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想活的智慧,但是智慧在哪里呢?非常高兴的是,我阅读了吴伯凡老师的《认知论》。
一、书中自有颜如玉。
1.杰出的糖果售货员
在糖果还是一种短缺物资的年代,有一个卖糖果的售货员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卖糖果师傅。
有一天,很多人排队买糖果,排在后面的一个妈妈抱着的小孩看见糖果就要吃,不能马上吃就开始哇哇哭闹。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就听其自然让小孩闹了,但那个环境会让大家很不舒服。这个杰出的售货员的高明之处在于,她的思维和手段都不是常规的:售货员拿了一块糖给小孩的妈妈,小孩拿到糖以后立即就不哭了,非常高兴。现场的所有人都很吃惊——为了让这个小孩不哭,你竟然用公家的财物贿赂小孩!
最后,等小孩的妈妈买完糖果,在秤上称完以后,售货员从袋子里拿了一块糖放回了柜台里。
事情就这么解决了:既让小孩停止了哭闹,也遵守和维护了原则。所以说,这个售货员是一个杰出的爵士乐手:在特定的场景下,以这种看似离谱的方式做了一件特别靠谱的事情。通常我们把这种东西叫“实践智慧”。
2.如何做到“不二”?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很二”,“二”有愚蠢、笨拙、不明事理的意思,同时也包含着明白一点儿、懂一点儿、半懂不懂的意思。很多认死理、一根筋的人会给人“二”的感觉。
那要如何做到不二?不仅做到不二,而且能做到有实践智慧呢?我们说至少需要三个层次:
第一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根筋地追求什么东西,是最低的层次;
第二层:知道“既要这样,又要那样”,但常常无所适从,天天纠结“一会儿让我这样,一会儿让我那样,到底想要我怎么样?”
第三层:知道生活中“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是体现在每件事情上的,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完全相反的东西融合起来,和谐相处。就像写书法的时候,往下写能够看到一股向上的力量,写一“点”的时候能看到点是往上收的状态,同时,两种力量都包含其中,这才叫有智慧,也才是美。
二、今日感悟:
1.认知不是仅仅给你提供一面镜子把世界的真相照出来,认知的本质是要提供一盏灯,让你在黑暗中行事,走出黑暗,达到某种程度的自由,实现你要实现的目标。
2.实践中出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