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漏补缺,积小成大
光
鲁迅说:用笔记本把重要的、有缺的记下来,有自己的见地可以写上一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荀子》也有云:“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此可见,记笔记绝对是一项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积累知识、完善经验的重要方式。
记笔记是一个好habit,要从思想上重视它,并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而不能随心所欲的去看待、执行它。你投入认真,收获便会回报你;你浅浅带过,笔记的作用便会大大降低,这是正比的关系。曾看到过一个案例:小张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却对知识保持高度的渴望。他先是利用一定的闲暇时间来读书看报,并随时记录下精彩部分,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记笔记习惯;之后因机缘巧合,他根据自己见识发现种樱桃可能是一条致富之路,由于相关知识的欠缺,小张去不断翻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充分利用记笔记的习惯纪录知识、解决一个个问题,通过艰苦的几年摸爬滚打最终收获了不菲的收益。小张利用记笔记积累知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不就是种大智慧?学会记笔记,不仅能唤醒记忆,增强知识回顾率,准确找到自己的缺漏;更会让人的行动更加主动,思维更为活跃,在现在信息纷杂的时代里保持清醒,乱中梳理,建立起知识间的连接点,更高效工作学习。进一步说,坚持记笔记,对自己的人生来说是一场意义性修行,于记录笔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终身收益的习惯和核心能力,是多么难能可贵!
持续性的记笔记会逐渐实现记录笔记的自动化,而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的就是自身知识储备从点滴记录中开始迈向铸成“大厦”。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会面对各种资料,聪明的人会识别出来这其实就是零散的知识点,将它们积累起来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就像伟大的长城也都是靠着这一块块“砖头”建立起来的,你的阅历、知识同样如此,需要从点滴中积累方能成大,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脱变。就像元朝末年的大文学家——陶宗仪,隐居于松江华亭时,干农活累了就坐下来读书做记录,回家保存一天的“伟大成果”。日积月累下来,终成有极大学术价值的《南村辍耕录》。再如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也是历经30多年时间,走遍山河,访遍世人,一一扎实记录,最终整理汇编的成果,影响深远。积小成大是项长期的事,我们在平时无需刻意记笔记,随身携带方便记录的本儿、电子产品,甚至是小便签都是可以的,试想:每天把自己的感悟、知识等记下来,百十来字,一年下来,就拥有了好几十万字的记录,你的见识会多么可观又可怕!
记笔记吧!笔记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脚印,路要一步步走,字也要一个个写,记过的每一个笔记都算数,终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打碎鸡蛋壳的“锤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