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知识常常让人掉入“深邃的枯井”而无法回归“肤浅的狂野”!图注 : 书印导读
这是一部深邃的书,可是我该怎么定义深邃呢?深邃的反义词是肤浅吗?如果肤浅是不可取的,那这本书告诉你,深邃同样是不可取的。人该如何活在这世界上,对于曾经的多灾多难,到底是应该选择淡忘,还是铭记呢?这两种方式,就如同肤浅与深邃一样,不可杜哲。
这本五百多页的个人传记性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是作者奥兹最成功的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被阅读。《这个杀手有点冷》的13岁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二十多年后自导自演了同名的电影,这源于她的犹太家庭经历,通篇希伯来语的对白,与其深入骨髓的忧郁气质,让这部电影传神且黑暗,温暖又伤怀。
《爱与黑暗的故事》是一部了解犹太民族和以色列建国,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跨越描写了三四代犹太人的痛苦记忆,以极其平和的方式,展开了一个家庭背后的故事。作为一个男孩,最为深刻的,也是心底里最为广泛的对母亲的记忆,贯穿着整本书。
而书中38岁就抑郁而终的母亲,充满了矛盾与内疚,似乎也代表整个以色列国的矛盾与内疚(因深邃而带来的内疚)。
在这个地球上,能“内心深邃到内疚”的民族,或许就只有犹太人了。同样数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有一种对待深邃的办法,那就是集体遗忘,用肤浅来系统重启一遍。不能说这样很好,也不能说这样不好,在我看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集体的“母亲”,对当下极度尊崇的文化,一次次让我们回归了傻乐的天真。
文化和知识常常让人掉入“深邃的枯井”,无法回归“肤浅的狂野”。
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一种深深的痛彻感,一个天生敏感的人,每一次的成长都在付出代价,这代价就是比那些不敏感的人,经历的伤害要多得多。抹去了肤浅的傻乐之后,敏感者的快乐却越来越少,以至于被黑暗包裹。可他们往往不肯走出来,与其说是深陷其中,不如说是即便在黑暗里也乐在其中。
一颗是蓝色,吞下去可以让你敏感且知识丰富,但不容易获得快乐;
一颗是红色,吞下去可以变得愚钝且开朗乐观,但不容易理解深刻;
请问如果是你,会选择吞下哪颗药丸?
如果你无法选择,就去看完《爱与黑暗的故事》再做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