些地方走走,找回以前的一些回忆。
发掘地标:茂名北路
浏览路线:张园-丰盛里-威海路
【攻略】
交通:地铁2号线、12号线、13号线南京西路站。
梦想需要你的弹奏
2号线吴江路出口出来时,看到一位在街头弹奏钢琴的老外Arne Schmitt。
第一次在上海街头看到弹钢琴,忍不住驻足观看,弹奏的曲子很动听,虽然没有很强的演奏技巧,但是现场表演总会有一种气氛存在。
一曲奏完,大家都报以掌声,他说他从德国来,第一站去了香港,然后是深圳广州昆明,现在是上海,他说他喜欢在各地弹奏钢琴。
最后他让一个观众把他和我们大家都拍下来,拍的那一刻,大家挥着手,说着Yeah,那一刻有老人,有孩子,真是音乐无国界,无等级。
那时我也只当作他是个普通的表演者,钦佩于他竟然把钢琴从德国运来,回去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个名叫Arne Schmitt老外竟然是个有名的街头表演家,从1997年开始他就在街头表演了。
他在采访他的一段视频里是这么说的:“中国人的生活太忙了,他的音乐是舒缓的,他希望他的音乐能让大家在驻足的那一刻放松下来,能让大家去想想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想起曾经有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现在换成了一个德国人,他做着他梦想中的事,通过他的音乐向人们传递正能量。
Arne Schmitt在个人主页中写道:Catch Your Dreams. The Melody of Life.每个人都应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弹奏属于自己的人生乐章。
你的梦想还在弹奏吗?听,这里是我的序曲。
张园-弄堂里曾经的独一无二泰兴路正门
这里说的是上海张园,不是那天津张园。上海张园是上海滩向社会开放的最早最大的私家花园。1882年由原籍江苏无锡富商张叔和所建,取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张园占地60余亩,北起今南京西路(泰兴路口),南至今威海路,东起今石门一路,西至今茂名北路。
原来这里住着都是老上海殷实的大户人家,一幢幢独立建造的房屋,可以说是沪上最有人情味的石库门里弄。
上海私家园林之最、上海最热闹的游乐场、上海最高建筑(园中巨厦“安恺第”),沪上第一名园、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张园,承载了太多“第一”和“之最”。
几年前曾经来过一次,那时外观陈旧,有点乱,来的时候还挺热闹,居民走来走去的。今天发现这里变了,外墙被重新粉刷过了,看上去新了,整齐了,安静了。进了正门后,看到右边被改造成一块餐饮区域,而左边依旧是居民住宅区。
餐饮区域弄堂形似井字型,整齐排列,四通八达,每一门牌号都有前门和后门。
后门 前门每一个号里面被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块区域小到几平方米,大到十几平方米,一个号里面居住有好几户人家。有的人家只有一块区域,好点的人家占有好几块区域。可想而知,生活条件是多么地艰苦。
如果前门和后门分属不同人家,那这个号前后便不通,如果前门和后门之间是公用面积的过道,那可以相通。所以小时候玩捉迷藏,躲进通的门牌算走运,因为在别人发现时早从另外一个门逃掉了,而不通的话就等着束手就擒吧。
居住人家多的门牌号里厨房都是公用的,大家都在外放置一个煤气灶,烧菜做饭挤在一起,热闹也是挺热闹的,饭点时刻,到处都是烟油味和饭菜香。条件好一点的,在自家的区域里烧饭。
卫生间,最初是没有的,只有公用厕所,且只有简陋的男厕所。各自家里的只有搪瓷的痰盂,或者木制的马桶,小便就直接倒在外面的阴沟里,而大的黄物则倒在一个专门的粪便间,通常和那个简易的男厕所挨着,偌大个弄堂一般只有每个方位各一个这样的场所,所以马桶不会经常倒。
后来条件好一点了,拥有天井的人家就在家里搭一个卫生间,只有一个抽水马桶和无法转身的冲浴区,也称得上豪华配置了。
整个张园显得过于安静。我进去的那个门牌,一开始以为没人,后来从侧门走出一个阿姨,看到我们在拍照就嘟囔着有什么好拍的。那时我以为她们年年日日居住于此,看着光鲜,其实居住环境很差,所以心里肯定很怨。
曾经住在引以为豪的上只角的居民们,因为是历史建筑不会被拆迁,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被拆迁的下只角拥有私地的居民拿着十几套房子揣着几千万逍遥快活。
我发文前又查了下资料才知道整个张园已经被征用了,这些房子都会被改造为商用。那留在这里的人是不是是不舍呢?
胶片拍摄上海是一线城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过着一线城市的水准。不过好在上海除了房价高和那块铁皮车牌价格高以外,物价也是适应不同层次的人。不一样的人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有钱的主在这里可以随意挥霍,没钱的人计算着也能过着自己的小乐惠。
里云祥走过一条条弄堂,几乎没有人,大概里面的人都已经迁走了。哎,以前这样的夏天我们可都是在弄堂里做世面。
门口的那小小方寸地是各家的门面,以前我们家门口捣鼓了一个小花坛,爷爷在里面种了一些花花草草,我还记得里面有种栀子花,上海人叫株株花,一到夏天白色的小花盛开,远远地就能闻到它的芬香。至今还有我的中学同学记得我家门前的小花坛。
这里每一条弄堂里都挂着一幅张园印象的画,只剩下它默默地告诉你这里的历史。
收旧货的摊主弄堂口有一个收旧货的摊子,贴着一张广告,写着高价回收各类物品,其中涵盖家电、瓷器、铜器、毛主席像章等,估计也只是贴贴而已。再好的旧家电也不过50元,怎么个高价,瓷器铜器像章之类的谁又会卖给收废品的。
自行车是上海一直以来的代步工具离开张园时,看见有三个年纪很大的老奶奶在弄堂口坐着乘凉,笑得很慈祥,对于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她们应该是不舍得离开的。张园对她们来说是生活的居所,更是心灵的依托,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弄堂生活在我的记忆里也是独一无二的。
未来这里会成为下一个新天地,石库门的形还在,属于生活的那股子气息又将在哪里?我很害怕看到越来越多这样地方的出现,上海居民的文化渐渐被蚕食消亡。
丰盛里-石库门里的潮地
丰盛里和张园隔了一个茂名北路,12号线南京西路出口便是。
“丰盛里”东至茂名北路,南至威海路、西至静安别墅、北至锦江向阳商厦的它,融汇了东西方建筑风格,曾是上海旧市里弄的一张名片。
2014年,这块地更是以10亿元的地价拍卖,成了有史以来老静安区所拍卖的最昂贵土地。2017年年初,这片地王户主尘埃落定,摇身一变,成了聚有中西美食、音乐Live House、跨界潮牌于一体的摩登时尚商业体。
这里被称为上海石库门文化复兴地。
如果张园是婉约派,这里就是时尚派。
这里已经有多家极具特色的餐饮店、酒吧、烘培店入驻。这就是魔都,总在某些地方帮我们变着魔术。
每年7900万人朝圣的硬石餐厅 Briant石窑面包Briant是国内第一家使用石窑古法烘培的面包店,石窑炉就是用一块块砖石堆砌而成,而这里的砖石都是从西班牙运来的专业的火砖,由西班牙专业团队搭建石窑炉,这个真的厉害了!
石窑炉烤出来的面包含水量会比一般的面包高,吃起来湿润又柔软。这里的面包品种繁多,有70多种,价格有点小贵,从10几元到几十元。我买了羊角可颂、榛果肉桂卷、蟹味菇培根弗,味道确实不错,三个面包近40元。
恰好 一群喝High的老外 With|未食美到极致,初看以为是家酒吧,其实是家西餐厅,据说颜值不是用来看的,味道也是一级棒。
美国精酿届的霸主级ICON鹅岛精酿啤酒屋,上海各式各样的餐厅层出不穷,要经营得下去,必须有卖点,不能在装饰上博眼球,也要在口味上有创新,或者就是闻名遐迩的品牌店,否则倒闭是迟早的事。
高颜值的咖啡馆在ENGINE鹰巢咖啡店,你能感受浓浓的希腊海岛风,白色是这里所有的基调。
来到这里有种度假的好心情,欧米茄式的岛形座位为每一桌的人保持一定的私密性
二楼阳台 对面弄堂威海路-海派文化的见证
威海路上都是一些名曰别墅的高级独幢弄堂房,比如静安别墅,威海别墅。靠马路边的墙面独具魅力,这里是上海最具海派特色的马路之一。
威海路 静安别墅走进威海路674号,寻觅到拍照的好地方。
欧式楼梯与窗户多么像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从最高出沿着楼梯缓缓而下,就像那部《最后的贵族》。
真的希望上海的这些房子,独属于上海气质的文化会被一直保留,而不是沦落消亡。
网友评论
谢谢喜欢和赞誉。
上海的美从来不是高楼大厦,地标建筑,而是深入各个地区的弄堂小路,充满文化和浪漫,有机会要再来上海看一看,走一走,慢慢体会
好滴好滴
不要7、8月来,上海挺热的
那已经时隔太久了,上海相对于那个时候已经变化很大了,有机会可以再来看看
谢谢喜欢
千万能继续保存下去 🙏
,会继续的。
评论里找
应该是不同的叫法,石库门和四合院里的巷子。以前里面或者沿街都是有卖杂货的小铺子,是童年的宝藏地,总觉得什么都有,现在只能从记忆库里提取回味了
下次来带你玩
我有第三只眼
生活的多彩靠自己去描绘
那是
历史的建筑痕迹希望能被一直保留完好。
当然是外子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