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事儿,中层竞聘,中层述职,都和中层有关。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写下了一篇思考,有些义愤填膺的感觉。
今年学乖了一些,不过也不是学乖,而是没有机会表达。
看到结果的时候,我还是感觉有些不太爽,虽然可能是集大众的意见为一体。可是,大众也许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看到当时的艳丽,没有去细究其中的滋味。
我认为,要当中层,就得有以下几种意识。
第一,“忠诚”的意识。
中层中层,首先就要“忠诚”。那种一说事情,就以“我”字开头的人,是无法做到“忠诚”的。我并不是说要盲目的什么都听,做中层的第一步是先将领导意思进行下去,而不是你来提出一个你认为的改良方案。
这一点,在很多年轻人身上看不到。
第二,搭桥的意识。
中层,是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介于校级领导和一线教师之间,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如何能够执行到位,取决于中层这座桥梁的搭建是否稳固、通畅,尤其是对上对下都是一样的说法,这也很重要。因为会出现有的中层对上一个样,对下一个样,这个桥梁就成了一座危桥,不能让上对下或下对上的意思通畅表达。
第三,服务的意识。
很多人认为当了中层,就有了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认为可以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工作,或者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他们忘记了,做中层,首要的就是服务精神,舍得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关键的是舍得为一线老师付出时间和精力,舍得为那些没有名利的工作付出。
第四,垂范的意识。
“教而优则仕”,这一条就说明一位老师要当中层,首先需要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佼佼者。所以,当了中层,就更应该有率先垂范的意识,带动大家成长。而不是任何活动,自己都躲在后面。或者说有名利的事情才去“垂范”。
为什么我会提上面的这四种意识呢?因为当今世界,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层出不穷,他们每做一件事,都要看到名和利才去做,且是奋不顾身的去做。而当了中层,首先就要放弃“我”这个意识,甚至甘愿将名和利让给其他人,这才是真正的中层。
看一位老师是否适合做中层,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便可以考验出啦。
——“张三,某天下午有个活动,需要你去参加一下。”
——“额,我那天下午满课,去不了。”这是张三的回答。
同样的话对李四说,李四会这样回复:“好的,那天下午我满课,我去把课调了哈。”
同样都是满课,张三会因为满课拒绝参加活动,而李四却没有因为满课拒绝,而是创造条件去完成。很显然,李四的做法才是应有的态度。
再比如:
——“张三,某天下午有个讲课活动或做交流的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虽然那天下午我满课,但我可以去调课。”
看出来答案的不同了吗?因为后面这件事于她而言,是有名有利的,那个时候他的满课便不是障碍了。
类似“张三”这样的人,工作中会遇见很多,一旦如他们这样的人,做了中层,只能说是一种团队走向衰败的迹象。
所以,我希望在提拔中层时,领导们要擦亮眼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