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感知不到自己语言是的暴力。比如小姐姐们,一直坚持以温柔的语气与别人聊天,以甜美可爱的姿态面对他人,怎么会和粗鲁的暴力沾边呢。
事实上,所谓暴力沟通,并不是见诸于物理,而是一种超越身体伤害的心灵暴击。
或者有时,你无意的语言就会伤害到别人,让对方的心痛彻心扉。
根据《非暴力沟通》书中所言,我把暴力沟通分为了四个类型:道德评判的乱贴标签;进行比较的隔壁老王;回避责任的不得不做;强人所难的威胁他人。
一、道德评判。
简单的说,拿自己的价值观当作标准。
我的话我的方式就是标准答案,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就是不道德不标准的。
据说在出租车司机眼里路上只有两种人,一个比自己快的傻逼,一个比自己慢的菜鸟。是的,他的速度是才标准。
那什么行为属于道德评判呢?
批评辱骂归类评论,给别人贴标签。
贴标签这事对男生来讲就很为难。比如女孩对男友标准有时很微妙,不会撩人的被说成直男,会撩人的被人说成渣男,对女孩好被称为中央空调,对女孩不好被人喷成狗。有呼吸是渣男,没有呼吸是死渣男。
当然我并不是给罗志祥站台。
只是,我们一旦用道德评判的方式去和别人交流,就会忽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把问题和责任都归结于对方,就很容易陷入暴力沟通。
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会对完全陌生的,或者特别熟悉亲近的人产生道德评判。陌生人还好,但对于亲友来说,你的评判是多么至关重要。
不信,想想你原生家庭的噩梦,是不是父母对你的道德评判,影响至今。
所以,小伙伴们在日常沟通中,尽量采取客观方式去描述对方行为,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做评判。
二、进行比较。
比较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评判形式,这种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别人家的XXX。
其实想想男人挺可怜,这一生都在和隔壁做斗争。年少时恨隔壁小王,长大后怕隔壁老王。
被比较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会让人过度的关注自己的短处,忘记自己的优势。有学者如此评价比较,“如果你想,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就和别人做比较”。
如果用比较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很容易变叛逆。孩子会认为他这么好,你让他当你儿子。当然我们父辈就是对我们这么教育的,我们经历过无数隔壁家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心理阴影。
所以,千万不要延续下来,更不要延伸到夫妻感情,一旦对比,会急剧恶化彼此关系。咋,你看不起我?你是想红杏出墙么?
三、回避责任。
不得不做的是回避责任中最典型的特征。似乎很多事都是无可奈何,不得不做。
那么你需要改变你的语言模式,把不得不改成我选择,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也有资格负责。
比如加班不是我不得不加班,而是我选择加班,因为我对我的工作负责。
转变立场后,你会发现自己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负责,是爱自己的一种重要方法,会让自己意识到你是自己的主人。你能够掌控于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压迫。
四、强人所难。
威胁他人,逼迫对方做并不心甘情愿的事。
举个很普遍的例子。强势的父母安排好了孩子的人生,最后所有的安排孩子都要反叛抗拒,不愿服从。为什么,因为你每次帮孩子做的选择,都是逼着他做的。
对于强人所难,我感触特别的深,我的母亲是个很强势的人,家里大事小情她要做主,记得一次吵架,她竟然跟我说,如果不听她的,就把我的学费停掉。当时我内心很抵触,以至于后来拼命想独立。现在成家立业,我的潜意识总想摆脱他们。
母亲发现家庭不再她的控制下,变得很生气委屈。可惜再也无法以断财政这个方法威胁我,以至于现在,一旦我不同意她的意见,不按照她的想法来,她就哭闹,不断絮叨说自己教育失败,养的孩子竟然这样对她,以道德的压力来绑架我。让人有种老小孩要哄的无奈。
威胁对方,只会让对方感觉压力,无可奈何的不得不做,会在心中埋下一颗抗拒的种子,早晚有一天回反弹回去。
主动选择的人生,才能拥有快乐。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所以对待任何人,不要强人所难,别人没有义务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做好你自己就好,如果他主动寻求你帮助,你去帮忙,其他的顺其自然。
暴力的沟通的本质,是忽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让彼此难以体会心中的爱,这也注定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非暴力沟通》为我们展示这些错误的方式,是想告诉我们,沟通的前提,去接纳对方,体会对方,用真心去爱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