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狗十三》|每一次成长都是妥协后的伪善

《狗十三》|每一次成长都是妥协后的伪善

作者: 失落星辰1895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0:09 被阅读0次

很高兴,今年的国产青春片《狗十三》终于摆脱了早恋、怀孕、堕胎的烂俗戏码,也不再是小情小爱的创作套路。它比以往的青春片来得更加真实,也获得了更好的口碑。

这是导演曹保平2013年的电影作品,因为某些不可知的原因被推迟了五年上映。

值得乐道的是导演近几年的作品,《烈日灼心》、《追凶者也》,还有更早以前和周迅合作的《李米的猜想》,豆瓣评分也都保持在了8分左右的优秀水准。

而电影《狗十三》讲述的是13岁的初中女孩李玩的一段成长故事。

父母离异后的李玩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亲忙于工作,而且再婚后生了一个儿子,陪伴李玩的时间少之又少。

弟弟出生时,一家人商量该取什么名字,爷爷说了句:

“李玩那个时候,都是你们胡起的名字。咱这是个男娃,这个名字不能太随便了。”

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一句话就被带了出来,爷爷奶奶对李玩的爱是宠溺而盲目的,一直和李玩生活却不知道她并不喜欢喝牛奶。

因为年纪和三观的不同,爷爷奶奶并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给予李玩合适的关爱。

至于李玩的父亲,他很小心地平衡着自己在女儿和她后妈之间的距离。他会送李玩宠物狗来缓和自己与女儿的关系;会许诺她去看天文展览;会在意李玩的感受而叫上她和弟弟一起去公园散步,他也会把不得不送走的狗狗寄养到流浪动物救助所,而不是一开始说的狗肉店。

他当然很爱自己的女儿,但爱的方式太过苛刻和冷漠。

也正如他后来自我抱怨时所说的,“自己并不是一个好爸爸”。李玩喜欢物理,他硬逼着她报了英语培训班,平时不允许李玩沾酒,但在应酬时却要她给叔叔伯伯们敬酒。

而李玩的母亲在影片中更是从未露面。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的李玩无疑是孤独的,没有人真正了解过她的内心世界。

狗狗的名字叫“爱因斯坦”。因为李玩最喜欢的一门学科就是物理。

在小狗卖萌的攻势下,李玩把它当成了平日里最亲密的“伙伴”。

可是有一天,爷爷带爱因斯坦去菜场买菜的时候,爱因斯坦走丢了。

所有隐藏在这个家庭外表下的矛盾点开始汹涌起来。

虽然爷爷不是有意弄丢小狗的,但是大家围坐在屋子里商量了一下午的结果却只是告诉李玩,“长大了,要懂事,要学会体谅大人。

大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用一个不容反驳的说法去换取李玩的谅解,如果不听话,那就是胡闹。

“你们都没有去认真找过爱因斯坦对不对!”

小狗在大人们的眼里也许只是畜生,但它在李玩眼里,却是她唯一可以倾诉衷肠的伙伴。

那天晚上,李玩满世界地去找爱因斯坦,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我们所有可能性的机会。这样,我们没有完成的事儿,就会在某个宇宙里被完成,错误的选择也会被更正。这样想,心里就会好受一些了。”

李玩相信在平行宇宙里,爱因斯坦没有丢,即使丢了也有可能已经被找了回来。所有不好的结果在其他的世界里都有可能好转,这成了李玩自我安慰的方式。

其他的安慰方式,还有酒精。

关于酒的细节,在小狗爱因斯坦出场的时候就有体现,它的窝就是一个用来放酒的纸箱临时搭成的。还有在狗走丢后,伤心的李玩和堂姐的男朋友高放出去喝酒回来,在家门口,握酒瓶的手被父亲重重地甩到了门上,手掌瞬间鲜血直流。

父亲的爆发把李玩吓得一边哭一边尖叫。这场暴力训斥的戏成了整部电影的高潮点,所有被刻意压抑的气氛在那一刻都被激发出来,结果便是大人不容抗拒的一次完胜。

“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话里有心酸、无奈,和无法逾越的代沟。

父母用来抹平代沟的方式是强迫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而孩子则会固执地守住自己的一方墙角,试图用棱角去反击这个残酷冷血的世界,而最后总是不出意外的妥协,戴起伪善的面具。

李玩活成了父母眼中最理想的模样,也活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也许这是适应这个社会必须要经历的残酷过程,但如果父母做的榜样足够恰当,过程本可以更加地美好。

在电影中学鸟叫的邻居被救护车带走的那一幕耐人寻味。李玩原以为是楼上邻居养的鸟儿在鸣叫,这种陪伴了她多个孤单夜晚的声音让她觉得世界还有片刻的美好,可是到头来却发现是个有些“另类”的大人活在自己的臆想世界里。

肩上的三道杠让这个人看起来极为可笑,这是现实世界对美好向往的讽刺,也是李玩思想上对大人听话式教育的最后一次妥协。

还有李玩在找寻走丢的爱因斯坦未果之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放的那首《breed》,独立摇滚和平行宇宙是十三岁李玩身上的特质,但是除了那个有些痞帅的男同学高放之外,似乎没有人真心去了解过她。

当然,高放对于李玩的喜欢,大抵上也只是一种青春期的懵懂。同龄人的共同语言在“这种事儿今后还多着呢”一句上便已适可而止。

在电影名字里,“狗”是贯穿全片的线索,也是李玩和家人矛盾激发的索引,而“十三”也许并不只是代表了李玩13岁的年纪,联想到字母“B”时,便有了更多的讽刺。

是对所有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三观培养的家庭教育的讽刺。

想起了早些时候社会上被媒体曝光的“网瘾学校事件”,父母没有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尽到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却一边抱怨孩子的不懂事,又寄希望于用外人的手替自己的孩子塑造价值观。

如果不曾想到要尽好作为父母的责任,一开始就不要生。

不然便是子女的悲哀。

电影把镜头聚焦在家庭教育的矛盾点上的时候,如果没有引起部分人的共鸣,那便是部分人的幸运。但一定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同样是单亲家庭,学习成绩却没有李玩好,后妈或者后爸也许会更糟糕,没有护着自己的爷爷奶奶,也没有爱因斯坦的陪伴。

那样的人生又该是怎样的光景。

感谢导演在电影中的手下留情。倘若往最惨的界线上拍,恐怕就远不止是五年的迟到。

有些压抑和沮丧,但却无法反驳。

在影片结尾,李玩已经可以从容地说出“谢谢叔叔”,然后吃下那块狗肉;可以一脸平静地望着边学溜冰边哭的弟弟而无动于衷。

成长是一次次妥协后拾起的伪善,多数人也终将是多数人的复刻品。

只有利弊,无对错可言。

相关文章

  • 《狗十三》|每一次成长都是妥协后的伪善

    很高兴,今年的国产青春片《狗十三》终于摆脱了早恋、怀孕、堕胎的烂俗戏码,也不再是小情小爱的创作套路。它比以往的青春...

  • 狗十三 | 成长即伪善。

    像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 讲真,现在写起影评都变得有负担了呢。不过我觉得这是好事,我也得不断进步嘛!不能再像以前...

  • 《狗十三》-那些成长中的“伪善”

    首先这部电影的名字很吸引我,作为小制作电影,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名字与海报确实需要做文章。我喜欢这种类型的电...

  • 妥协于你的梦想

    “成长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妥协。” 看了电影《狗十三》后,网友的感慨。电影宣传广告上写着,‘失物招领,你的青春’。 很...

  • 13岁女孩向成年世界妥协

    看完电影《狗十三》心里五味杂陈。一个十三岁女孩的成长之路——13岁女孩向成人世界妥协。 里面女孩的成长经历何尝不是...

  • 懂事,青春的谢幕

    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凶杀案现场 ——狗十三 懂事,是一个具有很沉重的感情色彩的词。 成年人总是喜欢用懂事来...

  • 狗十三

    狗十三 留安 李玩:谁知道那是成长,还是无奈的妥协。 从小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带大,是一个被宠坏...

  • 2019-01-16

    刚刚看完电影《狗十三》,因为上次看了一半。 成长的无奈与妥协,真的是从迷茫走到理性,从坚持自己,接受不同的意见,大...

  • 狗十三

    看了《狗十三》,心里有些沉沉的东西压住了。回首年少我们几乎都经历过如此的成长之殇,我们在妥协思虑中渐渐长大...

  • 《狗十三》每一次成长都是凶杀案

    《狗十三》一部年度佳作!被禁至今的优秀国产青春片,终于等来了资源 也许你曾经跟我一样疑惑,为什么电影名要叫“狗十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每一次成长都是妥协后的伪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pdkqtx.html