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艺术的源泉吗

作者: JuneLim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07:24 被阅读0次
    Rocketman 海报

    德克斯特·弗莱彻玩传记片上瘾了,继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 Mercury)后又打起了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的主意,并且从制片的身份直接跳到导演。不过《火箭人》与“波米”不同的是,翻开演职员表,会在监制一栏发现Elton John本尊的名字。

    主演蛋蛋(Taron Egerton)不仅能见到自己的偶像,还能扮演自己的偶像。在戏中他撒开了演,不太顾及外形是否百分之百相似,要的就是那股疯狂的劲儿。

    天才与坎坷

    许多天才都有坎坷的命运,存在这样一种说法:痛苦是艺术的源泉。坎坷的人生能激发一个人的创作灵感,致使他成为天才。当然,王小波很机智地表示:“痛苦是艺术的源泉没错,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真是又损又充满正能量,哈哈!

    痛苦的艾尔顿

    法鲨(Michael Fassbender)在2104年主演的《弗兰克》同样是以一位音乐天才为主角。这位名叫弗兰克的艺术家一直戴着一个大头套,不以真面目示人,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了解到他既敏感又脆弱的一面。这一点与《火箭人》中的艾尔顿·约翰很像。

    首先声明,为了避免产生误解,本文提及的艾尔顿·约翰均特指电影中的人物,而非现实中的Elton John。

    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一部分天才艺术家是非常敏感的,这样的人经常会因为世界与他们设想的不一样而感到不满,频频向现实反击,最后遍体鳞伤。不过,在反击的过程中,他们却往往能创造出直击人心的作品,流传后世。

    希区柯克也是个孤独又自卑的人,他通过在片场对女演员说一些下流话语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可同时他又为后世留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经典作品。

    艾尔顿正在录制作品

    《火箭人》中的艾尔顿,因为父母对他的选择性无视,极度渴望被爱,当身边的人表现出一丝冷漠的时候,他会非常抓狂,甚至恶言相向。他在表演的时候像极了求欢的孔雀,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引诱台下的歌迷爱上自己。

    某种程度上,他的敏感使他比一般人更能捕捉生命中的瞬息光点,可这种敏感却造就了他与世界的不和,使得他无所适从。有些人因为坎坷而变成天才,有些人却是因为天才而变得坎坷。

    人生的转场

    《火箭人》的叙事是非线性的,因为传记电影毕竟要以主角的真实经历为基础,而生活并不如结构性强的电影那般有着扣人心弦的起承转合。导演用了好几种方式来衔接艾尔顿每个人生阶段之间的过度。

    艾尔顿的成名演出

    电影有一条现在进行时的故事线,即艾尔顿在一个交流会上讲述自己的一生。在这个场景中有一种转场方式用了几次,就是在艾尔顿刚描述完一件往事后,马上接一个与他描述相反的打脸镜头。

    比如艾尔顿声称自己的父亲特别重视家人和音乐,经常和自己拥抱,让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随后镜头一转,大家发现艾尔顿的父亲不但拒绝和他拥抱,还对他非常厌恶。

    此外艾尔顿在讲述他告知第一任女友自己喜欢男人时,称当时的女友平静地接受了,没有发任何脾气。话音刚落,就看到当年女友歇斯底里地砸烂艾尔顿的琴。

    在这段描述中,导演还埋下了一个伏笔,艾尔顿称自己和好兄弟兼作词搭档伯尼二十年来从未吵过架。看到后面我们就会知道,在艾尔顿和伯尼到美国后,两人的关系就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此后逐步发展成数次争吵,甚至散伙。

    艾尔顿与伯尼争吵

    这三次描述中,涉及了家人、情人、朋友,在艾尔顿的内心世界里,他不允许这些人不爱自己,因此他下意识地过滤掉那些他不愿见到的场面,转而将那些回忆粉饰成和睦、包容、忠诚的景象。

    不少人把《火箭人》称作歌舞片,确实电影里有许多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场面,这些场面也用于转场,或许可以叫做MV式转场。

    当少年艾尔顿在餐厅弹奏起摇滚乐时,MV就宣告开始,他离开了钢琴,音乐却在继续,他一边走一边唱,甚至破窗而出,从室内唱到户外,自由穿梭于巷道间,然后钻入墙洞,越到另一边的游乐园时已经变成成年艾尔顿。

    艾尔顿继续与莫名其妙加入到跳舞行列的路人互动,镜头始终以他为中心,直到他走进另一个酒吧,坐在琴面前继续疯狂地完成弹奏,MV才结束。有趣的是,首尾两个场景,他的家人都在观众席上,见证艾尔顿的蜕变。

    同时出现在两个场景的家人

    导演用一首歌的时间交代了摇滚乐对少年艾尔顿的影响。他头顶着猫王发型坐在一家相对严肃的餐厅中,显得格格不入,随后他弹起了摇滚乐,跳出窗户,寓意是他冲破了环境对自己,以及自己赋予自己的束缚,追随自己的内心前进,连差点就要碾过他身躯的汽车也无法动摇他。

    音乐变成了艾尔顿逃离原生家庭的渠道,可是儿时留下的伤痕却无法被擦拭。他用音乐拯救万人,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未能被音乐完全拯救。

    当他坐在舞台上的钢琴前,在旋转镜头中不断更换演出服时,台下的歌迷看到的是一场又一场的视听盛宴,而身处全知视角的我们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对抗孤独症的失败战役。

    身穿棒球服演出的艾尔顿

    还有一个MV式转场是艾尔顿被送去医院后,一边唱着歌,一边被人抬离担架,直接换上金光闪闪的棒球服,从后台冲向舞台,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一场演出。音乐已经变成他以及他身边所有逐利者的毒品。

    上扬之终局

    在现实中Elton John的头衔除了跟艺术有关的那些之外,还有包括慈善家。由真实人物的命运我们就可以猜到电影的结局应该是上扬的Happy ending。

    果然,艾尔顿在抛去浮华之后,暂时与音乐告别,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最后在好兄弟伯尼的鼓励下,重新创作,把音乐当作和解的手段,让自己在孤独感中刑满释放。对观众来说,这个结局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不完全是虚构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痛苦是艺术的源泉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ab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